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剩余时代的来临!(二)
2001-7-24 15:55:00
 

(二)调控方式由约束需求转向创造需求

    短缺经济背景下,宏观调控主要解决的是补充短线和增加供给问题。面对短缺下特有的需求膨胀,调控方式只是单纯约束需求。只要收紧“规模闸门”,即可总体把握宏观走势。在剩余阶段,供过于求成为宏观总量的常态,市场约束使投资收益出现呈现递减效应,实业投资需求明显减弱;同时高新技术时代,开拓新的增长领域需要高聚集度资金的支撑,单独企业调整结构、自我发展的需求受到抑制。1997年已出现投资信贷低于控制规模的现象。因此,宏观调控面临的已不是单纯约束需求的问题,同时还是如何创造需求,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问题。

    1、对高科技产业进行高密度的资金投入

    保证对高科技产业高密度的资金投入,必须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宏观调控关键应转变投资观念:政府投资的投向更重要是起到一个指向作用,而不象以往国家承担全部的投资。高新技术的投资效益更重要地表现为投资的规模效益,国家一定规模的资金投入已保证了某一项目的资金收益水平,在资金出现剩余的背景下,各类资金很自然地趋同国家资金的指向。因此,可以股份制方式筹集高科技产业资金,按投入资金多少来分配收益。

    2、创造需求的重要途径是调控存量需求

    在目前形势下,单纯全面放松银根需求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政策效应。政府应把握当前有利的宏观形势,加快“抓大放小”步伐,以资产为纽带,加强企业兼并和企业联合。在剩余阶段,由于结构调整在增长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存量需求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调控重点也应由传统的增量需求转为存量需求。资产重组是调整存量需求的重要手段,通过企业兼并、破产,一方面及时淘汰了无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活化”凝滞的剩余资源,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3、从失衡的城乡消费结构寻求需求

    目前大量生产能力闲置,与消费需求中城乡消费结构失衡有直接关系。在城镇排浪式的消费过后,企业产品无法继续波及广大的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1990年的46.37%下降到1996年的39.38%,出现了消费品市场城热乡冷的不平衡增长局面。宏观调控应解决两个问题:

    1)加强农业投入,确保农民继续增产增收。尽管1995年以来农民人均实际纯收入增长明显高于比城市居民,但1997年的末的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中,城镇居民仍占据80%以上的份额,目前城镇居民人均结余购买力为农民的50多倍。

    2)调节城乡消费品结构。住房消费是关键性的因素,农村收入过多地用于住房,沿海地区农村住房已更新几轮,而城镇除象征性的低廉房租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住房消费。这也是导致城乡市场过热过冷的原因。目前推进城市房改的决定性一步,是取消无偿的住房分配制度,这样才能保证住房顺利实现商品化,真正形成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三)防范金融风险成为宏观调控重要内容

    1997年国际国内对金融风险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宏观调控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对企业基本上延用了“短缺”下的资金供给制,造成企业高度负债。进入剩余阶段后,企业竞争加剧造成的产品积压,生产闲置等效益下滑则直接表现为银行不良资产上升;另一方面金融管理延用了“短缺”下的计划体制,金融发展只表现机构增加和规模扩大,鲜有制度性创新,金融机构缺乏强烈的外部监督机制和内部自律意识。在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目前应明确:

    1、支持企业战略性改组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保障

    金融风险是企业微观经营问题在宏观上的反映。企业资产存量重组过程也是信贷资产存量不断优化的过程,积极主动支持企业战略性重组是防范金融风险根本保障。目前企业购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缺乏购并资金,建议商业银行设立“购并贷款”科目,把扶持优势企业的购并做为支持企业重组的突破口。同时应充分估价企业改组中由于破产、兼并对金融资产造成的短期震荡,在连续几次降息的政策背景下,有可能影响到银行对储户的支付能力,政府应研究必要时候以国家信用的方式向银行注入资本金的可能性。

