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文章]应拓展公共政策、社会政策的内涵外延
2023/12/20 9:33:00
 
  应拓展公共政策、社会政策的内涵外延
  统筹发展和安全必须重视新一轮技术创新、产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因此,除了加快科学发展、技术创新,还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早做好技术创新和迭代发展的公共政策、社会政策储备工作。
  人工智能给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一是不仅因为技术快速发展,还在于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社会运行机制、运作方式的深刻变化。机器人与人类构成的关系模式是全新的,且界限模糊、不确定性加大。对在什么情况下的人机互动会带来问题,或者如何界定人工智能产品滥用,已成为新发展阶段公共政策、社会政策不能回避的新情况,其关乎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也关乎社会秩序维护,以及主权国家如何为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制定相关指导原则——这些远不同于传统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制定。
  二是为适应技术进步制定相应的公共政策、社会政策,需要了解整个社会在智慧生态下是如何变化和运作的、其与以往工业社会有什么不同。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快速扩张,其用户发展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规模:人手一部手机,整个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受时间刚性约束,人们使用某些网络产品,就不再可能有更多时间使用其他产品,或用更多时间读书、交友、增进亲情等,在某种程度上,一些社会成员被数字产品、人工智能产品俘虏了,这种现象已经导致社会关系模式深刻变化,造成传统意义上的社区边界消失。
……
 
 
 
[其它文章]以技术交流互鉴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2023/11/24 10:20:00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我们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我国科学发现、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科学发明、技术创新厚植肥沃的文化土壤,使新型举国科学技术体制释放出更大活力、创新力,推动我国科学技术迭代创新、颠覆性式发展、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科学技术基础,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行稳致远。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曾为人类贡献了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和印刷术,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英国学者阿诺德?佩西、白馥兰在其《世界文明中的技术:四海一家,跨越千年的对话与交流》一书中指出:“1100年的时候,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尤其在冶铁、河运和农具制造方面,桥梁设计和纺织制造也在迅速发展。在上述这些领域,直到1700年左右,欧洲的技术才堪与11世纪中国匹敌。”[1]回顾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明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
 
 
 
[投资消费]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2020/12/6 19:53:00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擘画发展蓝图、规划实践路径、作出战略部署,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


……
 
 
 
[体制改革]加快培育社会治理共同体意识
2020/11/13 19:31:00
 

近年来,我国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但基层治理领域还存在一些弱项。“十四五”时期,需进一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必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筑牢社会治理共同体意识。


……
 
 
 
[体制改革]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2020/8/23 19:56:00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同志领导秋收起义,在三湾进行部队改编时,首创“支部建在连上”。从那时起,我们党不仅确立了党指挥枪的重要原则,也奠定了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克敌制胜、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新时代,实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党的基层建设,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
 
 
 
[体制改革]依法建立社区公共事务准入制度
2020/7/2 14:32:00
 

我国行政层级多,人口密度大,基层治理无疑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丁元竹看来,基层治理体系完善程度和治理水平,体现了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
 
 
 
[战略规划]以文育人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2020/6/11 15:34:0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以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滋养世道人心


……
 
 
 
[宏观形势]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护中国经济巨轮稳航
2020/6/11 15:33:00
 

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大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稳步走向“双胜利”,彰显了“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

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
 
 
 
[战略规划]在大变局中把握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2019/8/15 14:10:00
 

  导读: 战略咨询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学术功底,必须对现行政策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对现实问题有深入的研究。

  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必须在大变局中把握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培养与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把问题导向的政策治理和制度建设的策略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制度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期保障。实现问题导向的政策治理和制度建设的策略治理有机结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只有从问题出发和从制度层面上统筹考虑国家的发展和治理问题,才能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最终确保国家沿着制度规定的方向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才能稳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必须进一步从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去寻找经验和教训。同时全面系统地研究各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使保障中国长期发展的制度尽快定型和基本定型。


……
 
 
 
[其它文章]把志愿精神融入社会生活
2015/1/9 14:44:00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治国理政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这对我们当前推动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制度化、日常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就是要让志愿精神内化为人们的内心动机和外部善举,把内心动机通过日常行动体现在社会生活中。

  志愿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小区工作的精神,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中国文化的骨子里不缺乏志愿精神。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先公后私、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发扬志愿精神,参与志愿服务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途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志愿精神体现了文明与和谐﹔在社会层面上,志愿精神体现了自由平等——人们自愿参与社会事务,为他人服务,在社会事务中不分贵贱高低,大家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在个人层面上,志愿精神体现了诚信和友爱——以诚待人、友爱和善。志愿者行动的最高理念在于自觉自愿。志愿者行动重在参与,依靠传统文化的再生力,凭借道德教化的感召力,志愿者行动在社会建设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2页  10篇日志/页 转到: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