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抓手和举措,也是我国调整能源结构、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和重点领域。从近期看,推进我国交通节能减排需鼓励多种技术路线竞争发展、加快跨领域融合、积极引领变革的思路和举措。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能源革命低碳发展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因和燃油汽车相比具有节能减排综合优势而被视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载体,作为缓解能源环境矛盾、引领产业升级的朝阳产业,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欧洲国家陆续提出的燃油汽车禁售时间表,引发各方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定位、新能源汽车对我国节能减排的作用以及汽车产业与交通、能源行业融合发展的讨论。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第一大国,也是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在强化节能减排、引领汽车转型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立足我国国情,必须加快推广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推动汽车产业、交通结构、能源体系整体变革,这是构建未来高效、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
新能源汽车将加快全球能源和汽车产业发展转型,并推动我国交通部门节能减排向纵深发展
新能源汽车是当前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作为传统的燃油汽车制造强国,在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其主要的汽车生产厂商开始不断加快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发展。从技术路线上看,今后一段时期,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行业还将呈现持续竞争、并行发展态势。我国较早开始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一系列战略规划和扶持政策,在市场培育、产业配套等方面已实现了一定的领先。未来,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或将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提升我国汽车制造业总体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有望重塑城市交通能源体系。目前,以可再生能源、能源互联网等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革命方兴未艾,汽车行业与清洁能源、智能交通加快融合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将改变交通能源消费格局,加速城市交通能源供应体系从单一加油站向加油站、充电站、加氢站等多元方向发展。同时,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等不仅可以在负荷谷时充电,还可以在负荷峰时放电,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融合可以实现良好的削峰填谷作用。
新能源汽车可有效缓解交通用油、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增速过快压力。新能源汽车将加速交通部门“去油化”与“电气化”进程,有效缓解交通用油增长过快压力,减缓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为提升我国能源安全水平和加快节能减排工作发挥积极作用。根据乐观估计,到2020~2025年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有望取得突破,可基本实现油电平价,电动汽车行驶里程有望达到500~600公里,届时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将开始全面替代燃油汽车。
我国交通部门节能减排面临的任务更加复杂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不仅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内容,制定了到2020年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比达到40%的发展目标,而且出台了一系列购置、停车、财税等优惠政策,以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但与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普遍饱和相比,我国正处在汽车快速进入家庭阶段,深化交通部门的节能减排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一是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短期内难以发挥规模替代作用。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由于新能源汽车在行驶续航里程、电池寿命、安全性、配套设施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整体上还不具备竞争优势。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50万辆,保有量超过100万辆,但在汽车总产量和保有总量中的比例分别只有1.8%和0.5%,并且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伴随我国汽车向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加快普及,以及财政补贴政策逐步退坡,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二是我国客货运输体系效率水平不高,在交通运输结构等方面差距更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方面,我国已经建成世界第二的铁路网络,但铁路运输占货物运输的比重仍显着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甚至出现逐年下降趋势。公共交通体系方面,我国主要城市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出行分担等方面,与东京、纽约等发达国家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是汽车产业整体大而不强,实现赶超跨越面临一些挑战。尽管国内一些汽车厂家也制定了积极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但主要集中在乘用车领域,载货汽车电动化和替代燃料发展仍相对缓慢。考虑到我国现有汽车生产能力仍以燃油车为主,而道路运输用能的60%以上又集中在载货汽车,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低碳化、智能化、信息化转型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面临挑战。
立足国情、多措并举、长短结合布局我国交通节能减排工作
要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重的发展方针。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燃油汽车技术进步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竞争将持续存在,考虑到我国现阶段汽车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层次丰富,必须把节能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要针对载客和载货汽车,建立燃油经济性领跑者制度,推动汽车能效尽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要完善基于汽车能效水平的激励约束政策,引导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消费,鼓励节能汽车尽快普及。
鼓励新能源汽车多元化竞争发展。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整体处于群雄逐鹿的起步阶段,在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等各个环节都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我国应在提高产品技术和质量门槛的基础上,鼓励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多种技术路线竞争发展,避免过早出现“路径锁定”。在稳定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期的同时,通过建立补贴、标准等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引导汽车全产业链技术水平创新进步。鼓励信息化、智能化优势企业与汽车产业融合发展,在灵活制造、租赁共享、电网汽车储能等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把发展公共交通与高速铁路作为交通能源革命和节能减排的基础前提。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汽车在能效和污染物排放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要根本解决我国交通用能过快增长、城市拥堵、能源安全等矛盾,必须把交通结构优化放在首位。要发挥我国人口和经济活动相对集聚的优势,从源头上减少机动化出行需求。在城乡一体规划中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公共交通成为居民日常出行的优先选择。
能源产业发展要适应和引领汽车产业变革。我国现有交通能源供应体系主要围绕燃油汽车建立,在汽车技术加快变革的形势下,交通能源供应体系面临巨大的投资浪费和资产沉没风险。要适应交通用能“去油化”“电气化”发展趋势,全面停止新建炼化、煤制油等项目,避免加剧汽油柴油失衡过剩的矛盾。要加快优化能源结构,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电力比重,发挥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节能减碳优势。要完善分时电价政策,加快出台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调峰调频的辅助服务政策,提升新能源汽车在终端市场的便捷性和竞争力。要鼓励能源企业参与建设运营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由能源生产商转型为能源服务提供商,引领汽车产业加快变革。
将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智能交通体系打造成我国对外合作的新“名片”。智能化、网联化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也是未来交通变革的重要内容和节能减排的新动力。我国应发挥体制优势,积极促成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已取得成果的加速融合,并推动其示范运行。可考虑在雄安新区建设高标准智能交通体系,积累跨领域建设、一体化运营经验,逐步形成中国智能交通运营管理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与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契机,将智能交通系统输出到相关国家,引领未来交通低碳、智能发展方向,使其成为我国继高铁、核电之后的另一张“名片”。
【参考文献】
1、《电动车的春天英国准备禁售汽油柴油车》,新华网,2017年7月28日。
(来源:中宏数据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