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城乡统筹,力争长三角地区均质化发展
2008-12-19 14:37:00
 

长三角地区包括了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这两省一市是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这个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科教文卫发达、经济实力雄厚;这个区域国土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占全国的11%GDP占了全国的22.5%,财政收入占全国总量的31.5%。长年累计吸引外资占到全国总量的35%以上。全球经济动荡,对长三角地区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回想30年的改革开放,曾经出现过多次的通货膨胀或货币紧缩的情况,我们成功应对后,国民经济都会迈上一个新台阶。这次战胜了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也必定会升上一个新台阶。

《指导意见》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长三角一体化”的概念,表明这一概念从学术研究层面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也表明中央从制度层面对20多年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肯定。这为长三角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讲的均质化发展,就是要求两省一市进一步破除行政壁垒,促进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避免和消除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整个基础设施和社会管理的均质化,在发展过程中解决好民生问题,加快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确保整个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能人人共享。

 

一、长三角扩容,机遇与挑战同在

  

长三角扩容成为其内在发展需求,苏北、浙南的加入正逢其时。经历多年高强度开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已成为长三角的稀缺品,苏北、浙南的加入是区域资源互补、产业联动和生产要素互动等内生需求。这也为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统筹城乡发展,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构建完备的城镇体系,完善和提升各类城市功能,提高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带来重大机遇。

  与此同时,长三角扩容也给地区内均质化健康发展带来挑战。对于长三角地区来说,较大范围的农村仍然是弱势区域,尤其是在扩容后,提高长三角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行之有效的途径是实行城乡统筹。长三角地区总体经济实力雄厚,城镇化水平高,实现城乡统筹具有特殊的优势,有效克服弱势地区制约竞争力的“瓶颈”与“短板”,这是长三角地区社会与经济均质化发展不可逾越的、责无旁贷的重要工作。城乡统筹的重点应放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强化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要积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通过单位、企业对口帮扶等途径和资金、项目支持等手段,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应按照机会公平、权利平等的原则,在长三角地区率先改革分割城乡的体制机制,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改革,使农村劳动者与城市居民在居住、就业、转移等方面享受同等的机会,在维护土地、房产等财产权益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在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在财政支持、金融服务、投资优惠等方面享受平等的待遇。

  长三角地区的发达城市,要立足国家战略,站在全局高度,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和经济辐射功能,有效地服务长江三角洲全地区,尤其是弱势地区。长三角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区产业能级有差别,土地供给总量和需求结构也不同,发达城市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土地资源供给有限;而发展中城市和地区的土地资源充裕,环境容量大,因此在地区内异地联合共办开发区,打破行政区划疆界,以项目为纽带,创新异地联合体制,有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长三角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产业转移的空间布局起到重要的导向和互补作用,同时也为长三角地区的发达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关键性的生产要素,即成为制约发展瓶颈的土地资源。为此,在长三角地区内,在总体上建设用地不增加和农用地不减少的前提下,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方法,实行占补平衡,对于盘活建设用地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具有制度创新的典范作用。也为今后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带头示范作用。这一思路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

  

二、世界级城市群需要实力强劲的中小城乡支撑

 

  长三角地区走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前列,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对中国其它区域如环渤海、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起到一种带头示范作用。而《指导意见》的出台本身就是对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肯定,是一个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世界级城市群一定需要实力强劲的中小城乡支撑,《指导意见》中要求进一步增强中小城市实力,完善服务功能,对长三角县域的城市化是一种鼓励。这对长三角县域经济拓展发展空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对城乡统筹均质化发展也是一个永续的动力。长三角主要城市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之一,而对于一些县来说这方面优势比较明显。县域经济环境优势有余而工业竞争力不足,应该在长三角转型期依托大城市,着力发展为大项目做配套和服务的产业,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科研实力。

  城乡统筹发展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从各自的优势出发,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依赖,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繁荣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它把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是农村城市化。农村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具体说,农村城市化就是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传统的农村文明向现代的城市文明转化的一个社会历史进程,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更是世界级城市群必须的承载腹地。

