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金融发展的巨大成就
2007-11-19 10:02:00
 

  近些年来,中国金融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中国的金融体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重组和改革

  五年前,海外媒体对中国的银行业的评价是:已经技术上破产,资不抵债,似乎大都整个银行体系风雨飘摇。而到今天,中国银行业的股权,成为全球追捧的蓝筹股,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六行三保”——六家国内银行、三个保险公司,成为影响市场走向的一个重要板块;在国内,金融股同样也是整个市场大盘的蓝筹。任何亲身经历这个艰难改革进程的人们,都可以看到这几年金融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党中央国务院所坚决推动的金融改革的巨大成效。

  当然,现在对于金融改革,还能够听到一些,例如说我们国有银行改革,也就是几大(工农中建交)国有银行让外资入股,外资赚了多少钱,国有资产流失了不少,按照现在的价格,有的还耸人听闻地说外资赚了一万亿。我看到还有一个报道,说有的大学教授在课堂上讲得流眼泪。但实际上,四五年前,我们从国有银行中间包袱相对比较轻的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开始让外资入股的时候,是非常的艰难,不仅选择投资对象艰难,谈判过程也十分艰难,真正看到今天改革光明前景的并不多,有不少的时候,往往是找谁谁都当包袱,觉得对你的改革没有信心,对你的不良资产是不是还会继续产生没有信心,这是当时的现实。如果可能,我们可以把当时这些外资金融机构入股所提出的一些十分苛刻的入股条件拿出来看,可以看到他们当时入股,也充满了担忧。当时入股这些大型国有银行的外资金融机构,它在自己的本国市场往往也是上市公司,这个消息一公布,往往是股价下跌,不是像今天这样大家竞相追捧。我们看到最近美国的媒体报道,因为入股中国建设银行,美国银行获得了很大的收益,改进了自身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但是,对于这个问题要历史地看,动态地看,从互赢合作的角度看。首先要放到当时特定的市场条件下来考察,当时能够有勇气入股的这些金融机构,多数还是承担了很大的压力,表现出独特的眼光的,目前的收益可以说是市场对他们的奖励。其次,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迅速推动了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的改进,增强了投资者对于国有银行改革的信心,外资金融机构本身就是国有银行改革的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支持者之一,没有这些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国有银行改革的效果可能就会打一个折扣。我们看到这些外资金融机构积极推进技术转移,促进国有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最终得益的,是中国的消费者,是中国的经济金融体系,因为整个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了。

  即使仅仅从投资收益角度看,即使说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之后赚了一万亿这个数据是真实的,那么,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推论,我们自己的股东赚了多少钱。当前,银行监管部门对外资有非常严格的入股比例限制,例如,对单一的外资股东持有一家银行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20%,对全部外资股东,持有一家银行股份的比例,不能超过25%。如果一家战略投资者,在这些银行里边赚了一万个亿,按持股比例算,我们的国有股份,就赚了四万个亿,因为我们是持有大比例的股份,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作。这正好说明我们的改革思路是正确的。

  尽管还有很多问题,人们还有很多疑虑,但现实是,银行的盈利极大地改善。中国工商银行现在成为全世界市值最大的银行,比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还要值钱。很多人说这里面有一定的泡沫因素。有没有泡沫很难说,泡沫的评价在金融学上都有很大的争议,在美国担任了18年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先生对此有很多非常精彩的分析,他说,只有当泡沫破灭的时候,我才知道有没有泡沫。中国工商银行可能资产规模没有汇丰银行等外资银行大,盈利暂时也没有这些银行多,但是值得肯定的一点是,资产反映的只是过去,市值反映的是未来,反映的是投资者的期望,中国的银行受到投资者追捧,与中国银行业的盈利增长速度显著快于外资银行相关,也与人民币强势升值趋势密切相关。

  二、中国金融改革中的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浮动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005年,中国能够平稳、成功地从原来实行固定汇率制转到实行灵活的浮动汇率,是不容易的。很多国家,在从原来的固定汇率制变成灵活浮动之后,经济出现非常大的波动。中国一贯的改革智慧就是渐进式综合配套地推进。大家知道,美元兑换人民币从20057218.28到现在已经突破了7.5,升值约10%,而国际金融市场预期明年底大概升值在66.5之间,这不是哪一个官方的决定,这是海外的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通过交易形成的。大家都猜测,大概在66.5之间,整个人民币升值预期,已经相对比较平稳,而不是像原来那样。外汇改革的力度在加大,中国采取的也是一个比较稳健的改革路径,没有迫于哪一个国家的压力。用温总理的话说是“三性”:即我们的汇率制度改革要坚持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这三个基本原则。中国进行汇率改革,不是说基于谁的压力,不是的,而是因为中国有这个需要,如贸易大量的顺差,外资的流入,是中国自身的宏观经济平衡的需要。

  面临升值压力的时候,不能仅仅都依靠汇率的贬值或者升值,而要把汇率的一定程度的升值,和整个金融改革结合起来,和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和外汇管理政策的调整结合起来,同时,一定程度的央行的汇率干预,也可以为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这也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个经验。现在采取逐步见效的措施,就是汇率一定程度的升值,同时伴随着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扩大内需的改革。汇率的平稳升值,很多人会说它是一个问题,我个人的判断是,即使是一个问题,它也是一个好的问题。总比在1997年金融风暴的时候,东南亚国家的一些货币不被国际市场看好,认为你的货币要贬值要好得多。实际上,当前中国的许多问题,我们认为现在是很严重的问题,例如货币升值、投资增长过快、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等等,如果与南美等发展中国家的领导讨论,他会说,这些还是问题啊?你们把这些问题都给一些给我们得了!因为这些被我们视为问题的问题,在这些发展中国家往往是被视为是成绩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目前面对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好的问题,我们的任务和挑战,就是要把这些好的问题解决好。

