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汇率调整与内外平衡关系问题
2007-8-10 15:14:00
 

  传统的国际经济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出现了持续扩大的贸易逆差或顺差,一定是汇率被低估或者是高估,所以解决贸易失衡的关键是调整汇率。传统贸易理论还认为,一国贸易差额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国内的储蓄过剩或者是不足,所以调整内外平衡关系也必须从调整国内的储蓄水平入手。

  从现象上看,美国与中国目前都处在明显的内外失衡状态,但失衡的表现恰为相反,美国是因为国内储蓄不足而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逆差,中国则是因为国内储蓄过剩出现了巨大的贸易顺差。此外,美国从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贸易逆差就成为了常态,进入90年代后则开始加速扩大,中国从90年代初起,则出现了长期的双顺差,即贸易与资本项下都是顺差。中美两国的表现用传统理论来解释都是说不通的,因为如果传统的理论或者是宏观调节机制还有效,通过利率来调整国内储蓄平衡,通过汇率来调整国际贸易平衡,两国就都不可能出现长达十几二十年的内外失衡问题。

  美国是目前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目前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内外失衡就最集中地发生在这两个国家,是传统理论失效了吗?为什么会失效呢?答案是我们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新时代的第一个特征,是资本运动的主体已经脱离了物质生产领域,目前每年全球的物质生产总值在25万亿美元左右,而全球的金融交易额高达2000万亿美元,可见与物质生产有关的金融活动刚超过1%;目前全球每年的货币交易额在700万亿美元左右,而全球每年的商品贸易额只有8万亿美元,与物质产品流通相关的货币交易也是刚超过1%。资本主体从物质生产领域移出的主要原因,是在虚拟资本领域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例如美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商通用汽车公司,其金融子公司的资产额仅占其全部资产额的3%,却可以创造出全公司40%的利润。这就会导致发达国家不到减少物质产品生产,形成产生贸易逆差的长期原因。

  新时代的第二个特征,是冷战结束打破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战后长达50年的经济隔绝,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巨大的生产要素价格差距充分显露了出来,从而导致了发达国家产业资本向发展中国家的大转移,形成了第三次全球化浪潮。第一次全球化浪潮是指二战前的100年,其特征是宗主国投资于殖民地的资源开发,从而使世界贸易结构以初级产品为主;第二次全球化浪潮是指二战后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其特征是发达国家间进行产业内投资,从而使世界贸易结构以工业制成品为主;本次全球化浪潮的特征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制造业投资,从世界贸易结构看,虽然还是以制成品贸易为主,但是流向发生了变化,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这就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会出现长期贸易顺差的原因,由于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生产要素的价格差距呈几十倍,而汇率变动一般只能在百分之几十的范围内调整,这就导致了汇率对调整贸易平衡是无效的。

  这些变化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也同时在改变传统的经济运行机制与方式,传统理论怎么可能不失灵呢?

  目前在美欧等国超市的货架上,80%已经是中国生产的消费品,因此可以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轻工产业的转移,已经进入到尾声。但是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2/33/4是重工产业,这部分产业还基本上没有转移。重工业由于是资本、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业,对转移对象国要求的条件比轻工业要高得多,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业技术水平的明显落差,只有在发展中国家的重工业技术基础上升到一定水平后,发达国家的重工产业资本的转移才会形成高潮,这也表现在近年来中国所吸纳的外资规模增长出现了停滞。但是从中国情况看,本来经济增长中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重化工业特征,随着中国重工业规模与技术水平的上升,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就会看到一个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资本向中国转移的高峰,而随这个转移高峰而来的必然是更加巨大的中国贸易顺差,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发达国家更大的贸易逆差。

  因此,在新的全球化时代,看单个国家是否保持内外平衡已经没有意义,因为单个国家的失衡已经被全球的新均衡关系所取代,所以应该关注的是,这种失衡是否会给本国带来不利的结果,并且是否具有长期可持续的前景。(2006-9-20)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