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资本主义时代与新帝国主义战争(下)
2007-9-18 9:57:00
 

  第一个特点是战争目的的变化。

  自古以来,战争都是根源于民族与国家间的利益矛盾。处在物质产品生产阶段内的帝国主义战争,是为了打通物质产品的贸易渠道,保证本国物质产品的输出与生产资源的输入,而在虚拟资本主义时代,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利益争夺的焦点从实物经济利益转向虚拟经济利益,战争的目的也从是为了调节实物产品流向转到是为了调节国际资本的流向,或者说是从争夺实物产品的霸权转向争夺货币霸权。

  科索沃战争就是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货币霸权打响的第一枪,是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货币霸权,对与自己争霸的另一种货币—欧元进行的第一次军事打击。从90年代中期开始,欧盟国家加快了准备启动欧元的步伐,主要是各参与欧元的国家为了满足加入欧元的条件,极大地实施宏观紧缩,已把公共赤字压缩到占GDP3%以下,按理说欧盟的宏观紧缩应该使本币升值,但在19951997年间却出现了以马克和法郎为代表的欧洲货币对美元大幅度贬值,原因是大量欧洲货币资本出于对欧元启动的前景不明朗,用美元来回避汇率风险,期间大约有超过两万亿美元的资金流入美国,由此造成1995以后美元和美国股市的大幅度上升。在欧元启动之前已经有各种迹象显示欧元可能走强,这必将导致早前流入美国的欧洲资本大举回流,而美元和美国股市将面临崩溃的危险,货币霸权则可能在美欧之间易手。1999年初欧元正式启动,一开始就先声夺人,对美元上涨到11.19,以后稍有回落,但仍维持在高于美元的水平上,而恰在此时,美国及其所领导的北约发动了科索沃战争,使欧洲的安全形势发生变化,由此使欧元对美元的比价一路急跌,最低时曾跌至0.81(关于这些问题的分析,可参阅我1998年写的《欧元统一与亚洲金融风暴及中国中期内的政策选择》和1999年写的《从我国使馆被炸和科索沃危机看美国的真实战略意图》,见中宏网与中经网)。

  今年3月爆发的美伊战争,是美国用战争手段对欧元的第二次打击。从去年7月开始,欧元再次上升到与美元平价,到今年初最高已升至11.18美元,接近欧元启动时的水平,美国则不顾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对,在海湾地区开战,欧洲的经济与石油安全再次受到威胁,因此再次阻止了欧元对美元的强势。

  第二个特点是战争对象的变化。

  以往3000年世界战争的历史,军事打击的对象都是自己的直接利益敌人,因此战争都是爆发在有直接利益冲突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第二章中说,战争中的对象就是三个,即“消灭敌人军队、占领敌人国土和摧毁敌人的抵抗意志”,就是对这种战争形态的经典概括。传统战争之所以必须以敌方国家为对象,以领土占领为目的,是因为处在物质产品生产时代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想扩大市场份额和获得生产资源,必须在打垮了敌国的军队和占领了敌国及其殖民地的领土后才能办到。但是在虚拟资本主义时代,由于国际资本的特点,以军事手段直接打击自己的利益敌人已经不可能了。

  可流动的国际资本是价值形态的资本,但又与实物形态的资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停留在美国的国际资本,其实物形态可能是欧洲的矿山和工厂,或者是日本的地产、道路和桥梁,所以如果美国为了维护美元的霸权,直接打击其他发达国家的本土,破坏了其他发达国家国际资本的实物形态,停留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的国际资本也将不复存在。到2002年底, 停留在美国本土的国际资本总值已经超过了9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一年的GDP总值和全部资本市场资本总值的三分之一,如果这部分国际资本不存在,美国资本市场的下跌幅度恐怕要超过50%还不止。此外,与美国保持巨大贸易顺差的发展中国家,也需要把部分所获得的美元在其他发达国家转换成实物资产,如果其他发达国家的生产能力遭到破坏,这种转换机制就不存在,又会反过来影响这些发展中国家愿意持有的美元数量,由此减少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由于有能力争夺世界货币霸权的国家都是当代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或国家联盟,这就决定了进入到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在发达国家间难以爆发类似前两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战争。

