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过去研究区域问题,发现很多个省往往“一市独大”,就是一个省的省会城市规模往往很大,其他城市的规模都很小。培育副中心城市,就是支持另外一到两个城市加快发展,起到次中心的作用,辐射带动一个区域的发展。因为一个省靠一个省会城市是带不动的。2003年,我开始研究省际交界地区,省界交界地区实际上就是边缘地区。缺乏规模较大的城市来带动,所以边缘区多数是欠发达地区。当然有些省际交界地区的发展条件不好,有高山大河阻隔,交通不便,但有些地区的条件是比较好的,比如南阳、徐州、邯郸等,自然条件很好,应是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应该红红火火,城市规模也应该比较大,并带动较大的区域发展。
对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的概念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中心是相对于区域而言的。所谓中心城市,就是有一定的腹地,周边一段距离内没有比你更大的城市。第二,有一定的规模,城市规模越大,辐射带动力就越强。第三,有一定的首位度,和周边的城市比较,是遥遥领先的。南阳作为副中心城市,是相对于河南全省而言,省会郑州是全省的中心城市,南阳是省域副中心城市。针对南阳河南副中心城市建设,我提几点建议。
1.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我把城市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城市,就是只靠政府支撑的城市。城市最初出现是因为在某一个地方设立了政府,一批政府官员领朝廷的俸禄,一批人为其服务,城市的规模往往取决于政府的级别。直到现在,省会城市比地级城市,地级城市比县城的规模大。另一类城市就是靠产业发展聚集了人口形成的城市,是现代城市。现代城市不是靠政府的级别,而是靠产业的发展,很多沿海城市虽然不是省会城市,但发展得很好,靠产业支撑的城市就是现代城市。因为产业发展带来就业岗位,带来人口的聚集,也带来了财政收入,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所在和活力所在。产业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我在这里强调重点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发展现代制造业。制造业有三个特征:第一是技术密集;第二是劳动力密集;第三是资本密集。有些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但不是技术密集型,那就是低端产业。制造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市场半径很大,可以销售到全世界。所以南阳一定要把制造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发展制造业是中国的优势所在,我国最大的优势是劳动力优势,我国的劳动者是勤劳的,这是全世界其他国家比不了的。当然也要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买全国卖全国,也可以买全球卖全球,要把生产的产品卖到全世界。
2.打造产业发展平台
发展产业是各省、各市共同的认识,但发展产业是有条件的,通过打造产业发展平台是加快产业发展的一个有效举措。产业发展平台就是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等。产业平台不仅仅是挂一块牌子或画一个圈,是要有投入的。要集全市之力改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要把开发区的基础设施搞得非常完善,最起码达到“九通一平”。不要追求面积大,不要追求数量多,一定要集中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畅通微循环”。
3.要重视改革创新
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体制创新。通过创新,可以解决传统产业存在的问题,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深圳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体制创新,通过体制创新解决很多难题。比如人才问题,创新靠人才,人才从哪里来?一是培养,二是引进。人才和投资一样,是有选择性的。吸引人才很难,但不一定养很多人。人才和产业不一样,产业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人才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根据我的观察,人才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资本走,资本跟着利润走,我们要理清人才、产业、资本、利润的关系,给人才开辟发挥作用的空间。
4.加强区域合作
我主持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的研究,后来国家发改委编制了黄河金三角的合作规划。河南、湖北、陕西三省交界地区,和黄河金三角区域格局基本相同。所以,我开始研究鄂豫陕交界地区。名为汉江生态经济带,其实不是一个流域,而是一个区域。目的是消除行政壁垒。因为行政分割制约了要素流动,制约了市场的扩大,制约了区域发展。通过区域合作,消除行政壁垒,就能够使城市、经济得到发展。南阳和襄阳距离不远,同时豫鄂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希望南阳加强与襄阳的合作。另外主动和豫南地区各市加强合作,和湖北的、陕西的相邻地区加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