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理应成为国家区域发展的重点。”15年前,肖金成刚刚接触到成渝区域规划的时候,这位区域经济学者就已经意识到这一地区对于国家区域发展的价值。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后,离不开规划部门和区域经济学者们十几年的群策群力。实际上,在数年之前,有关机构已经启动对成渝经济区的研究和论证。
区域规划“1.0” 版本 成渝经济区
2002年,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委托四川省社科院和重庆市社科院联合研究成渝经济区发展课题,担纲此项研究的就是四川社科院原副院长林凌教授和时任重庆社科院副院长的廖元和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肖金成回忆,当时林教授和廖教授曾就课题申报、课题研究向其征求意见。
2005年11月,课题成果《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报告》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从书中内容来看,课题组对成渝经济区的范围界定、区域特征、功能定位、开发与整治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2005年,国务院启动区域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四个区域,成渝地区是其中之一。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由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具体负责,2006年正式启动。2010年,国务院批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要求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这是关于成渝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个国家级规划方案。
区域规划“2.0” 版本 成渝城市群
“我们认为成渝是不可分的,两地经济紧密联系,一定要融为一体。”肖金成认为,从区域合作的角度,要把成渝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这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规划中明确对跨省的城市群由国家负责编制城市群规划。
也是在这一年,肖金成接到一项任务:对成渝城市群的规划进行研究。时任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研究所所长的他,组织了一个“庞大”的课题组对此进行研究。肖金成回忆,当时国土所超过半数的研究人员参与,还吸纳了中国社科院、首都经贸大学等所外专家参与研究。课题组多次前往川渝地区进行调研,起草了20多万字的研究报告。在研究中,肖金成得出一个结论:成渝两座城市,并不存在要素上的竞争关系。
作为研究区域经济的学者,肖金成认为,一个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半径一般为100-150公里,而成渝两城的距离是300公里。“大家都说重庆和成都存在激烈的竞争,实际上他们之间并不存在要素的竞争。”肖金成提出,成渝各自的辐射区域很清楚,重庆和成都都是城市人口超过500万人的大都市,通过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就能形成两个半径150公里的都市圈,两大都市圈对成渝城市群形成有力的支撑,城市群里的各个城市要形成明确的功能分工。
在肖金成看来,成渝两市各有优势,重庆位于长江沿岸,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交通优势明显,但受行政区划限制,经济腹地有限;相对来讲成都拥有更为广阔的腹地,两市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2016年,国务院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要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2030年,成渝城市群完成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肖金成认为,世界级城市群的评价指标很多,包括城市人口规模、经济实力、聚集程度、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等多个方面。中国人口多、城市规模大,甚至城市数量也很多,这些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是两个比较关键的指标。”肖金成指出,为全世界提供多少新技术和新产品,有多少名牌产品,居民的富裕程度,成为世界各国居民向往的地方……都是衡量世界级城市群的指标。目前看来,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正是成渝城市群要补足的短板。
区域规划“3.0”版本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2020年,成渝地区区域规划正式进入“3.0”版本。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一个新概念,为什么叫双城经济圈?”肖金成解释说,作为经济区,体现的是范围;作为经济圈,体现的是核心。范围可大可小。成渝地区的核心就是重庆和成都这两大都市,双城经济圈的含义实际上是要强化两大都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肖金成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侧重点是发挥成都、重庆两大都市的引领作用,把周边地区甚至四川和重庆全域带动起来,减少经济发展的落差,进而对西南地区和整个西部地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一带一路”提供动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西部地区的动力源
肖金成进一步提醒,发挥引领作用,发挥辐射力和带动力,核心城市一定要有高度,产业结构要升级,应提高服务业尤其是金融、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应向周边转移,让周边地区也能获得发展的机会,从而避免一市独大。通过规划明确哪些产业应该在大都市发展,哪些产业应该在周边地区发展。他举例说,周边地区可以发展制造业、养老康养、旅游休闲等产业,同时,在经济圈范围内应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
肖金成提出,区域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动力源。在他看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是西部地区的动力源。成渝地区现在有1亿人口,这1亿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可以就近消化生产的产品,减少西部地区的产品向东部长途运输的成本,并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全世界的产业转移,从而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肖金成说:“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最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