  如果只能用战争手段来调节国际资本流向,又不能直接打击与自己争夺货币霸权的国家,那么就只能打击那些与敌方国家在国土或经济安全方面有密切联系的国家,以此来改变敌方国家资本市场的安全状况,达到把停留在这些国家资本市场内的国际资本驱赶到本国的目的。科索沃位于欧洲的腹心地带,就在德、法旁边,爆发战争当然会对欧洲经济与资本市场的核心产生巨大影响,所以美国在科索沃战争中是用区位因素打击欧元。伊拉克虽然离欧洲的经济中心比较远,但由于欧洲高度依赖海湾地区的石油,如果战争逐渐蔓延到海湾其他产油国,导致欧洲来自海湾地区的石油供应断绝,欧洲经济必然会陷入一片混乱,欧元自然也要垮台,所以在美伊战争中美国是用石油因素来打击欧元。

  当面之敌不是自己的直接利益敌人,这是3000年世界战争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战争的对象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发生了变化,而这个变化对当代武器系统、作战原则、军队编成和军事理论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

  第三个特点是战争方式的变化。

  一战以来,帝国主义战争的爆发方式越来越趋向于突然袭击,为此就需要进行战略与战术欺骗,但欺骗的目的是为了掩盖战争爆发的时机,是为了让对手缺乏准备,战争一旦开始,当面之敌还是自己的直接利益敌人。而为争夺货币霸权的战争,需要进行军事打击的对象与本国并不存在直接利益冲突,只是因为这些国家与自己的直接利益敌人在安全形势方面的相关度高,这就需要把战争的真实动机掩藏起来,而给所进行的战争找一个与此完全不相关的理由。这样,战争中的欺骗就从战争时机的欺骗转向战争目的的欺骗。例如科索沃战争,美国是把打击欧元的目的隐藏在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口号之后,倒萨战争则是把打击欧元的目的隐藏在清缴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后面。至于所需要打击的国家,那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处在实物资本主义时代的帝国主义战争,发动战争的目的一般都很清楚,就是开始不清楚,战争爆发后不久也很快就能清楚。例如二战中德国在向前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后不久,一支大军直逼莫斯科,是要摧毁苏联的政权,另一支大军则奔向巴库,去夺取那里的石油,因为德国极度缺乏能源和矿产资源,夺取苏联的资源就是德国的战争目的。而在虚拟资本主义时代,由于出现了新的战争欺骗性,使人们更难以明了发动战争者的动机,以致于在科索沃战争中欧洲人开始还和美国连手打,只是到后来才对美国打击欧元的意图有所察觉,走向了反战。倒萨战争中,人们都觉得美国攻伊恐怕不是为了反恐那么简单,舆论所开出的美国战争目的单子恐怕有七、八个还多,但真正认识到倒萨战争的目的是打击欧元的人是少之又少,这就使国际军事与外交斗争的形势变得更加曲折和复杂。

  从战争时机欺骗到战争目的欺骗,使战争爆发的突然性减小了。发动战争的国家为了提高欺骗的效果,往往会在战争爆发前很长时间先作大量舆论准备,公开宣称要教训某个或某几个国家,然后是堂而皇之地调兵遣将,在最近的这场美伊战争中美国甚至还要让媒体大量参与,都是在迷惑欧盟国家和欺骗世界舆论。但这并不是说今后就不会出现突发式的战争,

