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和市场“决定性作用”
2020/10/23 17:52:00
 

第一,宁波坚定不移地抓实体经济,抓制造业,这是宁波市一路走来最大的值得肯定之处。

第二,宁波又不限于此,还能在坚持的同时,顺势应时地大力度推进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的智能制造试验区,宁波拿了全国的头块牌子。这两句话合在一起,我以为才是宁波最重要的成功经验。光是停留在前面的第一句话,我还有点不以为然:因为现在不只是要不要坚持制造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坚持什么样的制造业。我在参加有些规划咨询的时候,就质疑一个问题:说是为了体现对制造业的重视,在一个庞大的指标体系当中,专门增列了一个制造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有这个必要吗?我觉得,这件事用劲的着力点恐怕错了。现在是什么时代了?现在是数智经济的时代了!笼统地去讲制造业,强调制造业在三次产业当中所占的比重要明显提高,这恐怕是一种表面化看问题的误导。

在这个基础上,接着我再谈三点建议,其中既有虚的,也有稍微实一点的。

第一条建议,要进一步明晰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导向。既然我们研究高质量发展,那么怎么才叫高质量发展?到现在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推荐一个2008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叫作“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其实做到了这三个词——“科技、绿色、人文”, 发展的高质量也就有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在大家都很重视创新。加之“两山”理念和美丽中国,绿色发展也摆上了位置。我看现在比较薄弱的是人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就是人文,没有工匠精神哪会有精工制造?所以我希望在倡导高质量发展时,不管是区域经济,还是制造业,都要关注其中的人文因子、人文含量,要注意补上这个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高质量发展很重要。现在我们面临的整个形势,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体来说,无非三个方面:1、中美博弈空前加剧;2、新冠疫情迁延不愈;3、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云激荡。我们是在这样一个大变局下,研究和编制我们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昨天我在参加省里“十四五”规划咨询座谈会时讲到,过往我曾参加了省里“十一五”“十二五”两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在纲要文本的具体执笔中牵个头。但我现在的感觉是, 眼下的“十四五”规划实在是“太难了”。世纪之初党的十六大召开,提出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那感觉前面就是大路朝天、一马平川,咱们只管按“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往前奔就是了。但现在,全是些不确定性因素。在诸多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我们还是要抓住确定性的东西。

在我看来,主要就是两个方面:第一个生产力方面,就是顺应数智化大趋势,发展好数智经济,特别是要成功推进数智化转型的新实体经济。

我建议宁波市把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整合起来,第一个推出发展数智经济的目标,这具有“旗帜性”的意义。为什么这么说?那是因为我们要把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研发,和智能化赋能增值的应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前面一个字讲的是数字化的技术,后面一个字讲的是这种技术智能化应用的场景。两个单字代表两层意思,整合在一起就叫数智经济。这最起码在理念认知上,就比别人高出了一头。

为什么又说是新实体经济呢?这不是我的发明创造。因为十九大报告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这是达成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大的要求,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但是我若再追问一句,那“融合”到位了这个实体经济叫什么?不就是新实体经济嘛!“新”在哪里呢?就“新”在您对传统制造,完成了数字化转型或数字化改造;也就是从“人脑+经验”到“电脑+算法”的换头术,您搞成功了,使得整个经济进入了一种数智化运行的状态。

第二个生产关系方面,我认为就是市场化,提升好市场经济,特别是成功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新市场经济。要坚定不移地把我们还搞得“半拉子工程”的市场化,提升为现代的市场经济,或为中央讲的“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的市场经济。这在5月初中央印发的 《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 》中,最新提法是叫作“制度型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我们定法条,首先要明法理。同样道理,我们编规划,首先也要梳理规划理念,要认清大趋势,把握好大方向。指导思想上务虚的,就讲上述观点。

第二条建议,希望在相关规划中要大力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我们现在的内容有点太实了,太重产品和纯粹的制造了,而看轻了相关的服务。说句老实话,工业制造的好,是和制造前端的研发设计,后端的品牌营销联系在一起的。生产性服务不到位的话,当中制造环节的水平也是上不去的。生产出来这么多的东西卖不出去,前期投入的资金也无法回收。现在讲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少人比较关心“内外”,而我昨天发言时就说我比较关注“城乡”;尤其是不仅关注“内外城乡”,更关注整体经济的良性循环。我认为“双循环论”的要害,是“自主为要、循环为重”。现在有的同志只盯住“内外”,好像人家要打压我们,围堵我们,因此要眼光向内,强调发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优势,这虽然也对,但重心并不在这里。重心应当落在哪里,我认为应当落在“畅通经济循环”上,而无论内外还是城乡,无论发展还是改革。为什么要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那就是要破除影响经济循环的梗阻,因此要把这一切统筹在一起来看待。

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非常广。前面张新红专家讲了,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提高组织化程度,企业的平台化、生态化成长是大势所趋。企业管理咨询就是一种生产性的服务业。还有产教融合,这也是为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服务的。要推进科技创新,就要有专利、标准、品牌方面的系列服务;而金融、财务、审计、信用、法律等方面的商务服务业,更是“须臾不可或缺”的。中小企业“上云”,进入工业互联网和产业物联网生态圈,没有相应的“云管端”服务怎么行?所有这些个生产性服务跟不上去,形不成对制造环节的超前引领和有力支撑,您这个制造业,恐怕永远是处在“打工仔”的低水平。服务看似无形、空虚,实际上却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它们是在“以无促有、以虚带实”。所以,我总说“反弹琵琶是高手,千年功夫在诗外”,千万不要小看了生产性服务业,那可是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的基石!宁波市要全力推进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长足发展。怎么样来为一个庞大的制造能力,提供一个多层次、高质量的生产性服务体系,强化这方面的功能和供给,极其关键、极其重要。

第三条建议,深化市场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现在中央发的文件,连数据都包括在要素资源以内了。我们现在深化市场化改革主要是解决什么问题呢?要在更高层次上调动起内生的创新创业“两创”积极性。我认为,向国家要牌子、要帽子,这些当然都是好的。无论是真金白银,还是光环效应,多多少少都是有一些“含金量”的。但是,对此也千万不要迷信,不要被那些貌似光鲜的外表给迷惑住了。

其实像马云、钟睒睒这样的企业家,都不是政府规划、扶持出来的。他们先后都成了亚洲首富,一个“卖水的”都成首富了;当然蚂蚁金服一上市,马老师会成为更大的首富。善于做平台、做生态的,像马云这样一位中学老师,照样能搞成现在这么大的场面。刚才我还在和褚健老师“咬耳朵”,企业的发展还是要看它的成长性,不管是工艺技术创新的,还是商业模式变革的。

我总觉得在资源配置上,现在政府是要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但也一定要搞清楚状况: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决定性作用的,归根结底还是市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那个“更好”,其实是要求政府及官员的作为,要建立在善于倾听市场的信号、善于尊重企业家的诉求前提下。就像在民主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集中一样,政府和官员也需要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更好发挥优化整合、提升避险的作用。只有这样,您的作用才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也才会被实践证明是比较靠谱的。不然的话,就是很简单的怎么纳入规划,怎么要块牌子,怎么要笔资金,注意力和兴奋点都集中在这个上面,那跟市场化改革的深化,跟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发挥,以及内生“两创”动力的激活等大的取向,是不太相符的。长此以往,恐怕不会是好药。一时理气解表或许可以,但决不是长远固本强基的救命药。以产权保护、信用健全、法治到位为前提,以自由竞争,互利共赢为导向,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政府搞好配套公共服务的这样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路子走下去,我觉得经济的健康、可持续且有竞争力的发展,才是大有希望的。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