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以先立后破推动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4/3/19 9:26:00
 
  尤其是房地产、地方债和资本市场这三个领域,从稳定经济增长、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角度看,更需要突出强调“先立后破”的改革思维。
  尽快“立”起三件事
  当前,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分析,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破解当前的经济困境,关键在于先立后破:一方面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以改革的办法化解经济运行系统性风险。从长远看,有三件事需要尽快“立”起来:
  一是供给和需求两侧发力,稳定经济增长势头。当前,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转换经济增长动能。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这个结合点有很多。比如汽车消费,我国汽车年销量虽然高居全球第一,但多年徘徊在2700万辆左右。2021年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只有214辆,而全球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左右的发展中经济体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在400辆左右。未来十年我国人均GDP按当前价格计算有望突破2.2万美元,千人汽车保有量完全有潜力超过500辆,年销量完全有潜力超过4000万辆,新增1300万。按照当前我国乘用车每辆15万元左右的均价计算,新增内需约2万亿元。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增加,可以倒逼大城市扩大道路、停车场、充电桩、储能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国汽车等装备制造业的全产业链优势。
……
 
 
 
我想就新质生产力谈一点我的理解
2024/3/19 9:25:00
 
  我认为新质生产力大致有三个“新”构成:
  第一个新是“新制造”。
  我个人理解“新制造”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新的医药、新的制造装备和新的信息技术五个领域,但要称得上是“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不是那些普通的科技进步、不是边际上的改进,而是要有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所谓颠覆性科技创新,我认为以下五个新的标准至少要满足一个:
  一是新的科学发现。这是“0到1”、从无到有的,对我们这个世界有新理解的重大发现。比如量子科学、脑科学的研究,可能会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对自身的认知往前推进一大步。
  二是新的制造技术。也就是在原理、路径等方面完全不同于现有的技术路线,却能够对原有的工艺、技术方案进行替代的制造技术,比如未来的生物制造,通过生物反应器的方式制造人类需要的各种蛋白、食品、材料、能源等等。
  三是新的生产工具。工具变革在人类发展史上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因为工具的革新带来了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EUV光刻机的出现让7纳米、5纳米芯片制造成为可能,新能源汽车制造中的一体化压铸成型技术,让新车的制造成本大幅下降等等。
  四是新的生产要素。过去的制造靠劳动力、资本、能源等要素,未来的制造中除了这些传统要素外,还会有数据这一新的要素。新的要素介入让生产函数发生了新的变化,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会产生新的交叉组合和融合裂变。
  五是新的产品和用途。
……
 
 
 
新时代、新格局下,中国开放的新特征、新任务
2024/2/23 9:49:00
 
  第一,贸易政策从过去几十年一直以出口导向为主,转变为既积极鼓励出口,也鼓励进口,不再是一味追求贸易顺差,而是推动贸易双向平衡、顺差逆差双向平衡。比如,中国召开的进博会,是全世界独一无二专门搞进口的博览会,本身就是代表了加强进口的导向。同时中国的关税总水平现在降到了7%左右,到2025年可能会降到5%以下,达到世贸组织平均关税水平。
  第二,区域开放政策从过去几十年以沿海沿边地区开放为主,转变为沿边沿海内陆协同开放、整体开放、同步开放。2000年以前,中国各类国家级开放措施都是从沿海开始的;而党的十八大以后的十年,中国任何新的开放措施,都是东西南北中一体化开放,新区政策在中西部地区同步推广,保税区也从沿海推广到了中西部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全国分批次被批准。现在整个中国150多个保税区一半在内陆。本质上,开放是一种理念、一种制度、一种办事的方式,和区位无关。
  第三,从过去几十年以引进外资为主,转变为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在引进外资方面,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的背景下,外商对中国投资不降反增,近十年平均每年吸引外资1400亿美元左右,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更是上升到近1900亿美元。对外投资方面,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537.1亿美元,流量规模首次位居全球第一。双向投资的特征已经很明晰地显现出来。
  第四,从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框架下的货物贸易为主,转变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共同发展。
……
 
 
 
