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包括石油在内的实体经济造成冲击,日前国际原油价格跌至每桶40美元左右的价位,6个月内跌幅超过70%。与此同时,国内石油市场也迅速降温,进入回落调整期。
一、金融危机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
1、金融危机造成石油需求下降
金融危机引发美国经济滑坡,2008年9月份美国工业产量跌幅创下34年来的最高纪录,美国经济显现的衰退迹象直接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前景,并造成石油消费需求下降。分别代表石油供应方和需求方的两大国际组织欧佩克(OPEC)和国际能源署(IEA)均调低了对世界石油需求的预期。欧佩克最新预测2008年世界石油需求8619万桶/日,比2007年增长1.4%,2009年需求为8668万桶/日,同比增长0.6%。国际能源署(IEA)对今年的石油需求预测与欧佩克相同,2009年的需求预测为8654万桶/日,同比增长0.4%。
由于需求下降的影响,美国石油进口下降、库存增加。2008年9月份美国日均进口石油862万桶,比8月下降13.5%,同比下降16.4%。2008年前三季度美国日均进口原油同比下降3.6%。
2、金融危机是国际油价下跌的重要因素
在金融危机不断加剧,纽约股市连续大幅下挫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实施7000亿金融救援计划,美联储力撑商业票据市场并不断向市场注入美元流动性,西方主要国家央行联合降息,但这些举措没能消除市场对美国及全球经济将陷入衰退的担忧,国际油价呈现大幅回落调整态势。
国际游资的活动也是造成当前石油价格暴涨暴跌的主要原因之一。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出现,使得国际游资对原油需求的预期减少,市场投机者撤离原油期货市场,助推油价下跌。
3、欧佩克的减产保价措施效果不大
针对国际原油价格的迅速下跌,欧佩克表示,其能够接受的最低油价区间在每桶70美元到90美元之间。欧佩克以减产来稳定油价的举措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欧佩克曾在2008年9月和10月两次宣布削减原油日产量,共计削减约200万桶,12月17日欧佩克部长级特别会议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将该组织原油日产量再削减220万桶,以遏制当前油价下跌势头。但从当前石油市场情况看,欧佩克减产对提升油价的作用十分有限,国际油价依然保持低位调整状态。
因此欧佩克如果进一步减产,除非减少量非常大,造成供应严重短缺,否则对油价的提振作用将非常有限。但大幅减产会使收入大幅减少,部分成员国将难以执行,因此近期该组织再次减产促价的可能性不大。
4、金融风暴给石油业造成资金压力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许多石油上游开采项目由于融资困难而延迟,许多规模较小的石油公司因缺乏流动性而陷入危机。在前几年供需紧张、油价高涨时期,国际大石油公司投资了一些勘探开发难度大、成本高的深海和非常规项目,目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造成的流动性缺乏会对这些大公司的现金流造成影响,使一些重大的石油项目因为资金问题而被推迟。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化,未来的一两年内,世界石油行业将出现新一轮大规模整合,这有可能会造成未来石油资源供应的减少。
5、国际油价回落调整
金融危机促使国际油价加快进入回落调整期。国际原油价格最低将回落至每桶50美元的价位,2008年全年均价将在80—90美元之间。从目前各方面的情况分析,每桶70美元很可能成为新的国际油价均价,估计2009年能够回落至这一价格,并将维持2年的时间,之后油价还可能再次上涨。
国际油价将继续回落调整至35美元左右的低价位,今年上半年仍将处于40—50美元的震荡盘整,下半年将开始回升至每桶60—80美元,这一价格区间可能成为新的国际油价均衡价格,并将维持一到两年时间。2011年之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步入新的增长期,油价可能进入新一轮的上涨周期。
二、对我国石油市场的影响
1、金融危机造成我国出口下降,经济增长减速,石油需求下降
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对美出口增幅已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由2008年第一季度的20.4%降至第三季度的12.4%。部分出口企业在订单下降和美元贬值的双重夹击下,利润降低甚至倒闭。受宏观调控和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在9%左右,同比回落2.4个百分点。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统计,2008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为3.65亿吨,同比增长5.8%。与2007年7.3%的增幅相比放缓1.5个百分点。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由于油价上涨每年要多支付几十亿美元用于进口石油。石油价格下降将有利于中国物价的回落,抑制通货膨胀。
2、国际原油价格下跌降低了炼油企业成本,使其生产经营好转