  科索沃战争后,欧洲国家对美国的这种战争欺骗方式已经开始察觉,在今年美伊战争开始之前和之后,法、德、俄已公开结成反战联盟,运用外交乃至某些军事手段,成功地阻止了美国企图把倒萨战争扩大到其他海湾国家的行为。美国此次打击伊拉克还大张旗鼓地试图通过联合国的决议,想给战争找一个合理的说法,但是没有得手,反而让法、德、俄的反战准备有了充分的时间。最近欧元对美元的比价又升到11.19,从前两次美国动手的时机看,都是在11.2以前,这可能是美国设定的使用战争手段打击欧元的上限,而且美国已经在伊拉克有12万驻军,所以美国下次再对欧元动手,可能不会再寻求通过联大,而且以前早就给许多海湾产油国安好了罪名,实施突然打击,欧盟国家才没有阻止美国动手的机会,例如在美国动手之前率先向美国准备打击的国家派兵。科索沃战争后期,俄罗斯仅向塞尔维亚派出了一支只有200人的伞兵部队,就让北约的军队无法进入普拉什缔纳机场,因为北约不敢冒与俄罗斯正面冲突的风险,美国当然懂得“前车之鉴”的道理。所以当代的帝国主义战争不仅会有目的欺骗,也会有时机的欺骗。

  第四个特点是战争规模的变化。

  处在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帝国主义战争,从规模看是不断趋于扩大。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中出现了军的编制,一战、二战中不仅出现了集团军的编制,还出现了方面军的编制。19世纪初的战争,两军对垒时战线的长度最长不过十几公里,一战中欧洲战场的战线长度已达300公里,从欧洲南部的阿尔俾斯山直达北海。拿破仑战争时期,参战国在战场上投入的兵力不过数十万人,一战时期已增加到1300万人,二战时期更增加到6500万人。战争规模的扩大,当然有人口和生产能力增加以及军事装备现代化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参战的双方都是实力相差不多的大国,为了打垮对方,必须倾其全部国力。但是虚拟资本主义时代的战争,由于需要进行军事打击的对象已经不是实力相当的大国,而是与敌对利益国家安全形势相关度高的小国或弱国,是实力不对等的战争,因此战争就会趋于小型化。

  此外,国际资本的流动每日每时都在发生,而价值形态的资本只不过是电脑磁盘中的一个记录符号,在世界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从美国向欧洲或亚洲调动一笔资金的速度据说只需要0.6秒。当然从看清形势、作出决策到抛出资产回笼现金也需要时间,不会有0.6秒那么快,但从国际性投资基金的通常运作规律看一般都不会超出两周。所以,国际资本出于经济、安全和投机等原因随时都可能出现大规模流动。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资本的流动规模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频繁,使国际货币汇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和大幅度变化。以美元与欧元的比价来说,从去年初到目前为止,欧元已经对美元升值了30%,其间已经历了三次大起大落,欧元已经三次逼近与美元11.2大关,最近的一次就发生在10月下旬到目前,欧元的升值幅度超过了10%,其中一天中的升值幅度就超过1个百分点。从日本资本市场泡沫破裂的情况看,日经指数下跌30%不过是几个月内的事,下跌50%没用一年时间,而三年内则下跌了70%,但是在下跌50%以后日本金融市场就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入崩溃了。所以,如果打击国际资本流向的行动晚了,在本国的金融风暴已经发生后才动手就无济于事,这就要求用以支撑货币霸权的军事力量必须具有快速反应和多点式行动的能力,促使军队编制、作战方式和武器系统的配置朝小型化和能够快速反应方向发展。

