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基层干部的社会治理基本功
2024/8/22 10:51: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1] 基层干部在巩固基层政权和建设社区,改善基层人民生活,发展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制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必须努力培养基层干部社会治理的基本功。
  一、把基层干部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摆在重要议事议程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作了《论新阶段》政治报告,提出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2] 这一著名论断。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阶段,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论断对现实依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国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全国有60多万个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265万家社会组织、116万名持证社会工作者、400多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2.35亿名注册志愿者,他们在基层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这些基层组织的协调发展,调动基层各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发挥基层干部的关键作用。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必须高度重视锤炼基层干部社会治理的基本功。
  一是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与基层组织、基层工作人员、基层群众的第一联系人。基层干部面向基层宣传党和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协助党和政府维护基层社会秩序,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如公共卫生、环境生态保护、矛盾纠纷、就业服务、公共教育等。
  二是基层干部有条件及时了解和收集基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群众的急难愁盼以及各种关切,及时解决或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发挥上通下达作用。基层干部与上级部门的上通下达机制有助于上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及时了解情况,制定政策,解决问题。
  三是基层干部履行本级党组织和政府的职责,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通过他们的努力,确保党和国家政策得到有效贯彻,满足基层居民需求。基层干部在化解社区内部冲突,解决矛盾纠纷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四是基层干部在社区生活中扮演着调解人的角色,他们参与调解居民之间的分歧,维护基层社会秩序。
  五是基层干部是社会动员的重要力量。他们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各种公共活动、社会服务,诸如志愿服务工作、抗震救灾、社会援助等活动。通过基层干部的努力,社区内部不断培养起居民的团结合作精神、共同体意识、社会责任感,减轻基层社会治理成本。
  六是基层干部参与社区民生保障工作,通过有针对性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项目,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将治理寓于服务之中,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境界。
  总之,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纽带与桥梁,他们的工作促进了社区有效治理,维护了基层社会秩序,促进了社区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把锻炼基层干部社会治理基本功摆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位置,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二、基层干部应具备的社会治理基本功
  (一)贯彻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政策措施的基本功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3] 。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培养和提高基层干部社会治理基本功指明了方向。一是强化基层干部理解和掌握党和政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意识。基层干部首先需要自己全面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和所在地区党组织、地方政府组织的政策方针,也就是大政方针、发展目标、优先事项,深刻理解这些政策措施对本地区的意义和影响。这要求基层干部加强学习,关注时事,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及时把握政策发展动向。基层干部应具备深入分析党和政府政策的能力,包括政策的预期结果、目标人群、执行机制、资源配置等。这样才能有效评估政策对所在社区的影响,与居民生活的相关性,确定实施政策的要求,因地制宜落实政策,切实使政策落实落细落微。
