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的概念是从日本传过来的。传过来以后,很多人认为准确概括了围绕都市并受到都市影响这样一种区域形态,就沿用下来。当然,有的学者认为可以谓之都市区、都市连绵区或大都市区,但都不那么贴切,容易产生歧义,没有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同。
都市圈作为一个概念,就应该有定义。我认为都市圈的定义就是大都市及其辐射的范围,也就是按照大都市的辐射半径划圆,其中的部分就叫都市圈。都市圈的核心肯定是大都市,小城市不能叫都市。按照区域经济理论,有城市,就有城市圈。因为城市不是孤立的,和周边地区是相互依赖关系。城市的规模越大,辐射半径就越大。都市圈的前提是有一个大都市,大都市加上其辐射的范围我们就叫都市圈。当然对大都市也需要界定,是按人口指标,还是按经济指标,这是另一个问题,可以展开讨论。
什么是辐射?就是大都市对周边的影响,距离越近,影响就越大,距离越远,影响就越小,最后为零。辐射半径也就是影响半径有多大,有各种模型可以计算,也有多个指标,我们就曾经组织研究人员对城市群中的都市圈范围做过计算,但很难说很准确,也不可能非常准确。学者们有兴趣有时间可以逐个算一下,反正数量也不多。凭感觉也行,有时候直觉更靠谱。如北京的辐射范围,南到保定,北到张家口、东到廊坊、西到太行山,不会差到哪里去,你说西可以辐射到大同,也可以。有人说按通勤半径划圈,不好说,是骑自行车还是坐火车,还是自己开车,速度不一样,走的远近也不一样,有通勤车和没有通勤车也不一样。
论述都市圈的理论也不少,如杜能圈域理论,杜能就曾经研究过,一个城市和周边农村有关系,如果周边没有农村,城市的居民就活不下去。如中心外围理论、市场区理论,还有核心边缘理论,这些理论都是解释都市圈的,我们可以用这些理论来对都市圈进行深化研究。
发改委搞了一个都市圈指导意见。为什么要搞指导意见,是因为建设现代化都市经济圈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这里开会讨论都市圈,要更多地认识都市圈的意义。大都市的形成过程是极化的过程,是周边要素向中心聚集的过程,属于极化阶段。我认为一个城市发展到300万人就可以称为大都市,100万人能不能称为大都市,我觉得不太可能,200万人也勉强,300万人以上可以称为大都市。但成为大都市之后一是 应该防止“大城市病”的发生,不能自顾自发展,盲目求大;二是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快进入扩散阶段,对周边地区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三是促进合理的城镇体系的建立,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
比如有500万人的大都市,但没有300万人的城市,也没有100万人的城市,只有50万人的城市,这个城镇体系就不是很合理。我们谈都市圈,希望在这个区域内不仅仅只有大都市,也要有200万、100万、50万人的城市,也要有很多小城镇,还有更多的农村。
区域城镇体系多数不太合理,以后能不能比较合理;空间现在不太优化,以后能不能不断优化,要不要搞都市圈规划,进行引领或规范其发展,这就是我们研究都市圈的意义,也是搞都市圈规划的意义。
(来源:肖金成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