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国内数年来的多次讨论,亚太地区唯一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印尼退出这个组织已成定局。5月6日,印尼总统苏西洛在国家发展大会上公开声明准备退出这个组织;5月28日,印尼能源和矿产资源部长普尔诺莫·尤斯吉安托罗声明,印尼将在2008年成员身份到期后退出欧佩克。
印尼本来油气资源丰富,地下冒油的传说数百年不绝,以至于印尼当地土著传统疗法中使用“地油”来治疗肢体僵硬等多种疾病,苏门答腊岛1885年就打出了第一口油井,世界石油巨头壳牌石油公司就是依靠荷属东印度(即今日之印尼)的油气资源起家的,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攫取荷属东印度的石油资源。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立仅仅两年后,印尼就加入了这个组织。20世纪60年代末,印尼石油产量高速增长,70年代中期达到接近年产8000万吨的最高峰。然而,此后这个国家石油开采设备日趋老化,石油开采和提炼能力不断下降,到2000年石油产量已经下降到6780万吨。按桶计算,20世纪90年代,印尼原油日产量为日均150万桶—160万桶,其后便一路下降到2007年的95万桶,预计2008年将进一步降低到92.6万桶。除了沙特等少数国家之外,其它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几乎无一例外感到该组织分配的日产原油配额不够用,不仅明里要求提高分配给自己的日产原油配额,甚至暗地超标生产、出口;印尼则是日产原油配额用不完。这个昔日的石油净出口国早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却还要继续向石油输出国组织缴纳会费,这种尴尬局面确实应该结束了。
可是,这一切又是如何发生的呢?根源何在?寻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这一切都是印尼实行多年的油气补贴和低油价制度的“硕果”。按照印尼2002年制定的价格调整制度,印尼国家石油公司(Pertamina)每个月按照国际市场价格的75%来确定国内石油产品价格;按照2005年制定的一套办法,印尼政府向印尼石油公司受管制的零售价格与实际价格之间的差价提供补贴,而后者是预期的国际价格基数加上一个每年调整的销售利润。在这种制度下,印尼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不仅始终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而且是亚洲非OECD国家中最低的。如表1所示,今年5月,印尼柴油、汽油价格分别仅相当于新加坡的1/3和29%,中国的2/3。
表1 2008年5月亚洲七国柴油、汽油价格
单位:美分/升
国家 |
中国 |
新加坡 |
印度 |
印尼 |
越南 |
马来西亚 |
孟加拉国 |
柴油 |
63 |
120 |
71 |
41 |
88 |
41 |
58 |
汽油 |
61 |
150 |
102 |
43 |
90 |
50 |
98 |
资料来源:JBC Energy,“Indonesian Subsidies: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Asian Oil Markets,May 19,2008。
印尼政府长期实施的低油价制度损害了石油公司的盈利和发展能力,石油公司丧失了自我投资、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却刺激了石油消费需求的增长,公共交通体系发展滞后更大大激励了居民购买汽车和摩托车。2000—2007年间,印尼摩托车拥有量增长125%,至2007年底已达2370万辆;2008年2月,印尼摩托车销量同比增长28.6%,汽车销量同比增长60.5%。在这种情况下,印尼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又何足为奇呢?
印尼政府不是没有努力提高国内石油产量,弥补石油供需缺口,甚至为此不惜在有利的国际环境下向外资石油公司让步。近几年,油价高涨改变了产油国政府与跨国石油公司之间的谈判能力对比,从尼日利亚到委内瑞拉,一些产油国政府要么已经收紧了针对外资公司的石油开采政策,要么正在讨论类似的新政策,乍得政府更是干脆于2006年8月27日大打出手,将分别控制乍得石油生产25%和35%的美国雪佛龙-德士古公司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赶出国门,理由是对方蓄意压低油价转移收益,并将当年负责与外国石油公司谈判的乍得两任石油部长解职。印尼似乎是唯一反其道而行之的发展中石油输出国,不但没有收紧石油开采政策,反而在2005年4月26日宣布向境内8家石油公司颁布新的优惠政策,希望藉此提高石油产量,弥合其获得的欧佩克日产原油配额(143万桶)和实际日产量(96.12万桶)之间的差距,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6座油田也在受惠者行列。可是,这一切努力终究无法抵消油气补贴和低油价制度所导致的石油需求猛增和开发投入减少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