  二是应具备融会贯通法律法规政策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如何变成基层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基层群众接受十分重要。基层干部首先应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精神实质,将其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传,帮助基层居民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积极配合各级政府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基层干部要扑下身子,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基层干部必须具备宣传和传播能力,向基层居民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确保居民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基层干部可以通过各种沟通渠道,如基层居民会议、社交媒体、社区媒体等,传播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保持与社区成员的密切接触,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基层干部肩负着培养和提高基层居民理解和参与党和政府政策执行的责任,履行这些责任的途径包括:举办与政策相关的主题教育培训班、网络培训课程,提供相关资料,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维护自身利益权利和履行职责的能力。
  三是基层干部应具备掌握社区居民需求的能力。他们应学会评估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如何对接社区具体需求、优先事项,包括充分考虑社区人口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条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因素,确保党的方针政策与社区具体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基层干部还要具备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反馈能力,及时收集社区居民对政府政策的意见和建议,打通居民向有关上级部门反映社区意见的渠道,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把党和政府的政策与群众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在社区中得到贯彻落实。通过帮助基层居民深入了解党和政府政策及其对社区影响,基层干部在上级部门和基层居民之间架起桥梁,提高基层社会的韧性、包容性和社会治理有效性。
  社会治理需要驾驭复杂和快速变化的形势,基层干部需要具有适应性和应变能力,灵活地应对各种挑战和不确定因素,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和优先事项及时调整对策。基层干部必须牢记,自己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服务的是社区居民,必须以高标准的道德操守要求自己,善良、正直、诚实地服务于基层群众。自觉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维护居民利益是基层干部必备的道德素养。
  (二)建立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关系的沟通基本功
  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4]
  有效沟通的技巧对于基层干部与社区成员互动,传达党和政府意图和举措以及收集反馈意见十分重要。基层干部应清晰而敏感地与社区居民沟通,尤其是在处理不同群体和敏感问题时,沟通尤为关键。
  一是需要具备包容性决策能力。包容性决策包括与相关利益攸关方开展协商、听取不同意见并在决策前充分考虑不同的观点,通过沟通协商达成共识,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基层干部应动员社区成员、基层社会组织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协商和沟通过程,确保政策措施得到广泛认同。有效的决策需要清晰透明的沟通,要向居民解释决策的意义、征求反馈意见并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关切。以开放的态度开展对话能力是基层干部的基本功。为此,基层干部必须了解社区居民的关切、需求和观点,全神贯注听取他们的呼声,提出明确的问题,表现出同理心,与基层群众建立融洽和信任的关系。要善于运用清晰简洁的语言与居民沟通,避免使用专业名词和复杂术语,能简明扼要地传达信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使不同受众都能轻松地理解自己的意图,群众语言有助于有效沟通。要掌握非语言沟通技巧。人们的面部表情、手势和肢体语言等非语言暗示可以在互动中传递重要信息。基层干部应了解群众的非语言信号涵义,并对居民的非语言信号保持高度敏感,增进相互理解,缔造融洽关系。
  二是具备适应性。社区内存在不同的沟通方式和偏好,基层干部必须具有适应能力,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偏好调整沟通方式,建立起与社区居民的互相信任关系。在沟通时应保持公开透明、正直守规的原则,提供准确信息。在传达信息或解决关切问题之后,基层干部应继续与社区成员保持联系,及时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满意度的信息。征求社区居民对处理结果的反馈意见,不断改善今后的互动。通过锻炼这些沟通基本功,基层干部与社区成员会建立起积极、信任的关系,促进有意义的对话,夯实有效社会治理的社会基础。基层干部有责任增强社区成员维护自身合法合理利益和承担责任义务的能力,与社区居民分享有关社区权利、资源和机会的信息,让社区成员了解可能影响其生活的政府计划、服务、政策和举措,提高对紧迫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促进基层组织、驻社区单位和其他利益攸关方之间的伙伴关系,通过连接不同的参与者和资源,基层干部能够发挥集体努力的杠杆作用,更有效地应对复杂的基层社会挑战,为社区政策创新、资源分配和基础设施改善做好各项工作。
  (三)服务和改善居民生活和基层社会环境的基本功
  改善基层居民生活,基层干部应练就多种基本功,以能够有效满足社区居民生活和公共服务需求。