  汇率是一个国家货币的对外价格,利率是它在国内市场的价格。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是中国金融市场要素价格市场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展。中国推进得非常地平稳。中国的银行业,盈利提高的比较快,这一轮股票行情涨,金融地产又是龙头,除了我们国有银行改革,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之外,利率浮动之后,银行获得的利差,是历史最高的时期,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原来在通货膨胀高的管制时期,存贷款利差是倒挂的。你就是让再能干的银行家,在中国当时经营银行,也是赔钱的。但是,现在银行的利差是非常大的,是历史的高点,这个跟我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有密切的关系的,给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灵活的机制,让企业可以自主的跟银行谈判利率,也给金融机构以更多的利率定价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了金融创新。

  三、股权分置改革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革命与市场转折

  2007年的8月,中国国内的股票市值超过香港,若把深圳、上海、香港、台北这四个市场的市值加起来,大中华区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仅次于美国,大中华经济区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经济区域,这种活力也反映到资本市场上了。从2006年开始,中国内地和香港的IPO筹资额,是全球第一位,今年还会是第一位的。所以,股权分制改革,把整个资本市场这一步棋盘活了。这是一个中国的决策者在大胆借鉴国际经验的情况下,基本上是立足中国本土的智慧,所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和改革,全世界可以说是没有先例的。所以我们对这一点无论作多高的肯定都不过分。作为一个一直全程参与整个股权分置改革进程的研究人员,我可以切身体会到整个股权分置改革推进中党中央国务院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智慧与决心,也切身体会到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艰难,但是也更切身体会到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中国资本市场“以轻舟已过万重山”迅速发展的气势。

  我曾经跟不少海外金融市场的研究人员讲,现在很多海外的机构还没有弄清楚什么叫股权分制改革。只是现在中国的整个经济总量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经济总量将来真正大了,应该给这个股权分置改革、给整个参与研究和推进的政府官员、金融机构、研究人员授予集体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其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和对现实经济的影响力,都是有目共睹的。

  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基础性的制度变革。当然,它对我们的监管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譬如说,资产重组的监管,融资的审批过于严格,这个难题解决了。然后资本市场活跃起来,开始显现出它的财富效应。最近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又在涨,特别是高端房子在涨,其中一个购买力就是从股市推出来的,我们现在整个股市的市值30多万亿,现在多出来20多万亿,这也会形成现实的购买力。所以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盘活了整个资本市场,这一点是革命性的。

  四、告别了外汇短缺的时代,外汇储备全球第一

  中国在外汇管理方面出现了方向性的调整,从原来的重流入轻流出——流入的时候铺红地毯,流出的时候层层审批,到现在慢慢地逐步转向流入流出平衡对待,对一些流入的投机性资金进行限制,对流出实行鼓励。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转折。现在我们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尽管我们还有一些担忧,担心其对宏观调控带来的压力,但是至少,中国告别了外汇短缺的时代。

  前段时间,在香港也开了一个亚洲资本论坛,世界银行前行长沃尔芬森说过一句话,说世界的财富和格局正在发生静悄悄地变化,有的国家能适应,能意识到,有的还没意识到,一个标志性的数据,那就是说中国的1.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美国只有600亿,这是一个引人瞩目的变化。这当然还有美元是完全可兑换货币的原因,但是,从沃尔芬森的角度,他觉得是很大的变化,经济金融实力对比的变化。作为一个金融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这是很激动人心的。每年在盘点年度金融工作、金融问题的时候,很多的挑战让我们忧心忡忡,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成绩都是历史性的,让人振奋鼓舞。

  20061211,中国金融业进入全面开放阶段。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的时候,是以发展中国家身份来加入的,所以争取了一个五年的过渡期,也就是说,在这五年里边,我们对中国本土的金融业,还是可以进行一定的保护,但是五年结束了,就完全平等竞争了,坚持了国民待遇等世贸的基本原则。

  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得中国受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越来越直接。当然中国对国际的影响也直接了。比如美国的次按风暴也会直接影响到中国。我在香港工作的这段时间,不少外资金融机构中国研究团队的人就跟我讲,他说从内心里还在感谢中国股市的2.27大跌。227号中国股市大跌,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中国股市莫名其妙的带动全球股市大跌,因为全世界对中国股市不了解,以为中国出了什么重大的事,也不知道什么事,但一看到股票跌了就跟着赶快抛,产生恐慌。中国股市大跌导致了全球股市的大跌,当时至少短期是这么认为的,其实这个认为也不对,主要还是日本的套利交易等因素。但是在当时从短期行情看确实是中国股市先跌,带动周边市场大跌。然后,他们开始觉得中国市场变得重要,开始加大投入,开始增加许多研究人员,增加了许多的就业机会。

  当前有一个新的挑战,整个金融体系大了,不仅对国内有影响,对国际市场的影响也在加大。现在中国内地上市的公司,在香港的市值和交易额能占到60%多,国内的政策、决策对香港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要增强对于金融政策的决策能力,所以无论是外汇、银行还是证券监管部门,都要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促使内地与香港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根据作者20071011在广东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46期广东学习论坛报告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 标签:金融 改革 
  •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