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国际区域合作倡议。本文以国内节点城市、沿线国家和地区为对象,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绿色城镇化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国内节点城市城镇化水平较高;沿线国家和地区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无论国内还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城镇化均在探索之中。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应结合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各项合作交流工作。
关键词 “一带一路”;绿色城镇化;绿色发展;节点城市;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促进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伟大事业。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提出:我们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下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迅速流动,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城市是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应秉承绿色城镇化的理念,推进资源节约和污染物减排,在提高人类福祉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绿色发展与绿色城镇化
绿色发展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先进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顺乎自然”等经典说法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理论源头。生态文明既传承了工业文明的成果,又以全新的理念纠正了工业革命的弊端,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升华。传统的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使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湿地面积减少、垃圾日益增多、水土严重流失等生态问题的困扰。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城乡发展失衡、空间开发无序、土地利用粗放低效、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城镇化对于“一带一路”合作和人类文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和积极的引领意义。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主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周密设计,全国上下、社会各界积极实践,广泛参与,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也将受到沿线国家人民的欢迎,成为沿线国家的行动。
绿色城镇化就是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保证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人类活动不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甚至不产生重要影响。绿色城镇化包括产业的绿色化、发展绿色产业和建设生态城市三个方面。以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产业进行限制和改造,使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通过合理确定城市范围和边界、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国内重要节点城市的绿色城镇化比较
此处所谓节点城市是指“一带一路”范围内我国境内重要的中心城市,在承接和传递人流、物流、资金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带动周围区域发展的重要城市。这些节点城市以及周围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内绿色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绿色发展中起着先锋作用。
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确定的共计35个城市中,北线节点城市包括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银川等,主要沿第一亚欧大陆桥分布;中线节点城市包括合肥、南昌、长沙、武汉、郑州、西安、重庆、成都、兰州、西宁、乌鲁木齐等,主要沿第二亚欧大陆桥分布;南线节点城市包括南宁、昆明、拉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境内节点城市包括大连、天津、烟台、青岛、上海、杭州、宁波、福州、泉州、厦门、汕头、深圳、广州、湛江、海口、三亚等。
城镇化水平比较
总体来看,我国“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城镇化程度较高。表1显示,60%的节点城市处于城镇化后期阶段,34.3%的城市处于城镇化中期的后一阶段,仅有2个城市处于城镇化中期的前一阶段,没有城镇化初期的城市。这些节点城市已经摆脱了粗放式增长,内涵式增长是这些城市城镇化进程的主基调。
绿色城镇化情况
本部分分别从集聚集约、城市绿化、污染物处理等方面,选取人口密度、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研究我国“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绿色城镇化发展情况。城市集聚集约方面,大多数城市的集聚集约程度较好。人口密度指标中,全国各市平均人口密度为608.58人/平方千米;而35个节点城市的人口密度是1331.99人/平方千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其中,人口密度最高的上海市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26倍。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指标中,全国平均为10.66辆;而节点城市的平均拥有量是16.95辆,大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9倍。其中,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量最高的深圳市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38倍。但本项指标也表现出明显的首位分化现象,深圳市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89.34辆的水平,明显高于排名第二、第三、第四城市的28.96、23.26、22.22辆。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中,全国城市平均水平为12.34平方米;节点城市的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为15.25平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4倍。总体来看,我国“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中,85.71%的城市其人口密度和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量,65.71%的城市其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图1)。
城市绿化方面,节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较高。我国“一带一路”35个节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平均为39.88%,超过全国38.15%的平均水平。77.14%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0%的节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0%。其中,海口市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最高,达到45.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节点城市,主要集中于我国北方地区,可能与北方气候寒冷、降水量相对较小有一定关系。整体来看,我国“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绿化水平较高(图2)。
