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章]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是什么关系
2024/10/21 10:50:00
 
  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学用相生”。区域国别学作为交叉学科的重点任务是培养突破学科边界、专精于特定区域与国别的人才。区域国别学的任务是对世界各国、各地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和探讨,帮助国人了解世界,为国家制定政策和开展各类涉外工作提供学术和智识支撑。因此,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当前,中美战略博弈形势严峻,俄乌、巴以、红海地缘冲突悬而未决,我国发展的整体外部环境和特定区域的环境均趋于恶化,急需区域国别学建设为国家培养人才、建言献策。
  “学以致用,用以强学”是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关系的根本逻辑所在。一方面,二者之间的“用”为“学”创造了新空间、新动力。伴随我国国力迅速发展,我国对于全球、区域和国别层面的战略实施需求增大,丰富了区域国别学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二者之间的“学”为“用”提供了强劲的智力支持。“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持续推进,众多项目在共建国家密集展开。从项目早期的设计到落地生根,与区域国别学的知识贡献密不可分。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互为支撑,“学”与“用”的良性循环日益完善。
  区域国别学为国家战略提供了坚实支撑。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三大全球倡议在相关地区走深走实,国家战略对于区域国别学的需求越来越大,区域国别学为国家战略服务的路径也愈发明显。
  提供智识产品。区域国别学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环节是要“知外”,即通过对特定地区和国家进行多维度分析,为国家战略制定者提供全面、深入的认知基础。
……
 
 
 
[其他文章]高校区域国别智库发展的新动力与再升级
2024/8/22 10:29:00
 
  一
  区域国别学是实践之学,强调学以致用,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只有系统协调体制机制、学术研究、智库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关键内容,才能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我国高校国际问题研究,尤其是区域国别研究,有服务国家战略的传统。1964年,国家在诸多高校成立的第一批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就是应国家对外战略之需而设。改革开放后,高校区域国别研究的咨政功能趋于活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对外战略的进一步需求以及中国新型智库的大发展,高校区域国别智库建设进入自觉发展的新时期。2012年,教育部设立首批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2015年教育部印发《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培育和建设暂行办法》,要求“努力为国家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些举措推动了高校区域国别智库的发展。2022年区域国别学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后,高校区域国别智库建设又迎来更大的动力。
  这意味着:第一,国家越来越认识到,区域国别智库是将相关学术成果转化为应用成果的必要手段和主要渠道。第二,高校区域国别智库将在中长期内获得国家的政策支持、资源投入,高校发展区域国别智库的积极性提高。第三,高校区域国别智库建设的成效成为本学科发展情况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也就是说,高校区域国别智库建设的成效,关系到学科建设的成败。第四,高校区域国别智库发展的动力,是与区域国别学建设的体制机制、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协同发展、相互助益的系统性动力。
……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系统演进的动力与前景
2024/3/19 9:38:00
 
  金砖国家历史性扩员是各国长期耕耘合作的共同成果,彰显了金砖国家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顺应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时代潮流,符合国际社会的期待。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金砖国家以这一历史性的扩员为新的起点,必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进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中坚力量,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稳定性、正能量。
  关键词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扩容;系统性演进
  正文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系统演进的历程
  2023年8月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特别记者会宣布,邀请沙特、埃及、阿联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亚正式成为金砖大家庭成员,成员身份将于2024年1月1日生效。金砖国家历史性扩员使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在成员构成、合作机制和功能作用等方面均出现阶段性质变。金砖国家从2001年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概念,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成为一个正式且不断发展的新兴国际机制,从零到一,从一到多,大致经历了四次系统性演进。
  第一次系统性演进是从概念到机制。2001年,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在《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一文中,首次将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四国的英文首字母合在一起,提出“金砖四国”(BRICs)的概念。
……
 
 
 
从东盟到“东盟世界”:东南亚地区秩序构建的全球意义
2024/3/19 9:33:00
 
  “世界”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空间”与“理性空间”。空间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参与了空间的构造。空间概念是被社会建构起来的,但空间是社会再生产中的关键角色。理性空间是一个开放性的元空间,其中的行为体不断发现新的可能并能迈向新的阶段,同时又是一个他者的空间,是在互动中不断丰富完善的。
  “东盟世界”正是一个实践型的理性空间,是关系互动逻辑组成的圈层结构,而非权力决定的地缘空间。在这一理性空间内部,东盟各国与合作国家都能提供想法,并且按照东盟设计的规范不断完善空间属性。这种想法或观念包含东盟国家领导人对“国家-地区”的关系思考和政策优化。在东盟建立之初,新加坡外长拉惹勒南表示:“我们不仅必须考虑我们的国家利益,还要将其置于地区利益之上……区域存在意味着对我们各自国家的做法和思维进行痛苦的调整。我们必须做出这些痛苦而困难的调整。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么区域主义仍然是一个乌托邦。”在将近60年的实践中,这一区域主义已经取得。
  在理性空间的实践过程中,如何应对外部世界尤其是外部大国与本地区的关系一直考验着东盟智慧,与大国互动的经验逻辑是东盟搭建跨区域合作网络的实践基础。如果从“东盟世界”出发,东盟从来不是静态的区域型国际组织,而是包容性秩序的打造者与跨区域连接的实践者。今天以东盟为中心的跨区域架构已经成为“东盟世界”的结构基础。
  (一)“东盟世界”的基本架构
  “东盟世界”指的是以东盟中心地位为基本特征,通过“东盟+”结构连接各行为体,从地区扩展到全球,向包容性秩序演化的复杂系统。
……
 