  一是提升社区需求评估和资源组织能力。基层干部通过调查、访谈和其他数据收集方法评估社区需求和优先事项,了解社区居民面对的具体挑战和愿望,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在信息时代,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进入人们的社区生活,基层干部必须与时俱进,掌握现代科技,服务于基层。基层干部要善于组织和动员社区居民解决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努力实现基层共同体的共同目标,包括建立伙伴关系、召开会议和开展讨论,增强社区成员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通过肯定成绩、培养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基层干部可以激励群众提高参与经济社会事务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二是提高社区居民工作能力建设技巧。基层干部应具备提供培训、教育和技能培养的能力,提高社区居民处置各种问题的能力,包括举办金融知识、就业准备、健康促进和居民参与等主题的讲习班,在地方层面倡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提高人们对社区问题的认识,研讨如何因地制宜施策,及时解决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引导居民参与基层问题决策过程,包括建立信心、培养领导技能和创造有意义的参与机会。具备了这些能力,基层干部就能在提高基层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发展、推动社会公平与包容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做好基层工作,要特别关注社区中的边缘群体,诸如老年人、低收入家庭和残疾人,确保他们的诉求得到倾听,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
  (四)科学决策和政策执行的基本功
  科学决策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面对基层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居民生活,决策能力尤为重要。
  一是基层干部需要很强的决策能力,能够有效地满足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落实好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能够分析复杂情况,研判潜在后果,评估可用方案,包括在决策前收集相关信息、提出各种备选方案、考虑潜在结果。基层干部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科学判断作出民主决策。决策过程涉及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基层干部应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实施有效的应对策略。做出决策后,基层干部需要密切监视政策执行情况,评估结果,并根据需要适时调整政策。诸如,跟踪进展情况、收集反馈意见,并随着时间推进对政策进行调整,提高决策的有效性。通过培养这些决策能力,基层干部可以更有效地满足社区需求,提高基层社会的凝聚力,推动基层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掌握了这些基本功,基层干部才能更加有效地与社区居民打交道,应对社区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为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二是基层干部应具备在基层有力执行党和政府政策、计划的能力,包括确保各项政策与基层居民的具体需求有效对接,消除阻碍政策执行的障碍,调动社区内部的资源,如人力、社会、经济和环境资产,特别是驻区单位的各种资源,通过使用数字技术盘点各种资源,满足社区需求,提高建设复原力。
  三是善于谋划社区居民参与长期规划和远景目标的举措。基层干部要学会促进基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技巧,通过鼓励环境生态保护做法、实施经济多元化和社会包容策略,增强社区的复原力和提高居民社会福祉。
  总之,基层干部通过社会动员,开展集体行动,加强能力建设,促进合作以及倡导社会正义和公平,在增强基层社区能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五)保持对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高度文化敏感的基本功
  对社区面临困难或需要支持的居民,基层干部应充分体现出同理心和同情心。准确理解他人的经历和情感,有助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和信任关系,对有效开展社会工作十分关键。
  一是保护好居民个人和社区集体的权利和利益,特别是那些边缘化或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利益,提高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因地制宜促进政策调整,增强服务对象理解贯彻党和政府政策的能力。基层干部需要与社区成员保持密切关系,确定可用于改善基层社会福利的需求、资产和资源。与当地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和居民建立伙伴关系,动员他们对社区的支持,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对有效开展社会工作不可或缺。基层干部应具备文化理解能力,承认和重视不同人群在习俗和价值方面的差异。
  二是与来自不同背景的社区成员密切合作。具有同理心和文化敏感性有助于基层干部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价值和观点,从而促进他们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同理心是一种理解和分享他人感受的能力。它包括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情感、感受、想法等,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对他人的关切作出回应。同理心能让基层干部与他人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培养有价值的社会关系,促进友爱与合作。共情有不同的形式,包括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认知共情是指在理智上理解他人观点和情感的能力,情感共情是指实际感受他人正在经历的情感或感受。移情还可能涉及同情行动,即基层干部不仅理解和共情他人的感受,还感到有必要以某种方式帮助或支持他人。移情在人际关系、社会沟通和解决冲突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帮助人们更好地驾驭社交场景,与他人建立信任和融洽关系,培养归属感。此外,移情是道德发展和道德决策的基础条件之一,因为它能让人们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并以体贴和富有同情心的方式行事。总之,同理心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之一,它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理解他人的经历,并培养有意义的联系和关系。
