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美国经济可能衰退的契机
2008-2-13 9:55:00
 

充分利用美国经济可能衰退的契机

  

当前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大概就是美国经济走势了,作为全世界贸易依存度最高的大国,作为美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中国不少人担心美国经济一旦萧条会对中国产生巨大冲击。然而,且不说美国经济萧条未必能够减少从中国的进口,这种思维方式本身也是有问题的,因为这种思路隐含地假定中国的利益与美国完全一致,但这一隐含前提显然完全不能成立;我们需要应对可能的风险,更需要充分利用美国经济衰退的契机。

 

首先,尽管次级按揭危机深化已经在美国消费市场上显示出影响,但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很可能没有某些人想象的那么大。不错,美国次级按揭规模庞大,危机初起之时公布的20052006年间美国累计发放次级按揭统计数字是1.5万亿美元;且房地产业是本次美国经济景气期的最重要推动力量之一,近5年来美国新增GDP中有50%来自房地产业,居民消费增长的70%依赖于房地产增值的财富效应,[1]次级按揭危机的发展与应对已经成为美国经济走势的决定因素之一。中美双边经贸规模庞大,按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中美贸易额已达2627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2035亿美元;2007111月中美贸易额2762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2127亿美元;按照美方统计,2006年美国对华贸易额已达3430亿美元,其中从中国进口2878亿美元。许多人由此担心,如果美国经济因次级按揭危机而发生衰退,高度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将因此蒙受重创。然而,在高度全球化的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下,尽管经济萧条在总体上将削弱一个发达国家的进口能力,但却将增加其对进口低档次廉价商品的需求;尽管我国近年来努力提升出口商品结构,但就总体而言,我国对美欧等发达国家出口依然以廉价商品为主,因此,发达国家经济萧条未必会减少我国对其出口,反而可能有所增进。2000年下半年起,美国经济逐步滑入萧条,但我国对美出口则逐年增长,1999年为419.47亿美元,2000年为521.04亿美元,2002年已达699.51亿美元,原因即在于此。当然,如果外部经济萧条确实严重到一定程度,那么我们的国内紧缩导向的宏观经济政策就需要相应加以调整,好在一个大国的反危机对策选择范围天然大于小国。

 

其次,中国对外经贸的利益并不仅仅局限于出口,我们的利益也包括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原料能源,以及海外投资,恰恰在这些领域,中国的利益与美国并不完全重叠,而是存在较多的冲突之处。我们务必牢记,大国之间的猜忌和提防天然存在,美国这个守成大国时时刻刻都会防范中国这样的新兴大国赶超。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成立之初,美国就发布了NSC41号文件,并由此建立起了以覆盖面广泛、严厉、僵硬而著称的对华出口管制制度,并凭借其政治经济影响力联合其盟国组建了国际出口管制组织,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把自己的出口管制制度施加于其盟国之上。冷战时期,美国操纵下的巴统对华贸易禁运项目一度多达对苏贸易禁运项目的两倍(即所谓“中国差别待遇”),现在对华出口管制也没有根本改观。我手头的美国《出口管理条例》、《出口管制商品清单》中文版篇幅和重量分别为562页、19两和388页、13两,其英文版篇幅更可想而知,以至于这份《出口管理条例》中,制订者(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也承认“本条例的厚度和专业术语广泛使用的程度令人生畏”。近年美国又新公布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和再出口管制政策的修改和澄清及新的授权合格最终用户制度》,进一步扩大了对华出口管制范围,使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审批程序更加复杂化。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技术装备进口的规模、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出口管制和要价。在经济景气时期,由于国内需求高涨,发达国家政府和企业在向我国出口技术和高级技术装备方面将趋向保守,限制将更加严格,要价提高;相反,在经济萧条阶段,由于国内需求大幅度减少,发达国家政府和企业在向我国出口技术和高级技术装备方面将趋向开放,限制将有所放宽,要价降低。如果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今年确实出现经济下滑,那么,我们可以借机考虑加大技术和设备进口的力度,把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转化为我们加快技术进步的契机。在这方面,苏联曾经有过非常成功的经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正逢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年),苏式赶超战略又以高积累、高投资著称,仅1928年一年,苏联从德、美、英、法等西方国家所进口的机器设备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3%,一时间,苏联跃居世界市场上西方技术和机器设备的头号买主,经济危机最深重的美、德两国是对苏出口机器设备最多的国家。1931年,苏联购买了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30%1932年购买了50%。苏联奠定工业化基础的一大批骨干企业,诸如三大钢铁厂、三大汽车厂、三大拖拉机厂、乌拉尔重型机器厂、第聂伯水电站等,几乎全部采用了西方技术和设备。在70年代西方经济危机期间,苏联也曾再次在这个方面有成功的表演。在对美国投资方面,亦可作如是观。岂不见当初中海油收购优尼科闹得满城风雨,这回华尔街陷入危机,中国金融机构入股贝尔斯登、摩根士丹利却连那些一贯的反华派也没有阻挠?

 

2008.1.11

 

------------------------------------------------------------

 

[1] 朱民、钟红:《美国经济2007:放缓而未衰退》,《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第5期。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