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投融资分析(二)
2008-6-2 10:23:00
 

三、企业“走出去”的融资方式

(一)现状及问题

在中国对外投资的资金构成中,直接投入的外汇资金占有1/3,以设备、技术、劳务、商标作价投入的资本占2/3。在直接投入的外汇资金中,由现汇汇出的部分不到10%,其余90%是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获得。近年来中国跨国公司海外投资有较大发展,但这一状况并未有很大改变。

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的方式主要有海外企业贷款、国际金融租赁以及海外企业项目抵押贷款等。中国企业在利用海外融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企业的海外融资能力低下(2)中国跨国公司在进行跨国经营活动时,缺少同中国跨国银行的密切联系,中国海外银行的发展实际上并没有对跨国公司的成长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①企业和银行在跨国业务的发展战略上不协调。②中国的银行提供的跨国服务还局限于一般的常规银行业务,自身投资参股工商业生产经营活动很少。③由于受传统体制的束缚,中国的银行还不可能对中国跨国公司的海外融资起到足够的支持作用。④跨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一般不愿支持中国海外企业的融资,担心中国的海外企业规模小、收益低、风险大,会给银行带来损失。

(二)海外融资战略

第一,未来中国对外投资的资本市场融资主要应在美国和加拿大,由于具备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使得直接融资成为主要的融资手段;在欧洲,由于传统的银行业比较发达,所以银行成为主要的资金来源;在日本,由于银行和证券市场的融资职能不同,企业不同的资金需求必须由不同的渠道获得。

第二,运用先进的融资手段主要包括:①“杠杆收购”。②国际金融租赁。

第三,走银企联合之路。具体来说银企联合的主要方式有:①密切发展与跨国银行紧密联系。②与国内银行组建“联合舰队”出海。

第四,充分利用金融创新。国际金融市场的创新始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发展到高潮。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金融工具。这些都为中国跨国公司在美国以及欧洲市场上筹集相应的资金提供了非常有效的途径。

第五,大力发展自己的海外金融机构。

第六,要有意识地收购、控股外国的金融机构。

四、开发银行实施“走出去”战略

(一)开发银行“走出去”是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以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为主要特征的跨国经营已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形式,而跨国公司的经济活动一般是通过银行业的跨国经营来进行的。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发展迫切需要国内银行能够提供全方位的跨国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的引进对中国国内银行业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也迫使本国的银行业不得不考虑跨国经营,以与外资银行业相抗衡,从而保证银行的金融安全与稳定。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涌入中国金融市场,经营各种金融业务。目前,在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已超过百家。外资银行资金实力雄厚,经营手段灵活,金融工具先进,管理网络广泛,能为客户提供快速、安全、通畅的服务,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另外,正在推行的金融体制改革使中国金融业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金融机构多样化,业务多元化,经营管理风险加大。可以说,中国金融业正进入全面的、真正的激烈竞争时代。中资与外资、合资银行之间,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都将凭各自的实力展开激烈的竞争。而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家开发银行必须改革只立足于国内的经营战略,选择多样化、风险分散化的经营战略,不仅要经营好国内业务,还要积极开拓国际业务,走国际化、现代化、规范化、市场化、多元化的道路。

(二)开发银行“走出去”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国家开发银行“走出去”,同样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国际上一些金融中心,如香港、新加坡、美国、巴哈马等,金融管制比较少,有些甚至无管制。中国金融机构在这些地方建立分支机构,经营国际业务,可以减少或免除税赋和法定准备金,降低成本,扩大盈利。据统计,世界十家最大的跨国银行的海外收益占其总收益的50%左右,其中,美国的花旗银行最高年份 1997年达到82%, 最低年份1979年占65%。银行业的海外经营一般不受母国金融形势的直接影响,当母国银根紧缩时,总行依赖其国外分支机构提供资金,以海外业务支持国内业务;反之,当总行有资金盈余时,通过国外分支机构将一部分余额贷出去,以国内业务扶持海外业务,从而保证其总收益的不断增长,实现全球经营目标。因此,国家开发银行“走出去”也是实现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三)开发银行“走出去”能够促进相关行业的海外发展

中国金融业“走出去”是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组成部分,也是适应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中国金融服务业走向国际市场,而中国金融业走向国际市场可以促进中国其他企业走出去,从而增强中国金融的安全性。国家开发银行“走出去”为跨国投资提供金融支持,可以促进相关企业合法地避开某些国家的进口限制和高额关税,直接利用当地的资金、技术、资源、劳动等生产要素,并扶持中国的跨国公司带动本国设备、材料、零部件的出口。同时,中国人均资源量不高,传统的进口资源的贸易方式常常受到出口国及国际市场供应、价格、汇率等影响,波动性、风险性较高。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协助生产企业到资源丰富的国家开设公司,可以利用国外资源和生产要素,补充国内资源的不足。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为一部分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支持。这些企业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国五矿、中信集团、中冶集团、中国建筑集团等。2004年,国家开发银行承诺了7.8亿美元贷款,以支持其海外业务发展。国家开发银行强大的融资能力和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愿望,极大增强了企业海外发展的信心和能力。