  许多人特别是许多军事专家认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导致武器系统发生“精确革命”,才使战争和军队编制等出现小型化的趋势,因为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发展使军队的火力更强大,打击得更准确,所以过去需要大批军队才能达成的作战目标现在由较小的作战部队就能完成。这样说当然有一定道理,历史上武器系统的多次重大进步,总是能引起作战方式和军队编成方式的改变。但是前面已经指出,武器系统在过去的年代里已经出现过三次重大进步,却并没有使战争出现小型化的趋势,而是越打越大。说到“精确革命”,19世纪中期现代步枪的出现实际上也是一次精确革命。在以火冒、圆锥弹头、线膛和后装式为标志的现代步枪出现以前,军队所使用的步枪是前装式滑膛枪。老式步枪不仅射速慢,而且有效射程也极为有限,还不如弓箭,所以在19世纪初期的反法战争中,造成战场杀伤的武器主要是火炮。但是在出现现代步枪后,与老式滑膛枪相比,由于射击精度提高了5倍,有效射程提高了6倍,甚至超过了火炮的有效射距,发射速度也提高了10倍,所以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由步枪所造成的杀伤已占到全部战场杀伤的90%,比火炮高出10倍。以后火炮也像步枪一样进行了类似的改良,也能够打得更远更准,由此使进攻的一方当士兵跃出掩体向对方阵地发起攻击时,在敌人准确而密集的火力面前无异于自杀。一战爆发时各国统帅部原先估计只要几周内就能结束战争,却因为攻击中的战场伤亡太高,使交战双方谁也不敢轻易发起进攻,由此变成了长达四年的"胶着战"和“铰肉机”式的战争,几百万士兵由此付出了生命。所以,只要是大国之间的战争,不论武器系统怎样进步,只会导致战争规模的扩大而不会缩小。

  以上分析已经说明,为什么是美国要率先进行新军事变革。就是因为在当代只有美国最先进入虚拟经济生存状态,只有美国最需要用军事霸权支撑货币霸权。美国进行新军事变革的动力,植根于美国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形态的转变当中,不首先从经济角度观察美国进行新军事变革的动机,就永远不能深刻理解与看清美国进行这场变革的原因和前景,也不能深刻理解当代国际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斗争中诸多新变化的原因与发展趋势。我无意批评许多军事专家仅从军事角度来解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作法,因为从经济角度出发,全面剖析世界资本主义新阶段中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种种变化及其原因,首先应该是经济学家的责任。

  结语:虚拟资本主义时代中国的战略选择

  从19世纪后期到二战前,世界主要的矿产资源发现几乎都在美国,德国与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由于受初级产品资源的强烈约束,产生实行对外军事扩张的动力。二战后,随着各发展中国家对本国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形成了世界性的初级产品市场和南北国家间的所谓“垂直分工”体系,德、日两国都走上了“贸易立国”的道路,实现了在和平条件下的增长与繁荣。从世界初级产品市场看,二战后直到90年代末都是供应充足,引起世界初级产品价格的长期下跌趋势。

  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世界发达国家的总人口也只有7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2%,却消耗了世界80%以上的资源。80年代以来,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开始加速,特别是中国工业化自90年代以来进入到重工业阶段,世界初级产品供应在本世纪初已经再次出现了紧张趋势。

  从中国看,1992年粮食转为净进口,1993年石油转为净进口,1995年初级产品全面转为净进口。19952002年,中国初级产品净进口年增长率高达32.3%,是同期进口总额年均增长率的2.6倍。去年到今年,由于中国的钢铁和石油消费急剧增长,中国进口的铁矿砂已经占世界全部可贸易量的30%,石油新增进口也占世界新增产量的30%。到2030年,中国将变成拥有16亿人口的大国,如果到那时基本上实现工业化,达到人均1万美元GDP,年均所消费的石油和钢铁至少要都要8亿吨,人均也才500公斤,是世界工业化国家完成工业化时人均消费水平的一半。如果到2030年中国的钢产量达到8亿吨,铁矿砂的进口可能将达到6亿吨以上,已经超过了目前世界全部铁矿砂的贸易量。铁矿砂的问题还不大,因为直到目前世界铁矿沙的可采储量还高达3500亿吨,如果中国的需求增加,产量增加还有较大潜力,但石油是大问题,因为目前世界石油生产的可贸易量只有16亿吨,如果被中国买走一半,必然会与其他国家的需要发生矛盾。由于中国是16亿人口进入工业化,是世界现有工业化人口2倍以上,再加上印度、东盟等国家工业化对资源的需求,可以预言,二战以来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供给相对宽松环境的将从根本上改变。

