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的科学发展之路
2008-3-12 13:50:00
 

一、创新发展战略模式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至少有10年左右,落后于国内发达地区有20年左右。投资不足、经济总量太小、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低、综合环境质量差,改善环境条件、实现协调发展因经济实力薄弱而力不从心,是今后面临的长期困难。没有新型工业的较快发展,克服这一困难将是一句空话。以发展新型工业为主导,正确处理转变发展方式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关系,是全省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的基本保证条件。

未来10—15年,甘肃经济发展应当以实现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目标,坚持以发展工业带动整体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原则,走新型工业富民强省的道路。推动传统工业体系向新型工业体系转变,是甘肃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核心。工业体系革新的重点是:以发展新能源产业为战略突破口,塑造新的产业优势,实现集约化增长,带动全省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和经济较快发展。

二、调整和革新现有工业体系

甘肃现有的工业体系是在国家计划经济时期和甘肃的特殊省情条件下以建设传统工业来满足国家需要、改造极端落后的农业经济的一种过渡型体系。在新型工业化时期,这种以资源型重工业为主导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工业体系在国内外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的大环境中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并且省内的资源保证能力也在迅速下降,工业自身发展受到多重条件限制,更难以带动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种传统工业体系只有过渡为以技术密集行业为主导的、高技术工业占相当大比重、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新型工业体系,才能实现富民强省的目的。甘肃现在正处于工业体系改造、提升、革新的关键时期,但进展过于缓慢,主要原因是投资环境太差,难以吸纳大量投资来改造传统工业行业和建设新型工业行业。

甘肃现有的工业体系既存在着发展潜力有限、竞争力不足、经济效益差、环境污染严重的缺陷,又具有在近、中期内支撑全省经济较快发展的主导作用和向新型工业体系过渡的桥梁作用,因此,新型工业体系取代传统工业体系的转变,只能以促进现有工业体系继续较快发展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主旋律,在发展中因势利导地对现有工业体系进行调整、改造、提升、革新,使新型工业体系合乎规律地在传统工业体系中成长壮大。

甘肃工业的支柱是能源、原材料产业,多种能源资源特别是新能源资源的组合优势较强,能源产业在区域产业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和非常关键的地位。革新工业体系,必须以发展新能源产业为战略突破口,首先调整和革新能源结构,以大规模发展新型能源产业带动工业体系和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在全国率先实现能源革命目标,进而带动实现新型工业化目标。

革新工业体系的战略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在现有的工业各行业中,选择能够在未来时期实现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新增长点,将其发展成为新型工业体系的支柱行业。以下行业有条件发展成为新的支柱行业:①以核工业和风电、太阳能等为主的新能源产业;②装备制造业;③农产品加工业。

2)以大规模发展核工业、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及水电产业为主,同时加快传统能源产业改造,优先革新能源产业结构,建设先进的能源产业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能源产业的清洁化、现代化,在实现本省能源供需基本平衡的基础上,较快扩大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外送规模,形成以新能源为主的产业优势。

3)以合理发展与加快转型相结合的原则,继续发展有优势的石油化工、传统能源、有色冶金、黑色冶金、机械电子、农产品加工、医药等传统工业行业,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4)在传统重工业内部培育、发展有远大前景的高新技术项目和产品,使之较快成长为高技术的骨干企业、分支行业或支柱性行业。其中,依托原材料产业基础条件的新材料产业有望发展成为高技术支柱产业。

5)持续改造、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组织,提高工业的整体配套水平和综合效益水平。

6)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三、甘肃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

1)主导产业。工业是全省国民经济的主导领域。在工业领域,新能源产业有条件成长为主导行业。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以新能源产业的更快发展带动新型工业化应当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2)区域分工地位。2030年以前,甘肃在全国区域分工体系中能够占据的优势分工地位,应当是全国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核工业基地和能源结构优化、转换的示范基地,同时保持和增强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工业基地的地位。2030年以后,在高科技产业获得巨大发展的带动下,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轻型化和经济社会的高度知识化、信息化,成为有区域特色的知识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基地,能够形成的全国性优势产业主要有风能和太阳能产业、核电、核聚变能开发、新材料、数控技术、生物工程等。

3)发展路径或发展方式。甘肃未来的发展方式,应当是依靠国家政策的特殊扶持与本省战略模式创新相结合,即在国家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的支持下,顺应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选择世界和全国在未来需要大力发展、加快发展而甘肃又有条件发展的新兴产业,主要是以新能源为主导的高技术、高加工度行业,制定和实施创造性的地方政策措施予以扶持,形成快速发展和较高赢利的优势产业群,带动全省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实现区域经济振兴。

四、总体发展思路

1)坚持以新型工业富民强省的战略原则,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型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工业体系革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二、三产业有效吸纳农业劳动力转移,遏制农业过度开发,减轻以干旱、缺水为主的环境压力和过重的农村人口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科学发展目标。

2)工业发展以核工业和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为战略突破口,优先建成以核能、风能、太阳能、水电为主体,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清洁化改造为辅助的新能源体系,用大约20年时间即到2030年前后,实现能源生产清洁化、能源结构新型化、能源产业现代化,在全国形成能源革命的独特产业优势,带动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到2020年,全省水电装机达到600万千瓦,风电1000万千瓦,核电和太阳能发电分别达到500万千瓦以上,包括核电在内的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600万千瓦以上,占发全省电装机总量的65%以上。2030年基本实现包括电力在内的能源工业新型化、清洁化、现代化。

