[宏观形势]对中国经济成长性的重要判断
2024/3/19 10:04:00
 
  回望2023年:契机之年,L型拐点已经出现
  2023年是一个有“契机之年”特征的年度。
  中央在指导方针方面,特别强调了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把经济运行维护在合理区间。2023年两会上提出的年度引导性的经济增长目标是5%左右,我们作为研究者理解,这是在所谓中高速区间内,也是合理区间。
  去年第一季度增速大体合乎预期,回升到同比4.5%,接近于一般理解的中高速下沿了,5%以上就可以认为是中高速状态;到了二季度,投资、消费都不够提振,主要经济体都出现外贸方面的问题,经济增长速度远低于预期;8月因为一系列中央的特定指导方针和政策出台,整体情况向好,9月继续向好。这样1-9月GDP同比增长5.2%;四季度只要完成同比增长4.4%,全年增长5%的目标就可以实现。
  所以我现在已经可以非常明确地说,2023年全年GDP完成5%没有悬念。
  《人民日报》曾发表长篇文章说,我们要经历经济发展阶段转换不可能是个“V型”反转,下来又上去;也不可能是个“U型”反转,下来走一段又上去;只能是“L型”转换。
  “L”就是要有一个速度的向下调整,但是“尾巴”一定要拉出来,从而进入平台运行状态。这个平台是结构优化支撑下的高质量,运行的时间越长越好。
  2023年是一个拐点,拐点的意义就是我们实现了L型的转换,要进入一个中高速的、5%底线之上的平台运行状态,这就是由“新而入常”,引领新常态。
……
 
 
 
[体制改革]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方向与思路
2024/3/19 10:03:00
 
  不久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导精神中,明确给出了要谋划新一轮重大改革举措和谋划新一轮财税改革的重要信息。自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拉开帷幕,已有的几轮重大改革举措,都是在宏观层面选择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财政,以其体制的改革为突破口和先行军而展开的。谋划即将考虑实施的整体配套改革重大举措,显然合乎上述逻辑关系地再次把财税体制深化改革新一轮设计与部署,提上了议事日程。
  简要回顾我国已40余年的改革历程,财政体制服务全局的分权取向变革,始自上世纪80年代初的“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分灶吃饭”)体制,其后实现从“行政性分权”向“经济性分权”历史性转变、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最重大举措,则是1994推出的“分税制”财税配套改革。这一以经济性分权为实质的突破性改革方案,实际上是从中央地方关系正确处理切入而实施的更全面改革的配套——现在很多人说分税制是正确处理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一认识无疑正确,但还远非全面——1994年改革同时解决的,是政府和企业,中央与地方,还有公共权力体系(各级政府)和作为自然人的公民(纳税人)之间的关系,使三大关系在这个体系构建里一并得到正确处理。
  首先,在分税制形成框架之后,所有的企业无论大小,不问行政级别高低,不讲隶属关系,不看经济性质,在税法面前一律平等,该交国税交国税,该交地方税交地方税,税后可分配的部分按照产权规范和政策环境企业自主分配。这是刷出各种企业“公平竞争一条起跑线”的关键性制度变革。
……
 
 
 
[投资消费]我看消费新动能
2024/1/3 10:03:00
 
  本文系贾康先生在凤凰网财经2023年会上的发言(2023.12.17)。
  谢谢主持人,大家好!按照会议要求,我今天发言是个命题作文,题目是“消费新动能”。首先我要对刚才孟晓苏先生的演讲给出我一个非常支持的态度,因为晓苏先生的主题,就是落在我们改革开放一开始邓小平说到的自我革命解放生产力的最关键的制度创新龙头作用上。我觉得现在改革到了深水区,攻坚克难的难度是有目共睹的,社会上也有多年蔓延的“改革综合疲劳症”,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是如履薄冰,步履维艰,但是,中国的现代化如果能按照意愿、按照“新的两步走”战略部署推进,希望之所在就一定要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
  要发言讲这个消费新动能,我觉得根本的动能,也一定是从改革开放制度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第一动力里的制度变革、制度创新,带出我们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匹配上思想观念的创新,才可能如愿地有一个新的发展局面。那么,我想分几个层次谈一下自己对于消费动能的基本看法。
  首先第一个层次,原理层面上讨一下论我们的发展以及发展中的消费,以及和消费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关系。要认识到,中国作为特大规模的经济体,正处在从上中等收入经济体向高收入经济体冲关而爬坡过坎的阶段,新旧动能转换就是重大的现实命题。我们致力于理论创新的新供给经济学认为,人的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生动力——这是非常清楚的:最终消费是表现为人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决定性的环节,满足民众美好生活需要,实际上就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
 
