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觊觎海外市场
2007-6-6 10:29:00
 

  工商银行入主印尼哈林银行、建设银行收购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并将其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一季度以来,中国银行业发生的这些并购,标志着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扩张已经悄然起步。

  毫无疑问,无论是出于中国银行业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是出于服务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国内金融服务市场开放已经迈出了决定性步伐、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已经相当激烈并将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必须走上国际化的经营战略,分散业务风险,实现海外业务与国内业务的互补,并借助海外金融中心的低税负提高收益。

  事实上,中国银行业在国际业务中虽然规模不大,但也渊源已久,以国际业务最为领先的中国银行为例,其在港澳地区就拥有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就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公众形象最为“朴实”的农业银行,也在香港特区拥有农银证券、农银国际保险有限公司两家非银行金融机构。据统计数据,截至2006年底,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的总资产为2268亿元。这一数字已将近占到2006年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225390.4亿元的1%。而按照资产分布来看,基本集中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中国香港、新加坡、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韩国等29个国家和地区,共开设47家分行、31家附属机构和12家代表处。

  相形之下,全球10家最大跨国银行的海外收益通常占其总收益的50%左右,以花旗银行为例,其海外收益通常占其总收益的60%80%,甚至更高。

  作为金融创新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国家银行,发展海外业务有助于中国银行业熟悉、掌握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新型业务,推进业务创新。置身分业经营仍未根本打破的国内监管环境,中国金融业纷纷选择在海外从事混业经营,既是为了部分抵销外资同行因母公司混业经营而获得的额外竞争优势,又是为了锻炼员工,准备迎接未来国内市场混业经营管制开放的新时代。

  银行与企业之间是共生共荣的关系,跨国银行与其跨国公司客户的国际扩张往往如影随形。中国银行业只要回顾一下中国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后那些外资公司、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如何纷纷舍弃内资银行而转向母国银行,就能够体会到银企关系可以紧密到什么地步,这种紧密关系又能够给银行业造就什么样的竞争力。

  中国是一个迅速成长的对外投资大国,据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200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截至200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572亿美元;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又达到了161亿美元;而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200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645亿美元。由于许多投资者并未经过官方规定的登记程序,可以肯定,中国实际对外投资规模远远超过官方统计。

  可以预见,在巨额剩余储蓄、庞大外汇储备、日益升值的人民币推动下,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将迎来大发展的阶段。加快“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需要中国银行业同步加快“走出去”向他们提供支持。

  当然,中国银行业的海外发展道路上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员工素质、业务能力……,但这一切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以克服,海外市场准入问题则非银行自身努力所能解决。

  以美国对华市场准入为例。10多年来,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这样的国有商业银行到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资银行申请在美国设立营业机构多次被美方拒绝,拒绝理由从母国综合并表监管、资本充足率及不良资产率直到信息披露、反洗钱措施等等,不一而足。

值得庆贺的是,在日前举行的《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联合情况说明》中,这种僵局似乎开始冰融,“美方确认中资银行在美开设分行的任何申请都将根据国民待遇原则进行审批;并承诺与中国开展金融监管人员的交流”,这固然不坏,但还需要美方拿出实际行动来证实其承诺的成色。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