    城乡统筹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城乡一体化。具体来说,就是要切实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与城乡分治的二元体制,把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就是要彻底改变过去重城市轻农村和城乡分割、城乡差别发展的传统观念和做法,摒弃先工业化后城市化,先城市建设后农村建设的传统发展战略,实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新战略;就是通过体制创新和政策调整,消除城乡之间的分离,给城乡居民相应平等的发展地位,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收入分配等方面实行统一筹划,形成城乡互促共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促进长三角全地区城乡统筹均质化发展,将无数的中小城乡打造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目前,长三角地区联动和城乡统筹发展已经具有良好的基础。两省一市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机制,并在交通、科技、环保、能源四大重点领域的合作交流上取得了积极进展。特别是围绕区域大交通体系建设、生态环境治理、自主创新、信息资源共享、区域旅游合作、区域规划、能源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合作、诚信体系建设等九个方面,两省一市深入开展了专题合作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实施中小城镇倾斜发展战略

世界许多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这一时期城乡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一体发展。正确处理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就会持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片面追求城市化而忽视农村发展,就会导致城乡差距拉大、工农关系扭曲、社会矛盾加剧,到后来严重阻碍现代化的进程。

    推进城乡联动,就要求我们坚持“一手抓城市、一手抓农村”,把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政策制定、力量部署和体制设计中始终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安排。一方面,要抓住城市化这一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及经济社会全局的牵引作用。要按照大都市的发展要求,拉开城市框架,增强城市对农村人口转移的承载能力;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缩小城乡空间距离,促进城市先进产业向农村转移,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覆盖,促进我市优质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努力促进城乡全面繁荣,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当前农村发展普遍存在三大矛盾不容忽视。一是农村劳动力富余与耕地不足之间的矛盾。以宁波为例,2007年底,宁波总人口达500万人,耕地总面积21.1965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04公顷,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耕地的不断减少,农村劳动力与耕地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矛盾。2007年以来江苏农民的增长情况虽略好于城镇居民,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自九十年代以来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农民与城镇居民收入之比从1990年的11.66扩大到1995年的11.71,继而扩大到2000年的11.892007年上半年已表现为12.21。三是城乡居民不同待遇的矛盾。由于受历史的和现实的、主观的和客观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往我们在处理城乡居民关系上,还普遍存在着重市民轻农民的现象,城乡居民地位不平等,待遇差距大,矛盾比较突出,如城乡间不平等的劳动就业制度,不平等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平等的户籍制度,不平等的农民工管理制度等。

我们要实施中小城镇倾斜发展战略,就是要在城乡统筹发展思路上实现五个转变:即城乡建设和管理由城镇化水平向城市化方向转变;由传统的粗犷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阶段性突击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管理重心由中心城区逐步向镇村延伸转变;建设重点从以标志性项目为主向功能性公共设施建设转变。

我们要实施中小城镇倾斜发展战略,就是要在城乡统筹发展实施途径中主要在四个方面发力:一是要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形成新的城镇扩展机制,完善城镇网络体系;二是要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三是要努力通过全员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加强农业的基础作用,发展都市农业;四是要建设现代化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工业园区,提升工业化,推进农村城市化。

我们要实施中小城镇倾斜发展战略,就是要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突出“规划也是生产力”作用。具体措施是:统一编制市域布局规划、城乡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用地规划,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和资源布局,实现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积极建设城镇型新农村,抓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推进农村社区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公共设施对接联网,尽早实现村村通硬化公路和公共交通;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登记制度和就业服务体系,为更多的农民在接受技能培训后向城镇转移、实现转岗转业创造条件;提高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覆盖面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通过着力城乡统筹的一系列措施,努力改变长三角地区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农村支撑城市、城乡共同繁荣的新格局。自觉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真正实现长三角地区社会与经济均质化发展,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奠定扎实的基础。

 
 
  • 标签:长三角 城乡统筹 
  •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