(四)开发银行“走出去”总体战略

开发银行跨国经营的总体战略目标可定为:在竞争战略上,以国内竞争和人民币业务为基础,从中国跨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和贸易往来以及在华三资企业切入,逐步对外扩张,在全球布点,最终成为综合型、全能型的世界一流全球银行。在业务定位上,必须要发展自己的拳头产品,在某个业务上获得全球或者地区优势,从而获取国际竞争力。在客户选择上,国内客户应以大型综合型企业为首选,东道国客户则以中型企业和华资企业为重点。东道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基本上已经与本国的大银行建立了密切的业务联系,中资银行难以插足。而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大量进入国际业务领域的中型企业,可能成为中资金融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

(五)开发银行向对外投资项目提供金融支持的领域

从中国对外投资的发展趋势分析,未来国内企业将会主要选择在经济发展程度比国内稍逊的地区,起步略晚于国内的项目投资,从地域上看,东欧、中亚以及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理想投资对象。这些国家的市场相近,产业结构差异不大,对我国企业来说,适应很快,技术适用性强,而且这些国家对来自其他国家的投资持合作态度,故而使我国的对外投资也具有了东道国的区位优势。继而,逐步向日本、泰国、新加坡、阿联酋、美国、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和地区拓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获取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资源将成为海外投资的主要战略选择。其中,获取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生产性资源(先天性资源)是现阶段海外投资必须考虑的投资重点。这主要包括我国生产活动中日渐短缺的铁矿、石油、木材等资源。高精尖的技术(获得性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稀缺的资源,同时又是21世纪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制高点。为此,我国海外资源性投资的另一个重点,应是寻求高新技术的资源。国家开发银行应重点为上述领域的对外投资提供金融支持。

(六)开发银行要强化对外投资企业的外部监督

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是中国对外投资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在“走出去”的国有企业中体现更为明显。从管理体制上看,一些境外国有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所有者代表监管不到位,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在实施跨国经营决策时,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制约机制,在投资项目、环境分析、地点选择、合作伙伴选择、经营策略的制定与执行等各方面,都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因而往往造成重大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受到严重侵蚀。最近的“中航油”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投资主体的资信和资质应作为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审批的重要依据。银行金融管理对象应是境内的投资主体。一方面可以解决直接对海外公司施行监管存在的许多困难,提高对境外资产的实际监管效果和效率;另一方面,既然境外投资的经济风险由境内投资主体承担,对投资的事中、事后监管也应以境内投资主体为对象。国家开发银行要加强与政府监管部门的沟通,推动政府部门对相关企业的监管,保证“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健康发展。要完善对外投资统计制度和海外企业信息披露制度,要求海外企业必须向政府部门公开和披露法定信息;要推动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建立政府、行业协会等多层次的组织协调功能,制止恶性竞争和欺诈行为,维护经营秩序和我国企业整体商誉和形象。

(七)形成鼓励“走出去”的金融促进政策

当前,我国的对外投资的外汇管理和银行信贷限制过严。出于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尤其是金融安全的考虑,中国对资本项目外汇管理从严控制,对外债规模和结构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管局实行全国统一监管。这样从客观上虽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但却令那些有好项目但缺乏自有外汇资金的企业无法按照自身需求发展。从当前的外汇管理政策看,对海外企业从国内获取流动资金控制严格,对项目申请的人民币贷款原则上不予购汇。而我境外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在境外更难找到担保以获取贷款,因此营运资金的取得困难重重,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国现有的出口信贷政策,主要扶持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类的海外工程承包项目,而很多以土建为主的国内大型建筑工程企业,虽然建筑质量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完全能够承包桥梁、地铁和隧道等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平的项目,却无法获得贷款,实行带资承包,去参与国际招投标。此外,贷款利率、保险费率过高,也使企业不胜负担。

未来对于对外投资企业,首先应实行优惠的金融政策,鼓励企业以自己的信誉“自借、自用、自还”外债,在支持企业境外投资带动技术设备出口的同时,给予必要的外汇资金配套,帮助企业在立足后走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相结合之路,逐步学会扩大资本运营。具体支持措施包括:提供宽领域的出口信贷,扩大出口信贷适用范围;提供政府津贴,资助国内企业参加国际投资项目招商、考察、展览等;降低海外投资贷款融资利率和保险费率,并允许国际保险,减轻企业财务负担;逐步放开跨国企业海外筹资、融资权;适时建立中国的海外投资风险基金和成立海外风险投资公司,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贷款贴息、信用担保和投资等支持。

 
 
  • 标签:企业 走出去 投资 融资 
  •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