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年度目标怎么定,是历届全国两会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而今年,是自2002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思客专访时表示,不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是非常实事求是的,不定目标不代表没有目标,要以一个更高的标准来恢复我们的经济,真正走向高质量发展。
不设定具体指标不等于没有指标
没有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是根据抗击疫情的非常情况所做出的非常决策,而且是非常合理的一个决策。在两会召开之前,我的预期就是不定指标。原因非常简单。如果制定经济增长目标,无论是定高定低,对各地都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定太高了,可能会导致过度追求速度;定过低了,可能到最后你会发现完全低估了我们的经济恢复能力。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不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是一个非常实事求是的态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组预测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是1.2%,明年将增长9.2%。我相信经过后面两个多季度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比1.2%走得更好。
有一部分观点认为,要考虑到就业、民生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发展需要,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经济指标,才可以调动大家去共同努力。我对这个看法不是很认同。不定指标不等于没有指标,正常的情况还是会有正常的要求,并不是说不设定具体的增长目标,后面几个季度就可以放任。
同时,也有一些声音在说,是不是以后就不会设定经济增长目标了。我认为不会。预期指标是应该设定的,在常态下还是应该有增长指标。我并不认为,当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速度就不重要了,毕竟GDP的增长率是衡量总量指标中最综合的指标,因此在正常情况,预期指标还是应该做。我个人觉得今后可能慢慢会形成一个机制,在实际运行中对预期指标进行调整的机制。等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弹性,越来越多元化的时候,相信我们对经济预期指标的看法也会非常灵活,接受程度也会大大提升。
兜底民生,首先要保市场主体
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六保”的方方面面都是在兜底。保市场主体本身就是保中小微企业,也就是保个体经营,保住他们就保住了民生,保住了就业。就从这个角度你会发现各项措施实际上都在保这些企业的主体,企业活了,那么民生和就业就保住了。
保企业主体,既要保他们现在最迫切的复工复产复市,同时也要解决它缺技术、缺资金、缺品牌、缺人才、缺渠道、缺转型的经验和能力等问题。为此,要能够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企业减负。政府工作报告非常明确讲了新增减税降负5000亿,总量将超过2.5万亿,力度超过了以往。所以从这种角度来讲,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时候,政府仍旧围绕着“六保”出台了各项措施,对企业来讲,它都是社会托底的措施。
另外一个途径就是大力发展“新基建”。无论是信息基础设施,还是融合基础设施,还是创新基础设施,其实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保总量,它其实是用数字经济、工业服务、智慧城市,一系列新的业态在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就像我们讲的太婆和太公两个老人卖茶叶蛋。怎么能够让卖茶叶蛋也搭上智能化的翅膀,像它的温度的控制、软硬的控制、茶叶和水的比例的控制,简单的茶叶蛋如果都可以标准化处理,那吃茶叶蛋的主观体验和消费感觉就非常好。茶叶蛋还是茶叶蛋,摊子也还是这个摊子,太婆和太公就是两个没有什么太多的文化和水平的老人,但是你会发现业态变了,所以茶叶蛋就变得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很多企业也是一样,设备、人、材料虽然没有变化,但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它可以准确捕捉不同消费者的个人偏好和需求痛点,提供个性化服务、定制化生产、个性化搭配,进而改变了它的生产流程和业态,那么毫无疑问客户的满意程度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新基建”将为整个市场带来的品质和效益提升。
疫后成长性最好的三大产业:医药、健康、人工智能对于疫后的经济恢复,核心就是怎么处理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和经济恢复的问题。
首先是科学抗疫,尊重流行病防疫的规律,做好隔离,增强免疫力,开发疫苗和药品等至关重要。科学防疫做得越好,疫情对我们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就会越小,随之而来的将是消费应回到常态,投资回到常态,进口回到常态。
其次是着力稳定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全球范围来看,形势还很严峻。全球三大生产网络中,东亚生产网络在担心疫情反弹;美欧生产网络目前还没有恢复正常,这样一来,全球会产生一个外需大幅度萎缩。因此,经济光恢复到疫情前是不够的,扩大内需还要比疫情前做得更好,也就是说要以一个更高的标准来恢复我们的经济,真正走向高质量发展。
第三,应加大对“新基建”、“铁公机”的投资力度。对于“新基建”的投资,能够提高整个国家的产业链水平和产业的基础能力。它可以提升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这个是非常重要的。“铁公机”也非常重要,现在的“铁公机”和过去的“铁公机”是不一样的,过去的“铁公机”都是干线畅通,四通八达。现在的“铁公机”要的是毛细血管,高效畅通。我每次到广东出差都是坐飞机坐到广州或深圳,下来以后坐汽车去中山、佛山、东莞、江门,我心里在想为什么我要那么辛苦坐飞机两个小时,然后坐汽车还要坐两个小时,要有个高铁也就20分钟就到了,所以加大对“铁公机”的投资力度也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之相匹配的领域也是需要投资的。我们讲过去旧的投资它已经到了极限,过了峰值,但新时代所需要的新投资实际上才刚刚开始,但是跟过去是不一样的是,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量的扩张,更多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投资,包括满足千禧一代、Z世代、α世代等新生代的新需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疫情结束以后成长性最好的产业,第一个是医药,第二个是健康,第三个是人工智能,这三个领域都会带来很多的投资,这些新的亮点也会成为支撑我们内需发展扩大很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