 
 
[区域经济]关于新发展格局与海南的努力
2024/1/3 10:01:00
 
  谢谢主持人,大家好!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关系全局的中央反复强调的概念,就是我们必须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构建新发展格局。权威的表述,是“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想从两个层次来谈谈自己基本认识。一个是对这个概念的理解,特别是它新在什么地方?第二,是想试着结合一下海南,从几个我可以感受到的相关要点,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建议。
  首先要看到新发展格局,是在我们改革开放几十年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又面临着明显的挑战必须攻坚克难这样的背景之下提出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使我们推进现代化之路看来有希望真正按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来走通,从未如此接近的这样一个愿景呢,现在又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正在要爬坡过坎。2011年之后这一段时间,咱们一直是处于经济增速的下行过程,这后面联系到整个全局又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里的种种风云变幻。在这个背景之下,中央提出新发展格局,我觉得首先就是要意识到,是在有了站起来、富起来这样值得肯定的发展之后,在强起来的新时代,必须在我们已有的基础之上,考虑怎么样掌握好战略上的基本思路。
  推进现代化,改革开放四个大字的基本国策,要坚定不移。今天我注意到网上很多网友在讲三中全会纪念日了,45年了。在改革旁边,一定要匹配开放。那么这个开放,就立足于我们中华民族儿女最主要社会成员聚居的960万平方公里,我们的本土上,总体来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本土上展开时,又必须胸怀世界。
……
 
 
 
[财政金融]房地产市场风险管控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破解
2023/12/20 9:30:00
 
  中国房地产业界的状况,持续地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热点,也内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难点。2022年4季度之后,针对房地产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开发商之一恒大所出现的资金链危机,以及人们担心房地产市场上发生“多米诺骨牌”式连锁反应而情绪惶乱的局面,中央决策层面对于房地产业界的市场运行,推出了一系列可称为“暖风频吹”的政策措施,基本取向是在明确认定房地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定性基础上,结合“六稳”、“六保”等经济工作要领,引导“企业自救”,同时以政府融资政策注重支持和保障房地产领域刚需与改善性需求的满足。管控中,逐步化解业已凸显的房地产市场运行风险,并在“问题导向”下及时推出“保交楼”、降低房贷首付比例与利率等指导方针与细化措施,稳住大盘。随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总体控制的新局面,2023年进一步配合“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增速回升,强调房地产调控的“一城一策”而具体化、定制化地推进各地房地产领域回暖过程。
  到当下看,虽然还有房地产市场上个别、局部的违约案例等的困扰,但总体的态势是人心趋稳、运行趋稳,政策“组合拳”效应在合乎逻辑地显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平台显示,今年1-10月全国一、二手住房交易量实现正增长,而住房竣工量增长了19.8%,是信心提升、预期改善的表现。下一阶段,住房有效供给的支撑力将继续上升,可望进一步满足社会需求。与此同时,中央明确给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供应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基本判断;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以“认房不认贷”等新规则放松行政性购房控制;南京、青岛等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已纷纷取消限购、限贷等行政控制手段。
……
 
 
 
[宏观形势]关于防范和化解地方债风险
2023/11/1 15:30:00
 

我想分几个层次谈谈关于防范和化解地方债风险的基本认识。第一个层次,中国现在主要是由于地方隐性债的风险问题,才使所谓地方债问题的热度有如此之高。如果不讲隐性债务,我不觉得有多么突出的风险问题。但是在具体管理上要讨论的就太多了。顺便说一下,比如现在大家都关注的地方专项债,这是阳光化的部分,它的比重迅速上升,我觉得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地方专项债期限可以是3-30年,其实是与中央特别国债对应的地方层次的特别债。
……

 
 
 
[产业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完成工业化
2023/9/19 10:35:00
 
  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在经受着一个经济下行的过程,这个构成原因至少有好几个方面。首先面对的是要完成经济发展阶段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虽然黄金发展期特征还没有消退,但是矛盾凸显期特征来了,我们必须克服矛盾累积、隐患叠加等不可持续性的危险。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中央明确给出了一个要完成L型转换的判断。大的经济体进入这样一个阶段,大同小异,都要经历这样一个发展阶段的转换。这个L性转换本来在2015年以后有希望实现,因为有长达12个季度、三年时间段的增速6.7至6.9的运行平台状态。但是2018年一季度以后,中美关系巨变,这一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美国朝野空前一致认为必须遏制中国的发展。2019年我们的增速全年只有6.14,季度只有同比的6.0。这就开始接近中高速区间的下限,再往下就称不上中高速。后来又有三年疫情冲击。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后,中财办副主任直言不讳地指出,应警惕“合成谬误”与“分解谬误”的出现。这是我们2021年以后努力在主观方面做的政策优化。比如房地产业、教培行业、民营企业的发展等等,这些交织在一起。
  概括地说,四种原因不可忽视:阶段转换、中美关系的巨变、疫情冲击以及三重压力交织。2020年增速2.3%,是四十多年来的增速最低点。2021年同比8以上的高点,两年合成的复合增长率是5.2。在2019年6.1的水平上,又往下跌了0.9点。2022年我们只实现了3%。今年如果完成的比较好,现在一般认为经过努力也不一定能达到6%,但是5%左右还是没有悬念的。
……
 