3)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增长的支撑下,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广泛使用新能源发展资源加工业,扩大利用周边的陕西、内蒙、宁夏、新疆、青海、西藏等省区和中亚、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的重要矿产资源和其他资源,强化传统能源、原材料产业的改造和提升,提高产业加工水平,相应地提高区域的科技和教育水平,形成稳定的产业深加工优势,发展污染少、效益高、技术先进的化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原材料产业,同时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建成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和新材料产业基地。

4)以信息化推动发展石油化工装备、核工业装备、电力和电器设备、军工设备、汽车、电子、环保设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医药等产业,形成多元化、高加工度和高度信息化的新型工业体系。

5)发挥工业带动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主导作用,提高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

6)更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7)实施符合国家总体要求和适合甘肃省情特点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工业开发向条件优越的重点地区聚集,形成以下几种重要的产业密集区:以兰州、白银为核心的中部城市群;以天水为核心的陇东南城镇群;河西城镇群;以平凉、庆阳为中心的陇东城镇群。

8)采取综合性措施,持续改善投资环境,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太差之间的矛盾,形成环境友好型经济体系。

五、注重借助国家的力量发展本省经济

甘肃是一个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开发建设难度很大的省份,在战略上要注重借助国家的力量发展本省经济,逐步增强本省在国家整体发展中的地位和功能。

甘肃位于我国的地理几何中心,是联接内地与西部边疆的战略通道和国家开发建设内蒙、宁夏、新疆、西藏、青海等边疆和边远省区的战略后方基地,在西部广大地区的建设、发展中发挥着交通通信枢纽、商贸流通中心、物资的供应和转运基地等重要作用。甘肃又是国家政治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地区,是抵御国际三种势力(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渗透,维护祖国统一和主权安全,应对西部边疆地区可能发生的突然事件的战略纵深区和战略屏障区,在突发事件、复杂事件中,能够发挥战略后方支持前沿地带的保障功能。甘肃的整体发展状况,特别是许多重大基础设施,如平战结合军地两用的大型航空货运机场、专用铁路、战备公路建设,战略物资通道与储备空间建设,地下快速运输通道建设等等,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复杂事件的经济和社会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国防建设和保障国家政治利益的重大意义。因此中央对甘肃的支持,不仅关系到甘肃本省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和社会稳定,也直接关系到西部地区甚至国家整体的建设、发展、政治利益、国防安全等战略目标的实现。

甘肃又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地区,西北沙漠化的遏止、黄河和长江上游地区水源涵养林的保护、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等,大部分的工程项目都需要在甘肃境内实施。甘肃的生态环境得到重大改善,就能够对全国的大范围区域发挥屏障功能,使之少受沙化、水土流失、干旱、洪涝等灾害侵袭。因此,甘肃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应该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来制定和实施。

甘肃在实现国家整体发展目标中发挥着特殊的区域分工作用。建国以来,甘肃一直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电子工业基地,在开发西北、改变极端落后的传统农业经济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家实现新型工业化目标的新时期,甘肃仍然发挥着能源原材料基地的重要分工职能,并且有条件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和核工业基地,在全国范围发挥能源结构优化、转换的示范基地或能源革命示范基地的作用。甘肃作为潜力巨大的新能源基地,与陕北、宁东、新疆、山西、内蒙等传统能源基地可以形成战略性的互补关系,有效带动示范全国的能源革命,跟上世界能源革命的潮流,从而对全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战略影响和战略支持作用。

甘肃在以上几方面主动发挥区域分工职能,努力争取国家对发挥这些功能的认可和支持,形成“依靠国家发展、发展适应和影响国家”的良性循环。

六、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甘肃的资源前景未可乐观,实现产业体系转换和经济繁荣的最大希望不在自然资源而在教育和科技。全省战略模式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卓有成效地发展现代教育和科学技术,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提高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和竞争能力,将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和人才优势。在环境承载力脆弱的地区,要通过发展各类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造就知识型和竞争型劳动力,将环境难以承载的人力、人口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尽快恢复生态平衡。要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将城市和城镇密集区建设成培养和大量吸纳知识型劳动力及各类人才的产业聚集区,主要依靠人的知识、才能,逐步扩大开发利用省外、国外资源,发展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知识产权在自己手中的二、三产业,并使这些产业逐步取代传统的资源型产业。

甘肃在科技方面具有相对性的优势,继续增强这些优势并使之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是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的主要推动力。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和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省域创新体系,组织重点创新工程,改造和新建一批具有学科特色和产业优势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型企业试点,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特色产业优势的重点创新基地,同时扩大、深化技术引进和技术合作,掌握支柱行业、战略性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工业体系革新和大规模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需要,调整科技研发的体系结构,在发挥原有优势的同时,加强新能源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和环境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强化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力度,形成以新能源为主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在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领域的主导作用,以及在重大科技专项实施、重点科技领域攻关中的保障作用和在激励企业自主创新领域中的引导作用。完善对创业期企业的孵化政策,加强对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引导,支持建立专业技术孵化体系。            

 
 
  • 标签:甘肃 发展 战略 
  •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