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述评
2007-8-31 10:28:00
 

  树欲静而风不止

  -----2005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述评

  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就象经常的情况下那样,经济学家对于未来宏观经济的变化态势再度出现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宏观调控是否已经取得成效,紧缩政策会不会过头。包括本人在内的部分经济学家对于紧缩的宏观政策的效果有一定担心,而国家权威部门负责人却在不同的场合表达了将继续实施宏观调控的决心。从一季度的数据看,应该说宏观经济运行仍然在各方均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既没有显示出过热的迹象,也没有显示出急剧下滑的迹象,是一个值得谨慎乐观的局面,但其中一些突出迹象却大大值得玩味。

  从某些指标看,宏观调控似乎仍面临一定压力。2005年一季度GDP在去年高位增长9.8%的基础上,增长了9.5%,这一速度可以说超出了去年各家最乐观的预测。更重要的是,名义GDP增长达15%,这意味着GDP平减指数达5.5%。显然,物价的情形要比CPI显示的状况为严重。与此同时,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8%,虽然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0.2个百分点,并且低于去年全年的27.6%的平均增幅,但投资规模仍然偏大,最重要的是明显高于政府今年的目标,即全年投资增长16%的计划,这也难免让预测家们重起加息悬念。此外,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415亿元,同比增长16.2%,只是略低于去年的水平,仍在高位运行,也是值得关注的。

  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当前经济运行仍在温和的范围之内,谈不上有太热的迹象,更没有突然加热的任何苗头,因此可以断定2003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应该说还是取得了成效的。一季度CPI上涨2.8%,与去年同期持平,低于去年最高月份2.5个百分点,可以说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减轻。与此同时,物价增长趋稳,没有延续去年一路下滑的态势,也免去了通货紧缩重新来临的担忧。考虑到价格翘尾因素影响的减弱、粮食增长的局面以及服务业价格的上涨控制在政府手中,2005年政府稳定物价的目标(控制在4%以内)应该有很大的胜算。

  从三大需求总体来考虑,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0.2个百分点,对GDP的增长实际上没有任何额外的贡献,只有拉低的作用;消费的增势良好,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1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9%,比去年同期加快2.7个百分点,已经处于90年代的最高水平,其对GDP的额外贡献值得重视,但非主要;增长最快、对当季GDP走势影响最大的是净出口,一季度外贸顺差高达166亿人民币,而上一年同期是-84亿美元,两者相差竟高达25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2075亿人民币)。可以想像,假设没有净出口的高速增长,或者依然出现象上年那样的负增长,一季度中国经济肯定已经陷入极其尴尬的局面。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宏观调控实际上已经取得了成效,主要指标表现就是投资增长幅的下降以及物价的趋稳上。但是,当前宏观调控方式能够打压的是国内需求,对净出口的需求影响影响相对较小。恰恰相反,当国内需求下降时,外部市场的需求对于企业来说会变得更加重要,再加上美元在去年第四季度的加速贬值导致的对中国进出口的效应,外部需求的增长和外汇的流入成了政府难以控制的外部洪流-----其中,净出口在去年9月份开始放量增长,并且一月比一月高,终于到今年一季度扮演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角色,直接改写了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局面,也改写了宏观调控的本来可能出现的暗淡经济结果。

  事实上,这几年,增长最快的数据并不是固定资产投资,更不是物价,而是与人民币价格相关的一些数据。比如,外汇储备的增长、净出口的增长以及外商直接投资。2001-2004年间,中国的外汇储备的增长分别为28%35%41%51%,增长速度不断攀升,并且是所有的增长数字中最高的;净出口差额的增长则为23%30%26%32%,也是令人目眩。所有这些明星数据的出现,不仅与中国日渐上升的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有关,更与人民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直接有关。

  这样,我们便看到了一幅树欲静而风不止的画面:当美元一路下跌时,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经济不由自主地被拴在一架狂奔的列车上了。

  因此,2003年启动的新一轮宏观调控正面临与此前5次调控完全不同的特点,人民币的价格管理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宏观调控的主纲。事实上,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境外资金将以各种方式进入国内,或者获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额外收益,或者获得中国国内经济增长(尤其是物价上涨)的收益,而中国政府的只有三种选择:一是打压国内需求,主要是大力压缩投资,就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以此减少总需求;二是将美元化出去,即来多少美元我统统让它变成外部需求,也就是用贸易项的逆差或资本项的逆差来对冲狂增的外汇增长;三是痛下决心,从重从快地调整人民币的价格。

  哪一种选择的收益为大、代价为小?主流的意见是避开汇率问题,去压缩国内需求,特别是将怒火燃烧到哪些涨价最高的产业(钢材、房地产等)上去。然而,最有效、代价最小、随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后收益越来越大的做法,也许只是在某一个黄昏,在人们都不经意地时候,将人民币的价格往上调上一调……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形势变了,宏观调控的手段也要逼着创新。1994年以来的汇率制度已经僵化地沿用了11年了。但现在,面对变化的国际经贸格局,盯住美元型的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经济与改革的发展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汇率管理包括汇率的适宜调整将成为宏观调控的决胜之举,亦将成为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2005-5-8

 
 
  • 标签:宏观经济 GDP 
  •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