新质生产力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新增长极
2024/2/23 9:42:00
 
  第一个新是“新制造”。
  我个人理解“新制造”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新的医药、新的制造装备和新的信息技术五个领域,但要称得上是“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不是那些普通的科技进步、不是边际上的改进,而是要有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所谓颠覆性科技创新,我认为以下五个新的标准至少要满足一个:
  一是新的科学发现。这是“0到1”、从无到有的,对世界有新理解的重大发现。比如量子科学、脑科学的研究,可能会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对自身的认知往前推进一大步。
  二是新的制造技术。也就是在原理、路径等方面完全不同于现有的技术路线,却能够对原有的工艺、技术方案进行替代的制造技术,比如未来的生物制造,通过生物反应器的方式制造人类需要的各种蛋白、食品、材料、能源等等。
  三是新的生产工具。工具变革在人类发展史上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因为工具的革新带来了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EUV光刻机的出现让7纳米、5纳米芯片制造成为可能,新能源汽车制造中的一体化压铸成型技术,让新车的制造成本大幅下降等等。
  四是新的生产要素。过去的制造靠劳动力、资本、能源等要素,未来的制造中除了这些传统要素外,还会有数据这一新的要素。新的要素介入让生产函数发生了新的变化,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会产生新的交叉组合和融合裂变。
  五是新的产品和用途。
……
 
 
 
围绕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1/19 10:03:00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我想就新质生产力谈一点我的理解。
  我认为新质生产力大致由三个“新”构成。
  第一个新是“新制造”。
  我个人理解“新制造”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新的医药、新的制造装备和新的信息技术五个领域,但要称得上是“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不是那些普通的科技进步、不是边际上的改进,而是要有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所谓颠覆性科技创新,我认为以下五个新的标准至少要满足一个:
  一是新的科学发现。这是“0到1”、从无到有的,对我们这个世界有新理解的重大发现。比如量子科学、脑科学的研究,可能会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对自身的认知往前推进一大步。
  二是新的制造技术。也就是在原理、路径等方面完全不同于现有的技术路线,却能够对原有的工艺、技术方案进行替代的制造技术,比如未来的生物制造,通过生物反应器的方式制造人类需要的各种蛋白、食品、材料、能源等等。
  三是新的生产工具。工具变革在人类发展史上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因为工具的革新带来了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EUV光刻机的出现让7纳米、5纳米芯片制造成为可能,新能源汽车制造中的一体化压铸成型技术,让新车的制造成本大幅下降等等。
  四是新的生产要素。过去的制造靠劳动力、资本、能源等要素,未来的制造中除了这些传统要素外,还会有数据这一新的要素。
……
 
 
 
中国经济未来至少要推进三方面重大改革
2023/12/20 9:52:00
 
  上午好!
  按照会议的主题“百年变局下的中国新作为”,我就中国经济十年中呈现的三个新变化和下一步改革重点与大家做一些交流。
  首先讲一下,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三大积极现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一是近年来我国出口结构明显改善。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贸易高质量发展,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位势不断提升,出口高端化、高附加值化的态势明显。
  与20年前相比,我国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占比已大幅下降, 2021年占比不足10%。与之相对应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比则翻了近一倍。如今,高新技术产品加上机电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九成,“10亿双袜子换一架飞机”的说法早已成为历史。如今,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外贸“新三样”正支撑起我国外贸新格局,今年我国更是有望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未来,我国出口结构和国际贸易条件还将会有新的提升。尽管近年来受美对华发动贸易战和持续推动脱钩断链等措施影响,部分产业转移到了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但这些产业多数属于短流程的加工、组装,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长远看,即使没有美国加征关税,随着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化以及RCEP的实施,这些产业也会逐步转移。但这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恰恰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全球布局,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大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生动写照。
  二是引进外资呈现连年增长态势,中国已成为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
……
 
 
 
[产业发展]跨境产业互联网可能带来巨大动力
2023/12/20 9:37:00
 
  数字经济要对整个国民经济发挥积极作用,有三个主要的战略板块:一是数字技术产业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直接为社会、老百姓服务。
  二是数字技术创新,尤其是底层技术的硬核创新。无论从3G到5G,乃至6G的创新,还是操作系统、各类软件、芯片系统等,底层数字技术需要持续不断地硬核创新。这代表了一个国家先进生产力的方向。
  三是传统产业数字化。传统产业一旦被数字化赋能,一般至少会有1%-10%的产出,平均增长率在5%左右,并且不需要传统产业增加资本投入,或新原材料及各方面生产要素的植入。
  以100万亿元的工业产值为计,若全面地赋能,就有可能增加5%的产出,即5万亿元。由于不需要消耗传统工业生产的原材料,这5万亿元可视为资源优化配置后产生的净增加值,顶得上二十几万亿元的产值。由此可见,数字经济一旦对传统产业赋能,将使传统产业获得巨大的发展动力,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极。
  产业互联网与内外循环一体化的挑战与机遇
  过去20年消费互联网的发展风起云涌。下一步,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为整个国民经济服务的重中之重在于产业互联网。
  B2C是直接为消费者服务的电子商务,B2B则是企业与企业相互间进行贸易的电子商务。从2014年起,国家积极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国的跨境电商规模每年都能实现10%以上的增长,看似成效很大。
……
 
