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投资增速放缓的原因及对策
2018/11/29
 

  ——基于山东民间投资情况调研

  内容摘要:今年以来,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引起广泛关注,本文立足于山东省民间投资数据和民营企业调研情况,分析了今年民间投资的主要特征,认为增速下滑的原因主要宏观经济深度调整和产能过剩矛盾交织;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和创新能力不足并存;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上升和担保链担保圈问题共同影响;受制于国有企业、垄断行业改革进程,民间资本进入一些领域和行业还遭遇壁垒;PPP项目配套措施不够完善,民间资本不愿投、不会投等。提出来强化政策落实、深化行业改革、增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PPP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建议。

  关键词:民间投资、企业盈利能力、金融环境、PPP营商环境

  2016年1-9月份,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61934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比去年同期下滑7.7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1.4%,比去年同期降低3.4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月,第一产业民间投资额10573亿元,增速18.5%,比去年同期下降13.1个百分点;二产民间投资额131577亿元,增速2.5%,比去年同期下降6.8个百分点;三产民间投资增长1.2%,比去年同期下降9.1个百分点。从山东的情况看,1-9月全省民间投资28606亿元,同比增长5%,比去年同期回落9.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实体经济活力不足,内生动力需要进一步增强。为了更好地把握民间投资中存在的问题,精准施策,破解难题,我们在省内对部分民营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做走访调研。

  一、当前民间投资增长的主要特点

  2016年1-9月山东省民间投资增速呈先低后高态势,1-5月累计增速为1.1%,达到最低点,6月份开始回升,1-9月全省民间投资完成28606.1亿元,增速为5.0%,民间投资低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7个百分点。但受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导向影响,民间投资结构出现了新的特点。

  (一)民间对外投资增速均大幅高于对内投资

  今年民间投资“走出去”意愿较为强烈,海外并购、国际产能合作、营销网络建设等领域的对外投资快速增长。1-5月全省实际对外投资73亿美元,其中民间对外投资占比达到73.6%。其中,产能转移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橡胶轮胎、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家电等领域,民间资本对外投资势头迅猛。调研中,企业反映用工成本及土地成本是传统制造业向海外转移的主要动因。

  (二)制造业民间投资投向发生变化

  随着资源要素价格上升,环境约束力加强,化解过剩产能政策到位,民间投资在三高、低端加工、产能过剩领域的布局逐步减少,向消费品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布局逐步增加。1-9月,民间投资投向制造业15171.9亿元,增长8.5%,占全部民间投资的53.0%。消费品类制造业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纺织、家具制造业分别增长19.4%、25.8%、19.1%、27.1%,比全部民间投资增速高14-22个百分点。信息传输业、互联网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31.6%、1.8倍、36.3%,依次比全部民间投资增速高26.6个、174.6个、31.3个百分点。

  (三)基础设施领域民间投资增速加快

  随着PPP模式的逐步推进,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减少的步伐加快,今年1-9月,山东民间投资投向基础设施领域2630.7亿元,增长21.6%,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30.6%,占比提高19.8个百分点。电力、水利、公共设施管理业民间投资稳步推进,分别增长1.2倍、32.7%、10.6%,远远高于全部民间投资增速。

  二、民间投资增速放缓的原因

  (一)宏观经济深度调整和产能过剩矛盾交织

  2015年以来,宏观经济在输入性通缩、有效需求不足以及产能过剩等因素的作用下,增长态势低迷,各类经济指标增长都创下近20年来的新低。自2012年3月以来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呈同比下降态势,显示通货紧缩、市场需求低迷状态一直持续。今年1-9月,工业增加值增长率6.0%,比去年同期低了0.2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9%,比去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目前,民间投资较为集中的制造业等传统行业竞争激烈,国内外市场需求低迷,国内产能过剩严重,企业面临严峻的利润下滑、去产能、去库存的压力,整体处于收缩调整期。今年1-6月山东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仅为78.0%,未达到79-82%的合理产能利用率区间,全省商品房平均去化周期长达23个月,加之人工成本、财务成本不断攀升,企业收益下降,民间投资信心不足,投资意愿下降。反馈调查问卷的358家民营企业中,有39.9%的企业表示财务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上升,有37.98%的企业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没有投资意愿或缩小投资规模。

