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自己的科技创新之路
2016-3-4 16:33:00
 
    本次“两会”,将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进一步提出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对于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走科技创新路是必然选择
  过去三十多年,我国发展主要靠引进上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国外技术,早期是二手技术,后期是同步技术。如果现在仍采用这种思路,不仅差距会越拉越大,还将被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索。
  受发达国家技术制约,在引进高新技术上不能抱任何幻想,过去我们弱的时候,谁都想卖给我们过时技术以谋取暴利。今天我们发展了,谁都不愿卖技术给我们,因为怕我们做大做强。尤其是国防科技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核心技术是各国的“定海神针”、“不二法器”,怎么可能卖给我们呢?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T700级碳纤维比钢铁轻,比钢铁硬,是国防军工和民用工业的宠儿,F-22用的是碳纤维造价为3.5亿美元,大约相当于5架波音737,过去中国要造火箭发动机只能向西方进口,而且受到严格限制,每公斤要1万美元,我们经过五年的刻苦攻关,突破了T700级碳纤维生产工艺,使T700级碳纤维每公斤价格变成200元人民币。石墨稀在国际市场5000元一克,我们自己突破生产技术后变成3元一克。因此,在高技术领域不可能买到任何先进技术,只能靠自己。同时,我们也不能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要积极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努力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
  走科技创新路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要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搞“两弹一星”等靠的是这一法宝,今后我们推进创新跨越也要靠这一法宝。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条件,发挥好我们的优势,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协同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形成推进创新的强大合力。对一些方向明确、影响全局、看得比较准的,要尽快下决心,实施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组织全社会力量来推动。
  用技术创新转换生产模式
  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整体提高先进制造业水平。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东莞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的新常态,面对传统动力减弱及区域竞争加剧的新情况,他们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而机器人产业就是东莞“促进人口红利向机器人红利转变”的重要一环。
  2015年之前,东莞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的打磨车间通常需要安排650名工人维持10条生产线的运转。密集的人力投入,一直是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谋求立足之地的关键要素。
  然而,在新的经济大潮中也出现了同全国一样的顾工难的现象,原有的兼价劳动力随着经济转型回归本地企业,另一方面顾工成本也在不断提高,仍然按照传统依靠兼价劳动力成本促发展的老路已经走不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和工厂要大量负担员工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的增加,也使产品的副加值扩大,只有走减少人力、扩大制动化生产的新路子才能应对新的情况、新的挑战。如今这家工厂新的打磨车间虽仍拥有10条生产线,却只需要不到30名工人即可正常运转。60台机器手臂与10条自动传送带,代替了过去650人的工作,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65.25%,产品合格率平均由89.04%提高至94.44%,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9.98%。
  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统计自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以制造业和加工贸易著称的东莞企业累计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共1262个,总投资达103.84亿元。完成转换后可减少用工71253人。
  企业实施机器换人不仅解决了用工难,也是工业制造自动化、精密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和产品品质提高的必然要求。目前东莞已拥有约400家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从业人员约55000多人,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约260亿元。力争2020年该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的目标。
  走自动化、精确化生产创新之路,是我国进入智能生产的必由之路。在劳动人口红利下降、社会保障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减少劳动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消耗是中国商品占领国际市场的先决条件,廉价高品质的产品是市场的自然选择,在互联网(W+)的时代已经进入了定制式生产模式,没有产业升级,创造生产模式,将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就不可能发挥产业的最大效能。
  走自己的路跨越发展
  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在一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
  在创新过程中,既不能妄自菲薄,对自主创新能力没信心,把自主创新成果看轻了,亦步亦趋,不敢超越;也不能妄自尊大,缺少虚心学习的态度,骄傲自满,夜郎自大。
  创新技术要发展,要转化成生产力和产品。如果有了技术突破,谁都不用,束之高阁,那就难以继续前进。应用中出现一些问题是自然的过程,要完成成果转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有成本问题、有习惯问题、也有思想观念问题,必须得有一个科学的态度。自己的创新成果自己都不相信和使用,怎么会指望别人去相信和使用?所以,要建立健全优先使用自主创新成果的机制,实行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促进自主技术、自主品牌、自主标准的成果优先为我所用。
  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坚持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把其作为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和关键。坚持人才为本,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出成果和出人才并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努力在自主创新上大有作为。
  总是跟踪模仿,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必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
  我们要做好顶层设计,要以世界眼光搞顶层设计。要研究和找准世界科技发展的背景、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的现状、中国应走的路径,把需要与现实能力统筹考虑,有所为、有所不为,长远目标与近期工作结合,这样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工作重点。
  我们强调自主创新,绝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创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各国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做出应有贡献。
  我们科技总体上与发达国家比有差距,要采取“非对称”赶超战略,发挥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到二〇五〇年都不可能赶上的核心技术领域,要研究“非对称”性赶超措施,在国际上,没有核心技术的优势就没有政治上的强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要下大功夫。军事上也是如此。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必须超前谋划,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如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追赶,不能搞出别人没有的一招鲜,最终还是要受制于人。
  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赛跑,谁见事早、动作快,谁就能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习主席说:“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我们要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夺占先机。要牵住“牛鼻子”,把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的薄弱环节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主攻方向,选准突破口,加强预先研究和探索,努力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能力。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关联度日益增强,基础研究显得更为重要。必须要继续抓好这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要高度重视原始性专业基础理论突破,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是创新的基础,离开了基础创新就成了空中楼阁无的放失。
  要积极主动整合和利用好全球创新资源,从我国现实需求、发展需求出发,有选择、有重点地参加国际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基地及其中心建设和利用。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通过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总之,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现在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实践证明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是现代化建设最可依靠的支撑点。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