 
 
[产业发展]人工智能赋能新一代“五大件”将带来全球产业机遇
2023/7/21 10:22:00
 
  当下,全球正在发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人工智能、智慧网联时代。新一代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将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制高点,而人工智能所赋能的新一代的 " 五大件 ",也将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主战场。
  这些产品一旦成熟,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级。哪个国家、哪个城市能够把这些产业发展起来,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走在前列。
  01智慧形成的关键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在人类认知产生以前,从物质的最小单位夸克到原子、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乃至生态系统,构成了客观的物理世界,而对于上述客观物理世界未经处理的原始记录,就是数据(data)。人类诞生以后,将客观世界的数据以编码的形式表达出来,就形成了信息(information)。
  数据强调的是客观记录,信息强调的是对客观记录的解释,是一种已经被加工为特定形式的数据,例如文字、语言、音乐等。而知识(knowledge)是人类基于认知模型,对信息进行结构化重组而形成的更高级别的系统性认知。正是在产生、利用和提炼数据的过程中,人类不断认知规律、探求真理,创造璀璨的科学文化成果,传承了丰富的经验技艺,进而推动了文明的进步。具体来看,人类对数据的利用经历了数据→信息→知识→判断→智慧的过程。
  信息作为认识世界的钥匙,不同的信息形态和内涵对应的现实世界也是不一样的。农业时代对应的是自然信息、工业时代对应的是市场信息、互联网时代对应的是流量信息。
……
 
 
 
[产业发展]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城市的主战场
2023/6/25 10:08:00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方面释放出强劲动能。
  数字中国建设是一项横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安全等多领域的系统工程,理解数字中国建设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对于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赢得历史主动意义重大。
  数字时代的 " 五全信息 "
  数据作为一种经济要素,有其特定的本质和特性,人类通过处理数据形成智慧。通常来说,数据具有六大特性:数据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始数据是碎片化的、没有意义的;数据不可能完全 " 原始 ",其加工过程是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数据可以产生数据;数据在利用过程中产生了价值与产权;数据可以多次转让和买卖。由于这六大特性,人类得以在不断产生、利用和提炼数据的过程中,认知规律、探求真理,创造璀璨的科学文化成果,传承丰富的经验技艺,推动文明进步。
  信息是认识世界的钥匙,不同的信息形态和内涵对应的现实世界是不一样的。农业时代对应的是自然信息、工业时代对应的是市场信息、互联网时代对应的是流量信息。数字时代对应的则是 " 五全信息 ",即全空域泛在、全流程持续、全智能解析、全价值叠加和全数据解析,具有结构型、动态型、秩序型、信用型、生态型五个特征。
  可以说," 五全信息 " 是智慧形成的关键。原始的、碎片化的数据,通过提炼清洗才能成为 " 五全信息 ",才具备从信息到知识、知识到判断、判断到智慧的价值。
……
 
 
 
金融的本质
2023/3/21 10:33:00
 
  第一,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比如银行,老百姓可以存钱,企业发展可以贷款,银行在其中起着桥梁、中介和服务作用。比如保险,实际上是人在健康、安全的时候,用余钱来保障疾病、死亡等意外事件突发时的救急需求,是一个自我平衡的过程,同时也能为企业融资提供资金来源。证券市场更是如此,老百姓冒一定风险投资购买股票,取得的回报可能是企业利润分配,也可能是股价差价,总归是将余钱用于理财的桥梁。租赁也一样,企业通过租赁,把一次性的巨额投资转化为长期的租赁费用和日常的运行资金,将产生更多的效益,起到融资的作用。总之,不管是直接金融系统的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等,还是间接金融系统的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是各种理财方式、中介方式,本质上是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
  第二,信用、信用、信用,杠杆、杠杆、杠杆,风险、风险、风险。之所以用这种重复的方式进行强调,是因为“信用”“杠杆”“风险”实在是太重要了。
  首先,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是金融的生命线。体现在三个方面:金融企业本身要有信用,与金融机构发生借贷关系的企业要有信用,各种金融中介服务类企业也要有信用。
  衡量企业的信用,要把握好五个维度。一是现金流。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如果资金链断了,企业崩盘破产,预期利润再高也没有用。所以,资本市场上考核企业信用的第一件事,就是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现金流。二是回报率。看重企业的成长预期,通过分析未来几年的利润、市盈率予以全面衡量。三是抵押担保。如果现金流、回报率无法衡量,但有担保公司或第三方企业愿意提供担保,银行也可放心贷款。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3页  10篇日志/页 转到: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