  (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和创新能力不足并存

  多年来,自筹资金是民间投资的主要来源,企业自筹资金来源与企业效益直接相关。自2015年以来,山东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一直在低位徘徊,2015年全年都是负增长,1-8月山东规上工业实现利润仅增长1.47%,而2014年同期是7.07% 。而工业企业亏损额的增长2015年以来一直在30%以上。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盈利空间逐步缩小,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营风险加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以企业存活为根本,选择“现金为王”和“持币过冬”,扩大投资动力不足。参与问卷调查的没有投资意愿或缩小投资规模的企业中,有32.5%的企业是因为市场需求萎缩、利润下滑,31.67%的是因为自有资金紧张,18.33%的是因为市场预期不稳。多年来许多民营企业重规模扩张、轻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人才储备滞后,在产业发展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过程中,可供民间资本投资的项目标的不多,“钱找项目”的问题依然存在。调研发现,在山东目前自主创新能力较强、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投资积极性相对较高,许多企业在市场环境较为优越的时候,没有培育自主创新能力,购买核心技术又需要付出大量资金,在当前市场风险较大、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扩大投资更趋谨慎。1-5月份,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6%,同比下降7.9个百分点。

  (三)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上升和担保链担保圈问题共同影响

  当前民间资本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较突出。5月份,山东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1500.6亿元,比年初增加280.8%,同比多增29.1亿元,不良贷款率2.42%,比年初增加0.35个百分点。随着不良贷款比例不断上升,加之民营企业规模小、担保条件不足和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日趋谨慎。1-5月份,全省社会融资规模4995.1亿元,其中5月份增加222.7亿元,同比少增301.3亿元,增势持续放缓;民间投资到位资金同比下降0.2%,低于全部民间投资增速1.3个百分点。目前,山东银行业保证贷款占全部贷款4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7个百分点,个别市高达70%。单个企业出现信贷危机,容易出现“多米诺骨牌”风险。随着贷款难度增加,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一些企业为缓解投资缺口,采用短贷长用,不但增加了投资成本,而且增加了投资风险。企业债务负担也明显加重。问卷调查显示,66.47%的民营企业需要长期投资资金,实际得到长期贷款的企业占42.46%,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融资供需不匹配。调研发现,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合同利率淄博市为6.04%,菏泽市为7.36%,青岛市为4.75%,具体操作时银行对不同民营企业还有一定比例的贷款利率上浮,再加上评估、担保、中介等费用,企业平均贷款成本在10%左右。问卷调查显示,48.04%的民营企业认为银行贷款利率和其他成本太高,20.9%的企业今年遭遇过抽贷、断贷的问题。与此同时,山东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民间资本难以转化为民间投资。有的企业反映,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小企业集合信托等融资成本高,综合融资成本往往高达12%至15%。

  (四)国有企业、垄断行业改革不到位,民间资本在一些领域和行业还存在投资壁垒

  目前,除法律明令禁止外,基本上民间投资可以进入任何行业和领域。但由于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改革不到位、体量大且进入门槛高、经营理念不一致等因素,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和垄断性行业改革还存在不敢进、不愿进、甚至进不去的问题。问卷调查显示,71.51%的民营企业没有参与国企改革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意愿,23.37%的企业认为民企在国企改革中缺乏发言权、主导权和决策权,23.46%的企业认为与国企在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上存在冲突。从投资方向看,有投资意愿的民营企业中,仅有7.52%计划投资基础设施、能源、电力、石化等垄断行业。

  (五)PPP项目配套措施不够完善,民间资本不愿投、不会投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引导民间投资进入重点建设领域的重要举措。目前山东已建立起覆盖省、市、县三级的PPP项目库,纳入省级项目库的项目已达1024个。其中72个纳入国家发改委项目库,在国家层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但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PPP项目落地并不理想。一是政府与社会资本目标不一致,对接难度大。从近几年实施情况看,一方面社会资本倾向于投资有一定回报的项目,但由于目前价格改革不到位,地方缺乏定价自主权,投资回报机制和运营模式正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资本难以把握项目风险。特别是一些政府关心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往往投资大、周期长、收益低,对社会资本吸引力不大。另一方面,PPP项目往往需要通过后期运营收益来弥补前期的投资,要求民营企业具备较强的运营能力,而目前有实力、有能力、懂PPP操作的民营企业还不够多。参与问卷调查的358家民营企业中,92.18%表示由于项目周期长、资本回收慢、收益低,没有参与PPP项目。据淄博市统计,全市储备项目50个,均与社会资本方进行了合作洽谈,但目前只有10个项目签订了正式的PPP项目合同,签约率只有20%。二是项目具体实施操作难。目前,国家对PPP模式的运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明确了总体的运作方式,但在具体操作层面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规范的操作流程,政府和社会资本在权责配置、风险分担、违约处理等方面界定不够明确,影响了资金到位和项目顺利实施。调研座谈中,淄博市发改委、中小企业局以及九强集团等反映,本单位缺乏真正熟悉政策和业务的人员,没有PPP项目运作经验和技能,实施起来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影响了政策效应的有效发挥。三是社会信用基础较薄弱。鉴于目前缺乏PPP项目运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社会资本方担心因政府换届、主要负责人更替、规划修改等出现的政策风险和经营风险;政府则担心社会资本方经营不规范,影响项目运行。从目前实施情况看,有的社会资本方过高追求自身利益,合作过程中提出相对苛刻的条件,得不到满足时,出现拖延工期的情况,由于涉及公共服务,地方政府无法承担项目中断后果,往往在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

