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型之鉴”研讨会上的发言,2011-2-21)
成钢讲到,转型最关键的因素,一是私有制,一是民主宪政。我觉得,如果私有化指的是私有经济占经济的主要部分,从长远发展看,多数人对这两点都没有什么疑问。中国如果回避这两个因素,即使过去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未来的发展也难免会面临重大的问题。
但就经济而言,私有制是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呢?我认为,在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私有化怎么进行,私有财产是通过市场竞争积累起来的、还是偷来的、抢来的,抑或通过腐败、通过寻租拿到的?其间存在很大的区别。和中国相比,俄罗斯很快实现了私有化。但上世纪90年代这个私有化过程很大部分是以偷、抢的方式进行的。很多国有财产是被少数和权力勾结在一起的人瓜分的,结果形成了私人的垄断权力。
另一个问题是,私有制在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是促进竞争,还是导致垄断?叶利钦时期的休克疗法,造就了一大批石油财阀、垄断寡头。他们都是私有的,但他们的财产基本上是偷来的。在福布斯世界排行榜前100名中的俄罗斯富豪,大部分都是来自石油、银行、矿山一类具有垄断性的行业。现在中国也出现了类似情况,中国在福布斯排行榜上占份额最大的是房地产商。为什么?因为房地产开发不是一个纯粹的市场竞争行为,它必须要和政府权力联系在一起,因为政府垄断土地,它就会围绕垄断产生寻租、腐败。
因此不见得中国没有私有化,中国同样也在私有化,但除了靠竞争发展起来的私有经济外,还存在一个静悄悄的、围绕权力发生的私有化。结果是少数人积累了几十亿、几百亿的资产,这些资产是靠寻租、官商勾结得到的。这种情况和改革早期以竞争为主导的私有化的方向是相反的,是危险的,需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靠政府的透明和社会公众对权力的制约、监督来杜绝这类现象。
最后,并非每个领域都要私有化。有些天然垄断部门不是国家垄断就是私人垄断。在这些领域,未必私人垄断就比国家垄断更好。但国有经济要做好,也需要股份化等制度改革,并由社会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