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么看一季度经济形势,以及以后的经济发展趋势?我认为应该认真研究4月17号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对形势的判断非常精准,用两个“前所未有”进行了描述和概括,一个是指冲击前所未有,另一个是指挑战前所未有。
第一,冲击前所未有在经济数据上已经有所体现,一季度经济负增长6.8%,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近四十年罕见。这种冲击不仅是一次,而是二次。第一次是疫情在国内爆发带来的冲击,第二次是疫情在海外蔓延带来的冲击,这两次冲击叠加,放大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所以导致经济深度下滑。去年我在分析经济形势时,提出警惕经济螺旋式下行,我的分析判断是基于觉得供给侧和需求侧可能会形成负反馈,确实没料到疫情的两次冲击使经济出现了螺旋式下行。
我们现在看到的数据是一季度的,应当说主要还是第一次冲击带来的影响。第二次冲击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预计会在二季度经济数据上有所体现。因为当前沿海地区的进出口都受到第二次冲击影响比较大,企业受到影响,也会导致就业等一系列的活动受影响。因此导致今年全年都不能乐观。
因为从全球看,疫情还在不断拓展和扩大,假如说全球疫情中心从欧洲移到了美国,那下一步可能就会移到印度,如果印度再出现更大的疫情,那对我们国家带来的影响也不能小觑。所以我们还得将当前全球疫情的变化作为衡量宏观经济运行及我国复工复产、经济恢复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去分析判断。从这个角度,我认为冲击前所未有不仅指的是一季度,还很可能是二季度或者全年。
第二,挑战前所未有实际是来自于内外的挑战,国内疫情冲击带来的挑战和国外疫情冲击带来的挑战。内外挑战叠加,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就是政治局会议上所说的,要充分估计我们面临的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之所以要充分估计,就是说不能小看了。
这个挑战恐怕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大家也看到各种各样的消息,美国发动舆论战“甩锅”中国,去全球化过程中的去中国化……这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恐怕也出现了新的内涵、新的条件,我们要做战略判断,短期的形势要放在长期背景上看。如果说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进入了一个新的轨道,有可能是一个高风险的轨道,那么短期的判断恐怕就不能仅仅基于当前的数据,还要长远地看,将长期以及我们可能进入发展的高风险轨道综合衡量,看到全年及以后的发展态势。所以这个挑战可能不仅是运行层面的,也可能是战略层面的。
我们还面临着一个挑战,就是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个统筹是非常有难度的,前不久我在卫健委开会的时候也谈到了这样一个观点,就是说如何优化升级我们当前的疫情防控模式,这是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的关键。
如何实现疫情管控模式的升级?这里头有一些基本条件,或者说基本要素。一是死亡率,假如说新冠肺炎的死亡率能降到普通感冒的水平,死亡率降低,大家不恐慌,那么一切就可以恢复到常态。还有一个条件就是检测,比如检测的升级换代,真正做到早发现。之前我们的发现往往是通过隔离,病发出来了,才发现,或是通过追踪密切接触者,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很难发现。现在随着检测能力的全面升级,不仅是早发现,而且是早早发现,有效隔离风险,这个条件非常重要。第三个条件是医疗资源不被挤兑。这三个条件具备了,疫情防控模式就可以进行升级,就可以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到兼容,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都有可能了。
我觉得这些条件是我们在分析经济形势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的。如果把这些问题撇在一边来看经济形势,可能有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