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中国特色民企发展模式
2018/11/16 10:55:00
 
    张謇先生作为实业救国的著名民族企业家而闻名,他创办大生公司,不是为谋取个人经济收入最大化而经商,而是为着救国救民的社会目标而努力。
  “天地之大德曰生”故名“大生”,张謇活用中国传统智慧,给大生公司赋予了社会建设的使命。他开创了具有“社会企业”特点的中国特色民营企业发展模式。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中国最早的社会企业家。其独具中国本土特色的社会创新实践,具有意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启发性。
  在近代我国开启工业化进程以来,一批以“实业救国”为己任的有识之士在创业之初就具有鲜明的救国图强、造福社会的目标定位。其通过创办实业获得的大量利润不是简单用于资本再生产,而是用于社会建设,从而推动产业与地方的综合发展。
  他们主要依赖的是对中国乡土社会中本土资源和本地市场的优化配置,低成本构建了本地化的社区治理与社会服务体系,从而实现企业与本地社区的良性互动发展。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张謇先生及他创办的大生公司和江苏南通社会建设事业。
  而张謇并不是一个特例,近代以来,本地化社会企业家的探索从未间断。例如,在“江村”推动地方蚕丝工业的郑辟疆、费达生;无锡的荣氏商业家族;在重庆开办“民生公司”推动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的卢作孚、卢子英兄弟等,他们的商业实践,对后世而言都是极具启发性的经验。
  然而,回顾近现代历史,各个时代都有一些类型的社会企业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某些制度上的阻碍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上的禁锢。对于这些制度性的困难而言,需要深化体现不忘初心内涵的“真改革”,才可能有利于社会企业的本地化经营的延续与创新发展。
  总而言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归纳近现代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企业发展经验,意义重大。他们创造出通过本地资源和本地市场的本地化开发,以多业态融合经营,实现本地化资源的资本化收益,并用于本社区的社会、人文全方位建设的中国模式。
  该模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有效降低对外部资本的依赖,降低基层社会资源外流导致的内生贫困和治理缺失问题。本地化社会企业不仅是社会组织发展的积极经验,更对我国国企PPP改制以社会企业为目标才能带动民营企业的良性发展与创新升级、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来源:新华每日)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