  三是与包括政府机构、社区组织和驻区单位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建立关系是实现有效社会治理的重要条件。基层干部应善于建立社会网络,结成伙伴关系,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不断满足社区需求。
  (六)妥善处置冲突和纠纷事件的基本功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基层干部要经常处理社区内部经常发生的冲突和纠纷。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至关重要。基层干部必须具备调解冲突的能力,促进个人和群体之间开展建设性对话,包括促进理解、求同存异,以及提出各方都能接受的问题解决方案。
  一是在处理冲突或敏感问题时,基层干部应采用促进理解、缓和紧张态势、推动建设性对话的沟通技巧,包括积极倾听,寻求共同点,求同存异,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化解冲突。应具备公正调解冲突的能力,倾听所有相关方的意见,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在这方面,谈判、换位思考和冲突管理方面的技能非常重要,需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这涉及整合性思维、分析技能以及利用有限资源开展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二是关注自我保健,防止倦怠并保持身心健康。基层工作对情绪的要求很高,因此基层干部应考虑自我保健,防止倦怠并保持身心健康,包括设定界限、寻求督导支持,以及参与促进个人复原力和平衡的活动。通过掌握这些社会工作技能,基层干部可以有效地支持个人健康和社区持续发展,促进社会正义,推动积极的社区变革。
  三是评估和管理与不同行动方案相关的风险,包括权衡潜在的利益和潜在的弊端,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采取措施降低风险。以公平公正的方式调解社区内的冲突和争端是基层干部应具备的基本功,他们要帮助社区成员通过对话、谈判和建立共识解决分歧,增进社区的团结性,提高基层社会共同体的凝聚力。
  三、锤炼基层干部社会治理基本功的路径和方法
  (一)提高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要优化党的组织机构,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5] 。
  完善基层治理新格局,必须发挥党建引领的根本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是加强党的政治引领,基层党组织要在政治方向上确保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立健全党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形成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领导体系。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能力是其政治功能的集中体现。要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通过政治引领焕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推动协同行动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
  二是思想引领,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社区居民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基层社会发展需要社区居民参与公共领域、社会项目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必须聚焦党委需要、领导关注的重大问题,使各项工作融入社会事业发展以及文化思想传播等领域。
  三是组织引领。通过搭建党建平台方式,让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在党建平台上发挥作用。基层干部要通过积极发展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骨干队伍,通过社区居民中的党员、群众活动团队带头人等培育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队伍,带动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社会事务。基层党员和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实现基层社会动员的关键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6] 这就进一步明确,中国式现代化要突出“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把“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并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阶段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的全面发展意义的高度重视,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当前,要认真研究如何把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活动与正在研究和推进的“十五五”规划前期工作,以及“十六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衔接工作一并考虑,推动编制“十五五”时期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发展规划,需要基层干部献计献策,积极参与。