  三、精准施策,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民间投资持续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在于当前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攻坚期、阵痛期,市场需求回落、投资效益下滑,再加上自身实力较弱、要素成本过高、制度壁垒制约等问题,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投资规模减小。对此,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稳定投资预期,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促进民间投资稳步回升,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确保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

  (一)强化政策落实

  这些文件从拓宽民间投资领域、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改善要素市场环境、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加强法治保障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较为全面的扶持政策,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推进民间投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落实中还存在“各自为战”现象,个别仍然存在一些隐性的限制条件。建议对各地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导检查,一方面推进各项政策落地生根、执行到位,真正取得实效;另一方面加快清理完善涉及民间投资的法规政策,调查摸清阻碍各项政策落实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各项政策衔接顺畅、措施具体明确,形成整体推动合力。

  (二)深化国有企业和垄断性行业改革

  国企改革逐步落实从管企业转向管资产,推进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放大国有资本价值;组织举办国企与民企对接会,搭建国企与民企对接平台,吸引非国有资本通过股权收购、增资扩股、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依法依规参与特困企业和仍拥有一定资产价值的关停企业改制重组;借鉴广东做法,设立国资改革发展基金,发挥好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资本运作平台作用,支持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共同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符合战略规划的产业,提高民营资本参与度;以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行业性兼并重组为契机,按照同规则、同待遇、降门槛的要求,进一步深化石油、天然气、电力、通信、铁路等垄断行业改革,选择1-2个垄断行业为突破口,加强顶层设计,进行合理拆分,明确放开领域,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为民间投资进入垄断行业拓宽空间。

  (三)增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展企业股份制改造规范试点,在税收优惠、收费减免、融资服务等方面制定个性化的扶持措施,引导民营企业推进多种形式的股份制改革,支持企业引入高端战略投资伙伴,引导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推动民营企业由传统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借鉴江苏经验,实施企业创新管理示范工程,培育和创建1000家管理创新优秀示范企业、200家省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二是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抓好“山东科技16条”和“创新23条”等有关政策的落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潜力。管好用好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等政府引导基金,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构建全省或区域统一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公共服务网络和重大创新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信息发布、成果转让、质量检测、人才引进、联合攻关等服务;每年认定和扶持一批民营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在创投资金、信贷融资、担保保险、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快转化一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成果;组织开展“千人万企”行动,选派1000多名科技政策辅导员深入万家企业开展政策服务,指导帮助民营企业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创新政策,调动民营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积极性。参照江苏省设立“苏科贷”的做法,设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池,引导合作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项目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省里对所贷项目承担60%左右的贷款损失风险,各市、县(区)承担40%左右的贷款损失风险,提高金融机构、风险投资等支持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积极性。三是着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问卷调查显示,64.2%的企业认为利润下滑、资金紧张,是造成没有投资意愿或缩小投资规模的首要原因。因此,下一步重点围绕抓好山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的落实,在稳增长、调结构大背景下推进“去降补”,坚持主动减量、调整存量、引导增量“三管齐下”。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正税清费政策,进一步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收费和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大力精简归并“五险一金”,切实打好降低企业物流、用工、财务等成本的“组合拳”。

  (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组建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实施农业“政银保”项目,推进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项目建设;参照江苏的做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中小企业新增贷款占各项新增贷款比重均不低于30%;鼓励金融机构制定个性化和精准化的金融支持政策,针对不同项目给予差别化的信贷优惠政策;推广淄博“顺位抵押”的做法,创新抵押方式,企业财产抵押后,抵押物财产价值大于抵押债权的余额部分可继续向其他金融机构抵押,降低融资难度。对中小微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等产生的信贷风险,给予信贷机构一定比例风险补偿;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考核机制,放宽对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风险容忍政策,实行尽职免责制度;研究制定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稳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广东省民间资本在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总股本中的占比分别超过35%、80%和50%,山东应积极借鉴,稳步发展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城商行、农商行,开展专门承担中小企业服务的村镇银行试点工作。二是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借鉴重庆设立5亿元“应急贷”基金做法,鼓励各市政府出资设立“应急贷”基金,专项解决企业银行贷款到期后续贷的短期“过桥资金”难题;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困难企业的分类帮扶,对重点帮扶企业实行降低贷款利率等措施;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通过设立信用保证金等方式,为民营企业提供增信支持;建立上市后备民营企业名单,落实好企业上市奖补等支持政策,积极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带动作用,支持地市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推动山东形成政府引导,银行、担保、再担保、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新融资服务链。