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将降低炼油企业成本,使由于成品油价格倒挂造成亏损的炼油业扭亏盈利,生产经营状况得到改善。就国内石油市场而言,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降,对我国石油炼制业的压力减轻,有助于缓解国内石油市场供应紧张的压力。此外,用油行业成本也将得到缓解,有利于航空业、运输业的长远发展,有利于缓解化工企业高额的原料成本与结构化调整。
3、国内石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调压力较大
受奥运期间车辆限行、增加进口保障市场供应和金融危机等影响,国内石油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国内成品油价格没有及时调整,使得成品油销售利润丰厚,加之对未来需求的预期普遍下降,导致地方炼厂降价促销,经营单位纷纷出货,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空间和压力增大。
4、金融危机对石化等下游企业造成影响,并将传导至上游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市场需求下降,国内石化化工产品价格出现“雪崩”,不少产品创出多年来的新低,甚至价格成本倒挂。从2008年7月到10月,国内石油化工产品价格下跌幅度多在30%-40%,不少产品已经回到了2006、2007年的水平。由于下游需求不旺,导致石化企业产量下降,库存积压增加,近1/3化工企业已停产,近70%企业开工率不足50%。国内各化工企业产品销售普遍艰难,大量产品涨库,导致流动资金严重匮乏甚至断流,企业经营困难,停产、减产面积不断扩大,化工行业进入景气周期下行通道。如果市场得不到扭转和复苏,通过传导机制,下游企业不景气将引致上游生产的萎缩。
三、对策建议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消费和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让资源更多地从贸易品部门流向非贸易品部门,矫正经济结构中资源配置扭曲的状况,推动中国经济由外需拉动向内需推动转变。
2、抓住时机继续深化石油价格机制改革
推动石油定价机制改革,理顺扭曲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改变当前的原油与成品油、批发与零售之间的价格倒挂现象。继续深化燃油税改革,实行多用油多交税,使之成为推进市场调控和节油的有效经济杠杆。在价格机制的改革中,要注重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与国际接轨的条件,而不是将国内成品油价格简单地和国际接轨。另一方面,为了最终实现油价定价机制市场化,要同时加快推进石油市场主体多元化的进程,建立一个具有充分竞争性的国内石油市场,为价格机制市场化做准备。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可先在中下游领域试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适当放开石油进口权限,按照市场条件优化选择参与者,政府制定规则,实行监督与检查。
3、增加国际石油市场的话语权
在国际石油贸易中力推人民币作为原油交易的结算贷币,以增加人民币在国际石油定价中的权重。
加强我国的石油储备体制建设。石油的库存多少与石油价格之间存在着相当紧密的联系,与油价走势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库存具有稳定油价的作用。利用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度降低,供应能力相对过剩的有利时期,加快国内石油战略储备建设步伐,扩大石油储备规模,为危机过后世界石油价格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做好应急准备。
放宽有关政策,鼓励企业在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行为,以规避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
4、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在经济全球化下,世界各国的能源供需和能源安全相互依存,应对金融危机对世界能源产业的挑战,妥善解决能源供应和安全问题,需要世界各国的合作和交流。
5、着眼未来,坚持做大作强主营业务
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石油行业的影响是有限的、可控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有丝毫的大意。建议国内的石油企业从长远方面来考虑自己的投资方向、投资重点,讲求投资效益,选择投资方式。
油气勘探往往需要六至八年才能形成产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石油企业不应因为国际金融危机或一时的市场波动,降低对主营核心业务的投资。
6、抓住机遇,实现油气资源的全球整合与配置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石油集团加强海外资产收购带来机遇,应适时加大利用国外能源资源力度,加强资源国际合作,积极审慎参与海外能源资产间并购。
加快天然气资源引进步伐,利用国际天然气价格走低的有利时期,签订长期合同,加快大规模利用海外天然气相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使我国利用国外天然气资源能力跃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