  在虚拟资本主义时代,由于国际初级产品供应环境再次趋紧,是否仍会爆发世界性的资源性战争呢?对这个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对资源稀缺的中国来说极为重要。

  从美国贸易逆差的地区结构看主要是对东亚地区,约占三分之二,其中对中国占25%,因此美国能维持“虚拟经济生存”状态,主要是依赖东亚特别是中国的产品净剩余。从这一点来说,美国为了本国的利益,将对中国提供国际安全保障,所以美国与中国的战略利益共同点将会越来越多,中美两国的关系也会越走越近,美国在与欧盟争夺货币霸权的过程中也将会长期实行"扰乱欧洲、稳定亚洲”的政策。

  世界资本主义走入虚拟资本主义阶段首先是经济原因,是受到市场机制的推动,而从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说,欧盟国家制造业转移的方向也应是中国。在中国目前所吸纳的直接投资中,欧盟国家虽与美、日等国差距明显,但也已相当于美、日等国的40%,德国的大众公司早在美、日之前就进入了中国的生产汽车市场,最近宝马、奔驰等汽车公司和克虏伯等钢铁公司也大举进入中国,还有西门子和爱立信等欧洲的大电子通信公司也早就在中国登陆。随着欧盟国家转入虚拟经济生存步伐的加快,与美、日等国在中国的投资差距就有可能缩小。近两年欧盟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放慢,欧盟国家的领导人普遍认为是由于欧盟的工资和福利水平太高,因此一方面在推动欧洲工资与福利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也鼓励本国的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而若欧盟国家也把其制造业主要转移到中国,并在走入虚拟经济生存状态的过程中逐渐依赖中国的制造业产品供给,亦会对中国形成国际安全保障。

  中国也有向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提供剩余产品的能力。日本和德国在贸易顺差高峰时,平均每个制造业工人所提供的贸易顺差在1.5万美元左右,且并未妨碍本国居民享受现代化的富裕生活。但日本和德国的人口基数太小,所以德、日贸易顺差之和在最高峰时,也只相当于发达国家全部制造业产出的5%,而到2030年时,中国的人口可能是德、日之和的9倍,所以仅中国一个国家所能提供的制造业净剩余产品,就可以占到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全部制造业产品需求的40%以上,加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净剩余产品,应该可以满足发达国家“虚拟经济生存”的需要。

  中国目前所制定的战略,时间跨度应该到2020年。在这段时间里,世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转移可能将走到尾声,如果在这个过程里中国不但接受了美国和东亚地区的制造业转移,也成功地接受了欧盟国家的制造业转移,则中国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言就是最有国际安全保障的国家,就有与美、日、欧等国都形成长期友好与合作关系的坚实基础。

  这并不等于说中国就没有建立自己独立防御体系的必要,也不是主张把中国变成某一个大国的附庸。古往今来的历史说明,能够最终赢得战争胜利的始终是那些拥有最强大物质生产能力的国家。二战前美国虽然没有生产多少坦克和飞机,但是由于战争需要,从空军看到战争后期已经从开战前只有1200架作战飞机和2500个飞行员,变成拥有7万架飞机和由250万人组成的世界最强大空军,军舰和坦克的生产到战争后期也远远超出了日本和德国。所以,拥有强大生产能力的国家也就拥有随时把这种能力转为战争需要的条件,并且能最终战胜敌人。中国目前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建设,第一位的问题是在物质生产能力方面赶超世界发达国家,而只有完成了物质生产能力的赶超才能形成永久与稳固的独立安全保障,别人才真的不敢欺负你,才有与其他国家平起平坐和捍卫世界和平的实力。由此而言,中国在2020年以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抓住国际机遇,争取世界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向中国转移。(2003-12-8

 
 
  • 标签:战争 工业 资源 农业 
  •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