这就需要基层干部把“十五五”“十六五”时期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发展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衔接起来,紧紧围绕实现共同富裕、巨大人口规模、人与自然和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问题,对基层事业谋篇布局,使其深度融入国家大局,融入现代化建设,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从科技进步上看,人类正在经历着一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在社会急剧变革之际,基层干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更好地参与科普知识传播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创新,动员更多的科学家、技术人员参与基层科普活动,给基层群众新的知识、新的体验,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更丰富多彩的想象场景,在具体实践中行稳致远,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做好新时期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二)提升把基层社会治理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服务的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7]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当前推动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生活是价值观的载体,价值观是社会生活的灵魂,有理想、有信仰的社会生活才是有品质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以物质生活为基础,以人际交往为核心,以精神满足为目的。必须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友好的社会氛围,努力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成为社会秩序的内在要素,使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成为一种共同价值。做好这项工作,基层干部责无旁贷。
  一是倡导奉献精神、社会服务精神和服务于贡献人类福祉的精神,并将其作为基层干部的基本素质进行培养。鼓励支持居民参与积极有意义的社会服务,团结合作,培育感恩之心。提高全体社会成员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要衡量个人对于家庭、社区的贡献,以及对他人的关心帮助。
  二是重新定义成就,要消除仅仅视经济成功和财富多寡来评价个人和群体的成就观,拓展生活中的“好”的涵义。关注社会,关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使社会成员有担当,有情怀,有情操,有格局。做到这些,基层干部必须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三)提高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判断能力和评估技巧
  基层社会评估是收集和分析社情民意的系统工程,目的是了解社区的优势、需求、资源和挑战。开展全面的社区评估对推动社区健康发展、科学规划和正确决策十分重要。
  一是学习和掌握信息收集方法。基层干部要熟悉各种数据收集方法,包括调查、访谈、焦点小组、观察和文件梳理、大数据分析等。了解每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选择最适合自己社区的方法采集信息。培养有效的访谈技巧,鼓励社区成员、社区社会组织领导者和利益相关者参与有价值的对话。锻炼积极倾听、提出开放式问题的技巧,从深层次把握社区问题和社区关切。要确保自己能够清晰、简明、公正地聚焦社区问题。
  二是数据分析。基层干部要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科学解释在评估过程中收集到的定量和定性信息,使用统计软件或定性分析技术确定社区未来的趋势、模式,为社区规划和决策提供扎实的信息。
  三是完善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建设。制定让不同利益相关者(包括社区成员、社区社会组织、驻区单位等)参与评估过程的方法。建立密切关系、增进相互信任,创造条件让利益相关者参与评估的各个阶段,确保评估结果的包容性和广泛性。
  四是坚持基本的道德操守。基层干部在开展社区评估时,必须遵守基本的道德操守,尊重居民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尊重参与者的利益,负责任地使用数据,避免造成伤害。
  五是撰写报告技巧。基层干部要培养自己的写作技巧,以清晰、简明和令人信服的方式表达评估结果、结论,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针对不同的受众,如政策制定者、资助者、社区成员和利益相关者,适时适当调整报告内容,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加深人们对报告的理解。
  六是不断学习和调整。基层干部要随时了解社区评估与发展的新趋势、最佳做法和最新创新。基层干部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完善自己的社会网络,不断提高自己的各种技能,以便适应不断变化的社区需求和发展环境。
  通过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基层干部可以开展全面而有意义的基层社会评估,使社区有能力确定优先事项、利用优势、应对挑战,开展积极健康的社区建设,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
  (四)培养尊重和理解基层群众的同理心
  培养同理心是个终身过程,涉及培养特定态度、行为和技能。
  一是学会设身处地。想象如果自己正在经历社区居民正面对的事情,自己会有什么感受和反应。通过提出开放式问题,鼓励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邀请基层群众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
  二是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认知能力。广泛阅读小说和非小说作品,学习和理解不同的观点和经验,这有助于扩大基层干部对不同人的生活和情感的理解。培养正念和当下意识,让自己更好地适应周围人群的情绪和感受。
  三是做帮助他人的志愿者。基层干部要参与社区服务或志愿者工作,让自己了解不同的人所面对的不同的生活环境,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花时间反思自己的情绪和经历,以及自己的情绪、经历与他人的情绪和经历之间的关系。这种自我意识可以增强基层干部与他人产生共鸣的能力。要多与来自不同社会背景、文化环境和生活经历的人接触。参与各种对话,善于改变自己原先的假设,拓宽自己对社会的理解。以敏感性和同理心开展交流,即使自己不一定同意他人的观点,也要承认并认可他人的感受。努力理解并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增强自己与他人共情的能力。培养同理心是个持续的过程,需要耐心、实践和开放的心态。
  通过积极参加以上训练,基层干部可以变得更有同理心,更能与周围的社区居民建立联系并为他们提供支持,也获得他们对自己工作的支持。