  (五)强化民营投资用地保障,有效化解土地制约瓶颈。一是科学统筹用地指标。适当调整现有用地指标分配方式,根据全省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统筹调配,在不同区域之间调剂余缺,促进效益较好的项目尽快落地;充分发挥省级耕地占补平衡交易平台的作用,促进跨区域土地指标交易;在县级层面,在小城镇建设基础好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深的地区,探索把农村一二三产业用地,在土地性质、建设规模、规划特质等方面,作为综合用地统筹使用,按照基础设施情况、产业发展、市民化程度等,研究设定一个弹性系数,进行配比。比如,农业用地可以配置一部分开展农产品深加工,还可以搞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这样既可以解决土地资本化的问题,也可以解决集体建设用地征收问题,还可以增加村集体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充分利用淄博被列为全国扶贫改革试验区,享受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可在省域范围内流动的优惠政策,合理利用土地指标,并积极向国家争取扩大试点范围。二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行“差别化”供地,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重点向科技含量高、税收高、附加值高和投资强度大的项目倾斜;积极开展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清理处置工作,对“批而未建、供而未建、建而未用、用而未尽”等,采取限期开发、搬迁改建、依法收储等方式,让更多低用地率高产出率的项目落地,着力解决“项目等地、地等项目”问题,实现“腾笼换鸟”;引导项目向立体空间发展,通过给予财政资金扶持等手段,鼓励各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前提下,平房建楼房,楼房建多层,节约用地;凡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投资低于5000万或用地面积低于15亩的新建工业项目原则上不再单独供地,由政府统一运作建设框架结构标准车间,通过租赁或购买多层标准厂房等方式解决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场所。三是依法解决征地拆迁难题。研究制定山东关于集体土地征地拆迁的管理办法,依法依规解决征地拆迁问题。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升法治意识,公平公正合理合法地处置好群众财产权益,努力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充分发挥司法部门特别是法院的作用,开辟依法拆迁的“绿色通道”,通过司法调解和必要的法律程序,做好项目征地拆迁工作。

  (六)加快PPP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

  一是建立健全PPP模式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体制。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关于PPP项目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PPP项目价格机制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PPP法规与政策体系,增强民间资本投资的稳定预期和法律保障,保护民间资本的合法投资权益;在管理过程中,推动公共物品和服务定价的公开化、社会化和透明化,科学制定涉及项目的财政补贴、经营收费和其他支付对价,稳定项目收益水平,提高项目的签约率,促进项目尽快落地。二是强化PPP模式的培训和引导。邀请有关专家解读国家政策、讲解操作程序、介绍成功经典案例,为地方项目运作提供技术指导,解决民间资本不会投的问题;精心做好项目推介,通过召开PPP项目对接会、发布项目清单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已建成项目植入PPP模式,盘活存量资产。强化PPP项目的设计和储备,推动形成权责清晰、标准明确、流程完整、信息共享的项目库管理机制。三是加大对PPP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加强政银企对接、鼓励发行企业债券等多种渠道,优先支持PPP项目,发挥政府投资“催化剂”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借鉴江苏经验,对已列入省级以上示范的项目,由省财政给予3000万的前期费用补贴,对省以上试点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落地并验收合格的,按吸引社会资本额给与1%-5%的“以奖代补”。对投资额特别大的项目,民营企业可组成联合体参与竞争。鼓励和支持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融资担保机构参与项目策划、融资建设和运营,为PPP项目拓宽多元化、可持续的融资渠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社会资本既能进得来、干得好,又能留得下。

  (七)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强化宏观形势研判和舆论引导,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力度,科学引导社会预期,增强市场信心,形成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正能量;进一步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加强对行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跟踪研究,破除民间投资进入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养老、医药、教育等领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坚决取消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的附加条件和歧视性条款。积极探索出台普惠性政策措施,实现对民间投资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普惠性支持;纵深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根据国家企业投资核准目录修订情况,及时修订山东核准目录,争取再取消、下放一批投资审批事项;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将保留的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全部纳入平台,梳理跨部门联动审批事项清单,推动网上协同办理,推行统一收件、联合办理、一次办结的“一站式”网上审批;按照“流程最优、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服务最佳”的要求,进一步精简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以产业园区等特定区域为载体,推进建设项目前置审批区域化评估评审,降低企业制度成本;清理规范建设项目报建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优化投资项目报建审批,打通投资项目开工前“最后一公里”;尽快清理涉企收费、坚决砍掉不合理的收费和中介服务环节,降低民营企业投资成本;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民间投资发展情况纳入全省科学发展观考核指标,建立严格的对政府违约和政策不落实的问责机制,强化督导推进机制,深化治理“庸懒散”和不作为,提高政府公信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干事创业、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的浓厚氛围。

  (来源:《财政科学》2016年第11期)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