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785亿美元,较10月末上升505亿美元,升幅为1.61%。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总额29.0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以美元计,进出口4.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6%,增速首次转正。外贸与外储数据同步增长态势令市场异常兴奋。尤其在外部疫情不断恶化等特性下,中国的外贸与外储增长实在是令人欣慰之事。然而,人民币升值加剧,外贸企业利润账面恐慌,这种反差较大的现实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一是关注外贸数据增长背后的不均衡与隐忧。今年以来,外贸形势充满不确定性,体现在环比增长与同比增长的落差。中国贸易具有全方位、多样化、低成本以及需求大的特征,进而在海外生产力减弱、供需面紧缺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出口依然上升,反映出中国外贸特性的优越,甚至在美国这样具有竞争关系的市场上也有所反映。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前11月中美进出口总值为5242.89亿美元,增长5.8%,其中对美国出口4058.26亿美元,增长5.7%;自美国进口1184.62亿美元,增长6.1%;对美贸易顺差2873.64亿美元,该数据逼近去年全年对美贸易顺差2958亿美元。
前11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9.04万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比1-10月提高0.7个百分点,进出口已连续6个月实现正增长;其中11月出口1.8万亿元,增长14.9%;进口1.29万亿元,下降0.8%;贸易顺差5071亿元,增加92.6%。而按美元计价,11月外贸表现更为亮眼。11月外贸进出口4607.2亿美元,增长13.6%,创下了197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单月最高纪录;其中出口2680.7亿美元,增长21.1%,出口增速创下了2018年2月以来的新高;进口1926.5亿美元,增长4.5%;贸易顺差754.2亿美元,增加102.9%。从产品分布看,机电产品、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等出口增长,服装、鞋靴和箱包等出口下降。
综上不难看出,中国外贸恢复形势见好,但产品与结构之间的差异与反映的风险是关键。以美元计价的收入醒目增长,但面对人民币升值行情,企业利润损失压力更加严重。仅以当前与去年同期水平比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6.89元升值至6.52元水平,升值幅度5.3%。中国出口虽然增长,但在人民币升值情况下,企业感觉十分不良,利润在减少、订单不敢接、议价无方向、心理账面慌,对未来贸易前景的担心大于实际进展。
二是关注外储增长的主要来源与出口创汇环境。11月的外储数据结束连续两个月的减少再次增长505亿美元,其增长的主要来源并非外贸生产力,而是美元贬值和篮子主要货币升值的结果。全球资产价格暴涨行情更是外储规模增量的重要因素。综合考虑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效应,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由于受到疫情及疫苗进展信息的影响与刺激,加之主要国家货币及财政政策预期的作用等,可以看出,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上升主要受估值变动影响。
目前中国出口创汇则是短板。出口的汇率变数压制企业利润收入,简单地比较,11月月初至月末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约1.7%,企业100万美元的收入结汇将损失将近12万元人民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推行出口创汇的政策,政府对出口企业直接补贴、出口退税,凭借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以低价产品推动出口规模的扩张,从而使中国迅速成为贸易大国,并积聚巨额外汇储备,使我们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极大提升。回顾过去,中国贸易方式的特性决定外汇储备增长的基础,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和其它贸易是中国稳定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而目前因疫情封锁和旅游限制,中国创汇环境不及从前,未来外汇储备依然应重视外贸生产力水平、品质和能力,政策应侧重促进实体经济的繁荣。
三是关注汇率对经济保驾护航的作用。面对当前人民币汇率变化,很多企业的诉求是可以接受有节制与管理的升值,毕竟市场化已经是必须的环境与前景,企业也在适应和成长之中。但近期人民币快速升值,踩踏企业收汇时间和订单时点,令很多企业难以承受。尤其这一轮人民币升值超出技术原理逻辑、经济比较规律和理论分析基础,超乎寻常的升值或被刻意主导与摆布。通过观察发现,美元通过极端贬值保护美国经济。刺激美元贬值、防范美元升值的背后是美国国家利益所需。因此,美国经济优于全球,尤其对比构成美元指数的6种货币,美元贬值显得十分牵强。比较之下,人民币尚难言国际货币功能,唯有记账功能的SDR并非是结算、交易、储备的自由货币。但人民币的波动率却被动放大,仅仅半年(5月27日至12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就升值8.97%水平,对标之下,美元指数贬值8.22%。尽管人民币汇率机制已从盯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但至今人民币升值与贬值仍集中在美元报价之下,而目前这种行情已经脱离中国经济基本面和外贸形势诉求。汇率对经济保驾护航的作用十分重要,我们的政策指导、企业需求、市场基础是否应回归以国情考量为主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