污染物处理方面,节点城市整体处于较高水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中,节点城市平均为88.57%,超过全国87.97%的平均水平。74.29%的节点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长沙市的污水集中处理率最高,达到99.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中,除拉萨、兰州外,节点城市平均为97.24%,高于全国94.1%的平均水平。其中,超过一半的节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另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的末位低值情况较为严重,地处西部地区的拉萨、兰州相应处理率仅为0.29%、19.65%[1](图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城镇化情况
“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具有合作性和开放性,得到沿线国家的响应。我们对沿线63个国家和地区的绿色城镇化建设做了分析比较。数据反映出,国外“一带一路”所涉及的部分国家城镇化进程差异较大。最低为斯里兰卡,城镇化水平仅为18.41%,仍处于城镇化初期阶段;最高的为新加坡,城镇化水平已达到100%。处于城镇化初期阶段的有5个国家,数量所占比重为7.94%;处于此阶段的国家或者以农业和采掘业为主导产业,或者尚未处于和平安定的发展环境。处于城镇化中期前一阶段的国家有16个,比重为25.40%;处于此阶段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和地中海的亚得里亚海附近。处于城镇化中期后一阶段的国家有21个,比重为33.33%;处于此阶段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中欧、黑海与里海之间和附近的欧洲国家、地中海附近的部分西亚国家。处于城镇化后期的国家有21个,比重为33.33%;处于此阶段的国家主要分布在西亚,发展相对较好的中欧、南欧、东欧、东南亚地区(表2)。
根据“一带一路”所涉及部分国家的城镇化发展进程我们分析了绿色城镇化发展情况。对于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或发展环境尚不稳定的地区,根据一般规律,这些地区城镇化需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历程,才能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对于南亚、东南亚和亚得里亚海附近这些城镇化中期前一阶段的国家,目前虽然处于城镇化快速增长时期,但总体而言,仍以粗放型增长为主,还未进入以绿色城镇化发展为主的阶段。对于城镇化中期后一阶段的中欧、黑海与里海之间和附近的欧洲、地中海附近的部分西亚国家,目前正在进行着城镇化由粗放式向内涵式转型。对于处于城镇化后期的西亚和其他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城镇化发展虽然不再高速增长,但绿色城镇化建设水平较高。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倡导并践行绿色城镇化
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增加的自然历史过程,是现代化的标志。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6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57.4%,已高于世界平均城镇化水平。对于生态环境而言,城镇化是一把“双刃剑”,城镇化促进人口由分散居住到集中居住,虽然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由于人口进入城市之后,对自然的影响不是扩大而是大大缩小。农村人口的减少,靠毁林开荒获取生活资料的压力减小,山区植被能够逐步恢复,这在我国西部地区已取得明显成效。减少生态脆弱区的居住人口是保护生态、扶贫脱贫的根本途径。通过城镇化,让他们用两条腿,走出深山,走入城市,进入区域性中心城市,就能根本改变自己及全家的命运,有效保护生态。各类城市,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应通过完善功能,集聚产业,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使生态脆弱区的劳动者能在城市找到工作,把全家带进城,各地政府应为他们举家进城创造条件。从这一角度来看,城镇化本身就是绿色的。城镇化的动因是工业化,因此产业的绿色化也属于绿色城镇化的范畴。产业尤其是工业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有些产业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炼铁、化工、采矿等,有的影响大气环境,有的污染水资源,还有对土地造成污染,一方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另一方面,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影响。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既要使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人们享受工业文明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好处,又要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增加环保投入,提高技术含量,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低碳循环产业,使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倡导绿色城镇化,宣传绿色城镇建设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应全面践行绿色城镇化。一要推进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决不以牺牲环境和人体健康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均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应在经济发展中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优先位置,对工业废水应做到达标排放,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工业进园区,不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凡是对大气、水和土地造成污染的情况要严格处理,绝不姑息。二要建设生态城市和低碳城市。依据各国、各地区的自然、经济、历史、空间等条件,以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规划建设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城市和城镇,应重点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通过极化效应聚集经济要素,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紧凑的城市才是低碳城市,建设紧凑的城市不仅集约利用土地,而且节约能源的耗费,节省人们出行时间。应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和低碳便捷的交通体系。倡导低碳出行,能步行或骑车就不坐公交,能坐公交就不开车。要进行广泛宣传,从我做起。三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坚守生态底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创新生产方式,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能源节约,推进资源的再利用、再循环。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废热废气的能源化。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使多数国家和人民认识到,绿水青山胜过金山银山。
主要参考文献
[1]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OL].2017-5-14.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5/14/c_1120969677.htm.
[2]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Z].2015-03-28.
[3]陈宗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N].人民日报,2017-07-11.
[4]何春,谭啸,汤凯.“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及优化[J].经济问题探索,2017(6):184-191.
[5]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2016中国城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版社,2016.
[6]李小平,王洋.“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碳生产率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70(3):58-76.
[7]世界银行WDI数据库[OL].http://data.worldbank.org/data-catalog/world-development-indicators.
[1]上述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6》,缺失数据通过《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5》、当地统计局对外公布、相关省份年鉴、相关城市政府工作报告等方式获取。
(来源:中宏数据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