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正在由“香港单中心”向“多核心”演化
2022/6/2 10:38:00
 

  借鉴国际经验,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独特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中国非常有代表性的湾区。与世界其他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特征明显:例如多种体制并存,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金融监管体系、四个核心”,这就为国际化业务创新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
  考虑到当前国际背景,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和竞争,与东京湾区发展历史背景相似。日本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在不同阶段波及的行业不同: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是纺织品行业,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是钢铁和汽车行业,80年代末期是半导体、电信等高科技行业。在贸易摩擦背景下,东京湾区产业不断演变,金融体系也相应作出调整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所以在当前国际背景下,金融体系怎样支持新国际格局下不同国家经济体互动,我们可以从日本借鉴一些经验——如何促进产业发展,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对外产业合作,以及如何为金融提供稳定环境、促进金融升级等。
  旧金山湾区金融科技产业非常活跃,其金融科技转型由传统银行业和金融监管机构推动,这一点也能为大湾区金融科技业发展和新兴业态一体化和跨境业务发展提供参考。
  在城镇化稳步推进过程中∶城市群正成为观察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视角。一方面,从人口集聚程度、产业分布、经济密度和创新动力等角度来看,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已经建立起顶端优势;另一方面,三大城市群之外的若干城市群呈现出较强的增长动力,包括以武汉为龙头的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和中部地区的增长潜力日益凸显,成渝城市群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等领域加速推动产业升级等,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将围绕城市群而展开。
  大湾区金融业规模质量齐头并进,促进经济内外循环
  在经济双循环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大湾区金融业发展来看,疫情之后香港、深圳、广州的金融业增加值均超2000亿元,东莞、佛山、澳门、中山、珠海、惠州的金融业增加值均超过200亿元。大湾区在金融业务数字化、金融业态多元化和粤港澳三地金融产品覆盖全面化等方面都有明显进展,“跨境理财通”就是其中的代表。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发展质量和空间分布呈现稳步优化趋势。大湾区目前正经历由服务经济向创新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与国家整体产业结构转型趋势一致。珠三角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有明显提升,其金融业空间分布也由早期的“香港单中心”向“多核心演化”。
  “互联互通”框架下,香港资本市场与内地深度连接
  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国际化超级链接平台与亚洲地区重要的融资中心,香港独特的市场制度对把握中国经济转型、新经济发展,培养新动能趋势,重塑资本市场生态结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香港成功推出了多项互联互通的政策措施,促进了中国金融改革开放。香港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头部新经济公司和上市最密集的市场,新经济公司股票平均交易量和资金流入量也在持续上升。香港资本市场的多元化产品生态特征吸引了国际上不同的投资者。可选产品多、配套产品有深度,使得其交易非常活跃。近年来MSCI系列产品在香港资本市场展开合作,更使得产品生态圈逐步扩大。
  香港资本市场一个有趣的特点是再融资非常活跃。首发融资IPO往往是公司发展的第一步,再融资规模多数时候比IPO大很多,而且还可以提供债券等多种其他融资工具,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其基本审批逻辑和原则是以披露为本,过程比较清晰透明,无须排队,且设有复核程序。从数据来看,2020年接受申请231单,拒绝1单。2020年全年IPO数量154个,上市申请至发出首次意见函平均所需日数是13天,上市前咨询至发出书面回复的平均所需日数为10天。
  在“互联互通”框架下,香港资本市场与内地深度连接,新经济公司正在重塑香港资本市场。新经济发行人在新股集资额前10大排名所占比重持续提升,2020年前10大新股中有7席来自新经济;2021年前9个月,新经济公司集资金额占比高达87%。目前香港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集资中心,生物科技生态圈不断完善。从新经济上市新规生效以来,香港交易所已经迎来77家医疗健康公司,首发集资总额超过2337亿港元。截至2021年9月底,有65家医疗健康公司提交了上市申请,其中超过20家是没有收入的,医疗健康行业发展后劲强劲。同时,越来越多不同创新领域的企业计划在香港上市。围绕生物科技生态圈,包括医疗器械、外包服务、诊断治疗、医疗数据和授权商业模式等,生态圈趋向多元化。
  香港是中国的国际资本市场,它与纽约、伦敦是整个国际金融体系中有机的一环,这样独特的优势使得中国的中概股在面临特定压力时,可以便捷地实现第二上市或者双重主要上市。目前,有16家中概股公司完成了赴港第二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合计募资达3234亿港元,市值高达港元71249亿,占香港市场总市值15%。第二上市公司目前已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恒生指数,以及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成份股的范围。
  大湾区多重政策助力区域金融开放连通
  粤港澳大湾区多重政策助力区域金融开放连通。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2020年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的发布,重点围绕跨境贸易和投融资变化,形成大湾区独特的优势。
  大湾区同时有三种并行的金融体系运行,对跨境业务、跨境创新有天然优势。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的开通,凸显了大湾区独特的“一国两制”、“三个货币体系”的优势,使得除了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基金互认等现有开放渠道之外,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之间又增加了一条新的资金循环渠道。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经进行了数字人民币试点。内地数字人民币主要是从零售环节推动双层架构、无需依赖银行账户的松耦合模式。但从大湾区和人民币国际化角度来看,香港还可以探索数字人民币国际化和跨境使用。
  与此同时,债权市场连通也有很大空间。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推动大湾区债券市场融合,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角度扩大跨境转让的资产类别。
  此外,双碳战略推出后,大湾区也成为绿色金融发展非常活跃的地区,特别是香港和深圳增长势头都非常快。大湾区在碳金融市场交易中也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在大湾区内,同样可以发挥先行先试的探索效应和功能,例如可以在大湾区试行内地与香港ESG基金标准的融合统一。
  2020年11月,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香港财政司也表示要力争成为RCEP生效后首批加入的经济体。RCEP在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基础上全面提升了区域内知识产权整体保护水平,意味着将其证券化或融资租赁的金融业态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知识产权金融领域也应加强与港澳的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互认互通,鼓励企业以港澳知识产权为载体,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融资租赁、为珠三角企业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
  借鉴欧盟制度经验,推动金融服务一体化
  跨境业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金融服务一体化。可以借鉴欧盟经验,在现有进展基础上建立“单一通行证”制度,坚持“设立自由、服务自由、最低限度协调、相互承认、母国控制”五个重要理念。未来可考虑在大湾区推广欧盟的“单一通行证”制度,允许粤港澳三地监管机构授予本地合格金融机构“单一通行证”,并在大湾区自由开展业务,无须到展业地监管机构进一步审批,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撑,推动金融服务一体化。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