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标准化手段提升国家竞争力
2016-10-13 18:12:00
 
    针对如何以标准化发展为手段,提升国家竞争力,我下面谈三个观点:
  标准化工作是我国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至2020年左右,我国经济可能从目前的全球第二向全球第一跨越,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人均GDP有望超过一万美元。但是经济体量、总量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我国虽是经济大国,但远不是经济强国;虽是制造大国,但远不是制造强国;虽是贸易大国,但远不是贸易强国。我国经济突出的特点是经济竞争力不强,软实力较弱,典型的标志是国际品牌不强。在全球大企业排名中,我们国家有不少排进前一百名,例如国家电网和我们的一些银行。但是按知名品牌以及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来进行排名,就显得很差了。根据一些机构评估,我们中国在前年只有华为、海尔、联想等几个进入全球前列,这跟我们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三四年后,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这个定位很不相配。可以说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我们国家还处于弱势地位、在产业分工中我国总体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
  我们国家竞争力不强,软实力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重要的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同时还有一些更为基础性的因素,比如诚信缺失问题,质量不高问题,标准化落后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已经把创新发展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也就是说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纳入了国策的范围。我认为诚信、质量和标准化水平的提高是非常关键的,是提升我们国家竞争力、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没有诚信、质量和标准化水平的提高,我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创新大国,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我很赞成刚才薄贵利主任的说法,应当把诚信、质量、标准化这些涉及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大基础性工作作为国家战略来抓,把它纳入国家战略来对待,质量问题、诚信问题、标准化问题这些事情是当务之急的工作。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标准化战略,我认为标准是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基础依据,不仅是政府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的技术工具,也是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在现代社会标准化工作已经从生产领域向贸易服务领域延伸,从经济层面向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政府管理层面拓展,是与战略国家政策同等重要的国家治理手段。也就是说标准化工作的确是涉及到国家软实力和基础性的工作,我们国家要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必须提升标准化的水平,夯实强国的基础。
  当前大力推进标准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当前我们国家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标准化工作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标准化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关键取决于经济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升级,这其中标准化工作具有特殊的作用。标准是产业调整升级的方向标,引导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引领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标准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助推器”,先进的标准可以推动技术新、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产品的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标准是统一市场建设的“红绿灯”,依托标准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标准,可以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第二,标准化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工具。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作用。首先,标准是法律法规的技术支撑和必要补充,它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也是政府依法履行管理职能的重要依据。其次,它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通过采取多方协商一致的标准,可以将政府的刚性指令和行政命令变成市场主体约定的市场准则,将政府单向管理变成社会共同治理。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淘汰落后产能,以前的很多做法是行政命令式的,比如以前的水泥、采矿等,政府一声令下,则进行淘汰,但我们如果用标准化的方法便是另外一个概念,例如规定多少万吨必须淘汰,以技术手段来判断符不符合标准,如果不符合则关闭,这样也容易让企业形成共识。
  最后,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实施标准化提高透明度、均衡度,形成总业务差异、质量相一致的民生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三,标准化是提高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力支撑。当今国际竞争和合作,很大程度上是标准的竞争与合作,标准是促进互联互通的“通行证”、标准是国际经贸往来的“技术语言”和准绳依据。以标准统一市场规则,促进公平竞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普遍的共识。当前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更需要大力推动自主技术标准的海外应用,加快与主要贸易国的标准互认互通,带动中国产品、装备和技术“走出去”。
  第四,标准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制造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拥有标准的制订权,谁就掌握市场竞争的话语权。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是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可以说我国企业要发展成为世界知名品牌企业,标准化是必经之路,只有抢占到了标准化的制高点,企业才能做大做强,成为全球行业的领头羊,成为全球知名品牌企业。我们国家当前占据全球行业领先地位的高铁、特高压、核电、智能手机、家电等等无不是如此,都是在标准化这个方面占据了领先地位,这就说明对我们征求国际竞争力非常关键。
  推进标准化工作要采取有力措施
  国家对标准化工作非常重视,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比如制定了标准化工作的行动计划,形成了“十三五”标准化的工作规划,制订和完善了标准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说国家层面推进标准化工作的局面已经全面展开,今后将在狠抓落实上下工夫。我个人认为从工作思路的角度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标准化工作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大发展理念为灵魂。标准是技术政策,是企业等经济主体来自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准则,标准化工作必须要有灵魂,这个灵魂就是国家的发展理念,也就是说标准化工作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大发展理念为基本的准则,无论是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还是社会发展标准,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标准化工作将中央提出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这里面需要高度重视绿色发展问题,尤其要强化水耗、物耗、能耗、地耗和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
  第二,在标准化管理工作上需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在放开搞活上下工夫,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市场主体从规则的被动执行者转为主动的制定者,放开搞活企业的标准,让企业引领标准的制订,鼓励企业制订和执行高于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二是要在管住、管好上下工夫,精简强制性标准,严格限定标准范围,强化统一管理,确保有效实施,真正做到一个市场,一条底线,一个标准。三是要在多元共治上下工夫,切实发挥政府、市场各方作用,鼓励社会组织、科研机构、产业联盟和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
  第三,要着力服务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首先,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的活动,全方位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提高我国在各个领域的国际标准话语权,努力使我国标准在国际上立得住、有权威、有信誉。其次,要服务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及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区域标准制订,推动自主技术形成国际标准,尤其要推动与主要贸易国、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标准互认互通,加快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推广,为尽快发展国际更多的知名品牌企业服务。
  第四,要强化制造业的标准升级,加快组织实施制造业标准化,提升计划,与国际顶级制造企业标准为标杆,在智能制造、重大装备等重点领域,围绕产业链制订成套技术标准,加速科技研发、标准制订和产业发展一体化进程,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