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2/7/19 9:54:00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十三五”期间,京津冀生态环保联防联控措施不断深化,京津冀地区环境治理已经开始从污染型向洁净型、从粗放型向质量型转变,蓝天保卫战和环境治理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围绕能源结构调整,京津冀地区尤其是河北省推出工程减煤、提效节煤、清洁代煤等一系列措施,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实施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2020年末火电占总装机比重降至61.74%,比2017年末降低12.31个百分点。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2020年底,京津冀地区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074.37万千瓦,比2017年底增长19.61个百分点。2017年至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从389.77亿千瓦时提高到645.31亿千瓦时,接近翻一番。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持续改善。2021年,京津冀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62.3%,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减少88%。
  二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大幅压减高排放产业产能。2020年,河北省粗钢产量接近2.5亿吨,连续20年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2021年,河北压减粗钢约2480.5万吨,占全国压减量77.57%,超额完成压减任务。钢铁、煤炭、建材、石化、有色金属等5个行业用电下降趋势明显,占全社会用电比重由2017年底24.98%下降至2020年底23.78%,降幅1.2个百分点。
  三是围绕空间结构调整,积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的工业企业大部分转移到河北及全国各市,批发市场悉数转移到河北廊坊下属各县。2014年至2018年,北京市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累计达到2648家,累计疏解批发市场581家、物流中心106个。2019年,北京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399家,疏解关停物流中心16个。
  北京市人口调控初具成效。2014年以来,伴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速逐年下降,“七普”统计,北京市常住人口2189.3万人,仅比2014年增加37.7万人,超额完成2020年将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的目标。
  但根本改善京津冀生态环境还存在制约因素。一是地理因素。京津冀西为太行山山地,北为燕山山地,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其余为黄河和海河冲积平原。燕山—太行山山区属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占京津冀总面积的47%,是京津冀的天然生态屏障,能避免冷空气由内蒙古长驱直入和有效阻挡风沙,但也导致雾霾难以消散。二是产业结构中重工业偏多。京津冀矿产资源丰富,聚集了大量资源加工型产业和大量人口。因此,在协同发展中更应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三是城镇结构不合理,小城镇和农村生态环境较差。京津两市人口和GDP规模都较大,而河北城市规模不大,与京津两市存在落差。2020年,河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