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8年我国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为过剩劳动力寻找海外释放空间和解决国内资本不足问题,后25年则是为过剩商品和资本寻找海外释放空间和解决国内资源不足问题。体制和发展向对外开放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需要制定对外开放的新战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在实施新的对外开放战略中,区域战略发展的重点应该选择在东北,他还提出了东北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措施。
2030年新对外开放战略目标设想
如果说自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20多年内,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解决城市大工业升级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那么今天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说,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发展向对外开放提出的新要求是,必须通过不断扩大对外贸易,保证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主要初级产品资源的获取,这是对外开放新战略的要点之一。
到目前为止,本轮投资周期已经接近尾声,2006年前期建设的生产能力已经开始释放,到“十一五”中期,还会有更多的生产能力集中释放,从而将使经济面临着现实的生产过剩矛盾的威胁。王建分析说,如果由于各种长期矛盾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从而导致内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显著提升,要想保持经济增长的平稳与连续性,只能依靠外需的扩大。
据此,王建提出,我国的新对外开放战略在经济发展方面,重点是通过不断扩大的出口规模,为国内的工业化建设换取必需的各类初级产品;在经济体制方面,重点是在2015年以前,通过贸易顺差的扩大吸纳国内的过剩资本与生产能力,以保持经济增长的连续性与社会稳定,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
根据研究分析,王建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贸易总额将达到10万亿美元,其中出口5万亿美元,进口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年均增长率将为8%;如果世界贸易额在未来25年内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的话,到2030年我国的贸易比重将接近20%;未来25年累计利用外资额为2.5万亿美元,平均每年超过1000亿美元;到2030年在出口总额中,重化工业产品比重将超过75%,约比目前提升20个百分点,在进口总额中初级产品比重将上升到75%,约比目前提高53个百分点。
王建预计,未来15至20年将可能是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的高峰期,我国要为迎接发达国家重化工产业资本向我国转移以及重化工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做好准备。由于到2015年以前我国还不可能转向贸易平衡,而仍具有扩大贸易顺差的趋势,政府在处理贸易摩擦和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方面,要准备应付更尖锐复杂的局面。
新对外开放战略的区域重点应该选择在东北
“就对外开放战略而言,不仅要有产业重点,也要有区域重点。”王建说,过去,我国对外开放首先选择了广东、福建两省与四个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再向全国逐步展开。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的对外开放战略也需要选好区域的突破口。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成功实施浦东开放战略后,到90年代后期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本届政府首先提出了东北振兴的区域战略,接着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最近又把区域发展的重点转到了天津滨海新区,目的也是想找到一个区域战略的突破点。
王建说,在新全球化格局的发展中,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后续重点将是重工产业,这将会导致发展中国家承接的国际投资和出口增长都会向重工产业转移,而对我国来说,重工业基础最发达,但目前利用程度最不充分的是东北三省,因此,新对外开放战略的区域重点应该选择东北。
王建认为,改革前30年,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可以不依托本地市场需求就获得发展,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引入了市场机制,工业产出必须与市场需求相对称,东北地区的重工业与本地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矛盾就开始突出了。因为无论从重工业占工业产出比重看,还是从城市化率看,东北地区都是全国最高的,但是除辽宁的人均GDP可以进入全国前八位之外,吉、黑两省都处在全国的中游。由于东北地区的重工业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错位,产出无法被当地的需求充分吸纳,只能走过去以全国市场需求拉动重工业增长的老路。而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或是通过技术引进发展了本地的重工业,或是通过贸易获得了国外先进的重工业产品,这样就逐渐排挤了东北地区重工业产品的市场。
“走出东北振兴之路还是要靠对外开放。在外部,发达国家转移重化工业的浪潮正在兴起,在内部,东北地区重工业的基础是相对最好的。东北地区的重工业虽然缺乏本地市场,但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却可以靠外部国际市场对重化工业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也可以靠引进发达国家的重工产业资本转移,来完成对本地区重工业技术基础的改造与升级,从而走出一条振兴东北经济的新路子。”王建断定,东北地区通过对外开放实现新的振兴,也将使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带在沿海地区从南到北连成一片,使对外开放出现新的区域经济格局。
东北三省除辽宁有发达的出海口外,吉、黑两省都不能直接出海。这是东北通过扩大开放实现经济振兴的重要障碍。王建说,辽宁提出并正在实施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是一个全新的带动整个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其深入实施会加快东北地区的振兴步伐。而从珲春地区打开吉、黑两省出海通道的构想已经议论了多年,许多国际机构也在大力推动,但进展不大。如果能把东北定为新对外开放战略的重点地区,这个问题就必须放到战略重点的地位加紧解决。
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认识问题还需廓清
据商务部《2004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表明:目前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中,跨国公司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已占据国内1/3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有些产业领域甚至超过了90%,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某些领域,外资企业已经形成了闭环的产业链条。
在当前讨论有关利用外资积极意义的时候,许多人似乎仅认为外资对促进就业有作用,而在经济安全、技术创新、民族工业发展等方面都已不具有积极作用了,在保护环境和抑制国内资产泡沫方面,外资甚至发挥了极为负面的影响。由于我国目前已经开始出现庞大的资本剩余,许多人认为目前已经到了需要限制利用外资规模的时候了。
对此,王建说,我国在资本方面虽然已经可以不依赖外资了,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科技与技术水平差距,只要扩大引进的外资是带有高技术含量的,从总体来说对我国就是有利的一面大。外资流入扩大的确会对许多重要产业领域形成控制甚至垄断,但首先是要看这些生产能力是否可以被经济发展所利用,为充实国家经济实力作出贡献。从改革开放以来转移进来的外资企业实际情况看,这些外资企业一般都会是先满足了我国国内的需求,多出部分才拿来出口,有些行业中的外企目前外销比率很高,但首要原因不是不愿意扩大内销比重,而是在现阶段我国的内需还吸纳不了。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外企的内外销比率也会改变。也有许多外企原本就是奔着我国庞大的内需来的,这就是一个推动我国产出增长与满足国内需求增长的过程。
在怎样看待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关系问题上,许多人担心,我国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会形成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引进依赖,不仅会阻碍本国的技术创新,还会由于发达国家对技术转移的限制,使我国的技术进步永远落在发达国家的后面,甚至使国家安全失去保障。
王建说,从科技进步看,物质产业的发展才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中最艰难的“爬坡”阶段,从长期看,国内能源、矿产和主要农产品都存在着巨大的供给缺口,不可能永远靠从国际市场进口满足需求,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向科技进步要发展空间,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推动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占领世界科技进步的巅峰。
他还举例说,1994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第一次超过轻纺产品,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10年后,机电产品贸易首次出现了156.7亿美元的顺差,2006年前11个月则猛增到623.3亿美元,增长3倍。在2005年中美贸易中,按美方统计为中方顺差2020亿美元,在中美贸易所涉及的98大类产品中,75类工业制成品都是中方顺差,其中不仅有消费品,机器设备和高科技产品也占有相当份额。从这些变化不难看出,主要由重工业部门提供的机电产品,不仅在很多领域已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能以强大的竞争力不断开拓海外市场,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重工业产品方面,却越来越依靠从我国进口。可以预计,在新的全球化时代,技术创新的中心将逐步转移到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因此,担心继续扩大引进外资规模会阻碍我国技术进步,是没有根据的。(200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