 
 
[外资外贸]数字化创新中积极扩展国际贸易
2023/9/19 10:34:00
 
  (本文系贾康先生2023年9月2日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高峰论坛”上的大会发言)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到会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大家好!很荣幸受到邀请,借这个发言机会,以研究者定位谈一下自己关于在数字化创新中积极拓展国际贸易这方面的一些认识。
  首先,要说一下发展中的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平台方面基本概念的理解。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解放生产力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注重抓住数字经济、信息革命日新月异的创新发展大潮所带来的机遇,应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在推进现代化的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当前阶段的扩大内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两相结合之中,掌握好“数实融合”,也就是数字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数字化这样一个大家都高度看重的概念,怎么样施行于实践中的创新发展,其中包括需要以数字贸易平台为支撑,来积极拓展国际贸易。数字贸易平台按照一般的理解,就是以数字信息、数字技术创新支撑的一种连接供需双方的平台,而数字贸易就是以数字信息和数字科技的应用技术支撑着的内贸与外贸(国际贸易)。
  接着要说,在数字化创新中,已经形成的我国为数不多、但是影响巨大的数字经济平台头部企业,正面对着“完成整改”这样一个重要契机,需要振作精神,推出一轮创新发展新局面。对那些直观上带有寡头垄断特征的头部企业,我们做了专题研究,要注意在新经济时代,他们却有超出既往认识框架的带动上下游为数巨大的中小微企业、形成与中小微企业一起的产业集群和全供应链对接市场和社会需求、实现整体发展的“社会价值”。
……
 
 
 
[财政金融]财政政策促进稳就业的收支两手并用
2023/9/19 10:32:00
 
  我国在以“稳中求进”为经济工作总基调引领经济运行新常态、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党中央、国务院于制定“六稳”“六保”等指导方针基础上,特别明确表述了“就业优先”的政策导向,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领之中,“稳就业”是优先重点事项。就业直接关联着社会成员、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状态的基础支撑,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中之重”。根据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多年经验,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需达到1100万个以上,这实际上就成为经济管理部门为每个年度设定公共政策目标和规划促进就业工作任务的“托底”量化依据。2023年“两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中,城镇新增就业设为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左右。为保证这样的年度“稳就业”具体目标任务完成,相关的政策措施需要配合发力,其中的财政税收与支出政策,是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政策工具选项。
  作为“以政控财,以财行政”的分配体系,财政“以政控财”最主要的方式是依法征缴税收收入,使财力集中于国家金库,然后依照预算规定的资金使用方向安排支出,则表现为“以财行政”去落实政府的职能与公共政策目标。这成为考虑财政政策设计的两大视角。
  促进稳就业,首先,需要考虑存在较明显经济下行压力带来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因素较多的环境中,财政以税收政策的减税降费措施,为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提供低税的营商优惠条件而轻装上阵,进而使企业在创业创新之路上较好发挥创造就业机会、新增和维护就业岗位的功能。
……
 
 
 
[宏观形势]政治局会议为下半年经济划重点指方向
2023/8/28 10:26:00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各方都高度重视党的指导信息,这里试以研究者的角度择重点初步分析。
  会议充分肯定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明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面对内需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等现实问题,就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给出全面指导。在细读会议信息后,我对五个方面的重点内容感受颇深。
  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与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紧密结合。这涉及将推进现代化主线上的“跨周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当前阶段“反周期”的扩大内需政策方针作一体化的正确把握。于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着力构建法治化、国际化、规范化的统一大市场,并鼓励地方、企业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这样以制度创新为龙头将进一步发掘潜力、激发活力、释放生产力。
  二、在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中,需精准有力,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应顺应经济增速回升而流转税增收支持力相应提高的特点,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需发挥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工具作用。宏观调控两大政策都要特别注重支持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三、积极扩大内需,要正确处理消费与投资两者之间的关系。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2页  10篇日志/页 转到: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