 
 
[其他文章]携手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
2024/1/19 9:52:00
 
  首先,两党两国关系持续深化提升。自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双边关系持续稳定发展。如今中越双方致力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标志着在政治领域的相互尊重和信任达到新高度,经济互利共赢更加紧密,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文明和智慧得到更好传承和发展。同时,中越在国际舞台上携手合作,共同面对挑战,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这样的合作框架为两国人民带来了更多福祉,也为世界的和谐发展贡献了力量。
  其次,立体化交往格局不断夯实稳固。两国之间已经形成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政党、政府部门、立法机构、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的立体交往格局。两国政党之间的交流加深了对彼此治国理政理念的理解和相互借鉴。两国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实质进展。两国立法机构增强互动,在法律法规制定上相互学习,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地方政府合作极大丰富了两国合作的具体内容,细化了双方合作的政策和措施,也增添了双边合作的创新性和粘性。民间组织的参与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活力,增进民众间相互理解,有力促进了民心相通。这种立体化的交往格局不仅在双边层面上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也在区域乃至全球层面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最后,战略规划对接赋予合作持续动能。中越签署“一带一路”倡议与“两廊一圈”合作对接文件,标志着两国在发展战略上实现了更深层次的对接,推动农产品、互联互通、高科技、旅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走向深入,推动战略合作进入更全方位、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两国乃至地区繁荣稳定带来新机遇。
……
 
 
 
[战略规划]下一个“金色十年” 共建“一带一路”如何推进?
2023/12/20 9:35:00
 
  10月中旬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给予了回答,并提出“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的目标。未来十年,共建“一带一路”被赋予了新使命,也作出更前瞻的整体设计。
  其一,回答了共建“一带一路”如何继续及以何种模式推进的问题。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过去几年也遭遇两大挑战。一是来自美西方的体系性抵制,二是新冠疫情的冲击。在这两大阻滞因素影响下,共建“一带一路”面临一些困难和不确定性。
  共建“一带一路”如何继续?应以什么模式推进?这是政策界和学术界都关心的问题。此次论坛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答,答案是,共建“一带一路”不仅要持续推进,且未来10年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创造新的金色十年。
  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不仅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释,且提出了新的具体的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方案,即习近平在此次论坛主旨演讲中宣布的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
  市民在北京市一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元素装置前拍照“打卡”。赵文宇 摄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150多个国家和4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达成广泛共识。论坛期间形成了458项成果,其中包括369项务实合作项目成果,89项多边合作成果。
……
 
 
 
[其他文章]在自立自强中推进对外开放
2023/5/19 9:34:00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能成功,与我们党正确处理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密不可分。探索现代化道路,不能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而要扎根本国土壤、顺应本国人民期待,同时借鉴各国经验。我们党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保持定力、坚定信心,持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使之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可以说,正是在“自立”探索的基础上,我们逐步走向了“自强”的道路。坚持自立自强,并不意味着封闭自己。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打开国门搞建设,拥抱世界、学习世界、贡献世界,中国经济逐渐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实现了体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正是在与世界的紧密联系中,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面对复杂外部环境和国内艰巨改革发展任务带来的各种压力和挑战,处理好自立自强和对外开放关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这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现代化进程不被迟滞甚至打断的关键。同时,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动力。没有自立自强,就会失去发展的立足点;没有对外开放,就会固步自封。只有在自立自强的前提下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
 
 
 
[区域经济]“一带一路”的内生动力来自地方
2021/1/22 12:39:00
 

“一带一路”的地方动力为话题,翟崑在演讲中分析了2020年“一带一路”地方动力的形成、优势以及各省如何更好地参与建设“一带一路”。

翟崑提出,“一带一路”的内生动力来自地方。2020年最大的地方动力是,由中欧班列与陆海新通道组成的“一带一路”大动脉。


……
 
 
 
[战略规划]中国发展机遇惠己及人
2021/1/22 12:39:00
 

当前,中国在周边的机遇,或者说中国与周边的机遇,应该放在大变局和大疫情交叠之下探讨。那么,中国可向周边提供什么样的机遇?

第一,内生型的机遇。只要中国是稳定的、安全的、发展的,就能带动周边国家和地区一起发展。所以,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机遇。


……
 
 
 
[区域经济]中国与东盟减贫合作致力于实现“第三个奇迹”
2020/12/6 20:10:00
 

37届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于2020年11月15日闭幕。受新冠疫情影响,各国领导人在本届峰会上表示应充分发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对话和合作框架的价值,强调应将复兴经济作为后疫情时期国家间协调的关键。东盟通过了《东盟全面恢复计划》及其实施方案。东盟对缩小成员国间经济发展差距、消减内部贫困一直有强烈诉求,合理推动经济复苏、维护东盟内部团结是当下的主要任务。考虑到东盟国家正在面临抗疫与减贫的双重压力,中国与东盟在峰会上达成《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21-2025),其中第五部分即为“加强社会保障和减贫合作”。这标志着中国在实现国内扶贫攻坚战的同时,将在未来五年协助东盟实现减贫这一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伟大使命。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3页  10篇日志/页 转到: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