  保持文化敏感性对基层干部有效与基层社区接触并增强其社区治理能力十分重要。一是文化意识。基层干部要投入时间了解自己所服务社区的文化规范、价值取向、历史传统,了解社区内部的多样性,包括不同的人群、习俗、习惯等,承认并尊重社区内的不同文化背景、身份和观点的多样性,避免由于自己的成见做出错误的判断或坚持自己的惯性思维,对各种不同观点和行为要表现出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要为基层干部提供文化能力、文化敏感性和道德素养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便在基层互动和社区计划编制过程中尊重文化差异,有效驾驭文化多样性。
  二是让社区居民中有威望和参与能力强的人参与基层各种活动。与社区能人合作,因为他们在特定文化群体中掌握社区的真实消息和私人联系。与值得信赖的人合作有助于缩小基层干部与特定文化群体之间的社会和文化差距,并与那些难以接触的社区成员建立起相互信任的融洽关系。
  三是培养自己的灵活性。基层干部要认识到,文化规范和习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要使自己的工作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自觉调整活动方式和沟通方式,适应社区的文化背景和偏好。安排与文化相关并能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和优先事项的计划、服务和活动。在合适情形下,把文化习俗和传统融入社区计划编制中,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以此为基础对文化动态和文化背景问题开展分析,提高文化敏感性,消除社区内部的冲突或分歧。基层干部要探索解决冲突的文化规范及其规律,努力以文化上的适应性和互相尊重解决问题。
  四是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不断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估,检查偏见、假设和文化盲点。广泛征求社区成员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不断提高基层工作的文化敏感性和回应能力,以尊重社区文化特性增强社区凝聚力。
  (五)培养建设性对话和交流交融能力
  1943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8]
  建设性对话涉及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巧,这些技巧有助于在那些持不同观点的个人或人群之间进行有意义的、相互尊重的对话。
  一是秉承开放心态。以开放心态开展对话,充分考虑他人的意见。善于接受新观点,准备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新建议修正自己的观点。保持冷静,控制情绪,即便是面对分歧或冲突,也要坚决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坚决杜绝把谈话升级为激烈的争吵。在基层工作中,寻找观点一致的领域或共同的价值取向,是建立融洽的基层社会关系和共同点的基本功。这有助于弥合分歧,促进合作,找到解决方案。
  二是关注问题解决方案。要把谈话重点放在寻找建设性解决方案或妥协上,不要纠缠于过去的不满或指责。善于与他人合作,集思广益,探索潜在的行动方案。通过锻炼这些技能,即便是面对严重分歧或冲突,基层干部也能参与建设性对话,促进理解、合作和妥善解决问题。这些基本功可以培养尊重、同理心和坦诚交流的文化,为解决复杂问题以及在社区和整个社会中建立起更牢固的关系铺平道路。
  (六)提高面对突发事件波澜不惊的沉着应对能力
  基层干部要培养自己面对突发事件波澜不惊的沉着应对能力。
  一是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应通过培训提高具备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危机和社区冲突等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包括了解应急规程,知道如何获取资源和支持,做好在需要时迅速果断采取措施的准备。要有能力评估紧急情况的严重性和潜在影响,包括确定可能受到影响的弱势群体和重要基础设施,使自己能够确定应对工作的优先次序并有效分配资源。
  二是加强协调与合作。有效的应急响应需要政府机构、应急管理部门和服务机构、社区组织和志愿者等诸多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基层干部应培养与这些合作伙伴密切协作、委派工作和调动资源的能力,确保采取协调、全面的应对措施。
  三是敢于在压力下作出决策。紧急情况下,基层干部往往需要在压力下迅速作出决定。因此,基层干部应具备能够评估迅速变化局势的能力,根据现有信息确定行动的优先次序,作出优先考虑社区安全和居民社会福祉的正确决策。
  四是学会资源管理。在紧急情况下,只有有效分配和管理资源才能确保满足社区基本需求和持续开展应对工作。基层干部应能够评估资源需求,调动可用资源,并协调住所、食品、医疗用品和交通工具等后勤工作。应在紧急情况发生前、发生期间和发生后持续与社区保持密切联系,提高居民认识和信心,促进准备工作的开展,推动密切合作。与社区成员建立信任关系,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有助于确保社区成员积极参与,应对危机和风险。
  五是危机应对咨询和智力支持。紧急情况会对个人和社区造成重大心理和情感影响,基层干部必须为受紧急情况影响的人提供情感支持、危机咨询和心理健康服务,这样的情形需要专家的积极参与。在紧急应对阶段之后,基层干部在支持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涉及评估损失、为获得援助资金提供便利,以及协调恢复基本社区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有效地应对突如其来的事件,减轻灾害影响,加快社区复原。
  总之,必须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积极发挥基层干部的重要作用,时刻牢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扎扎实实练好做好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基本功。2024年4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政治能力、提高工作水平,真抓实干、积极进取、担当作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9] 。做好新时期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必须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能力、工作水平,营造一个牢记宗旨、执政为民、真抓实干、积极进取、担当作为的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不断增强基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