    2、加速完善和发展资本市场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措施

    剩余条件下,单一的间接融资方式已无法满足经济增长的客观需要,无效需求过量占用资金,已严重影响了有效需求的正常需求。资金循环不畅必然危及银行信用基础,加大金融风险。目前加速发展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是资金有效融通的客观需要,资本市场本质上并不是在制造风险,而是有利于防范风险。1997年的股市膨胀是资本市场不完善反映。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证券法等法规,确立资本市场发展的法律基础。同时严肃金融纪律、规范金融秩序,加强银行、企业及股民的风险意识。不能由于股市的不规范问题而影响资本市场发育。

    

    四、1998年经济运行趋势判断

    

    (一)总体上呈现“高谷底、低峰值、长周期”波动规律

    剩余阶段,有效供给能力得以迅速扩展,很难再现短缺瓶颈造成的增长速度急速滑坡,具备保持较高速的能力,呈现“高谷底”的特点;同样,由短缺造成高利润,进而引发投资过度膨胀的可能性也逐渐消失,明显消除了过高的波动峰顶。呈现“低峰值”的特点。

    剩余阶段,在居民温饱和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消费波动已基本独立于经济波动之外,并在较高水平上保持了平稳增长。由于我国在较长时期内将处于高储蓄的“平台期”,也为投资的快速度增长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来源,经济波动将出现稳定的“长周期”。日本及“亚洲四小”曾将10%左右的GNP年均增长保持了20年左右。

    1998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上将呈现“高谷底、低峰值、长周期”剩余经济特有的波动规律。

    表:各年GDP可比增长率(%

   

   

            

    (二)经济增长趋势判断

    1、投资需求略有所升

    1998年促使投资上升的因素是:(1)考虑目前的企业经营和职工就业状况,1998GDP增长率不应低于9%。根据相关性测算,在其它因素不发生大的变化情况下,199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现价增长率应不低于15%。在目前的宏观环境下,15%的投资速度应不算过高,“六五”至“八五”的投资速度都16%以上。在充分认识1997年的“剩余”特征后,政府已改变单纯约束需求方式,1997年三季度后,投资增长已有所加快。(2)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将明显回升。1998年地方政府将进行换届,年富力强的新领导集体,将会使地方经济出现新的生机。尽管市场约束在不断强化,但“换届”因素对投资的影响应是明显的。

    使促投资回落的因素:(1)剩余条件下,较难寻求合适的投资点。真正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增长点还未形成。(2)由于国内企业竞争处于劣势,投资需求形成的技术性投资更多地泄漏于外国企业,投资对国内企业的拉动作用受到了制约。

    总体上,1998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将高于1997年,在16%左右。

    2、消费需求稳中趋降

    消费需求平稳增长是剩余经济下的重要特征。在此大的格局之下,1998年消费需求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供不应求的产品比重继续下降。1997年市场消费增长较快的比重主要集中在某些耐用消费品,前三季度家用洗衣机、吸尘器、电冰箱、房间空调器、电饭锅、彩色电视机、组合音响等家用电器增长8%-36.2%,而卷烟、自行车、电风扇、照相机等则分别下降率分别在0.8-11.4%之间。1998年无论是畅销产品需求量,还是厂商进一步让利能力均难以为继;(2)虽然已出台有利消费增长的降息的措施,但在供过于求的市场下,居民实际收入下降、下岗人员增多、在岗职工的防范意识等因素,都将会影响1998年的消费增长。

    受统计方法调整和月度基数等技术性因素影响,1998年前8个月的零售额增长率保持在7-9%的正常水平区域,9月份后零售额增长率将略有提高,全年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00亿元以上,名义增长10%左右,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9%左右。

    3、外贸需求平稳增长

    1998年出口增长的有利因素:(11998年外部环境有利我国出口增长。据联合国有关组织预测,1998年全球GDP增长率将由1997年的3.1%上升为3.4%,全球贸易额的增长率将由1997年的3%上升到1998年的10.7%。(2)由于世界出口产品价格将由1997年的-3.9%上升到1998年的4.2%1998年物价回落对创汇成本下降,将表现在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明显增强。同时,加快归还出口退税拖欠的进度、对机电产品出口给予政策支持等因素也将改善出口能力。(3199710月份开始实施的再次大幅度降低关税,是在取消减免税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进行的,1998年进口将明显增长。我国进口与出口有较大的关联度,即进口回升一般带来会出口增长。

    不利因素:(1)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后,出口能力有所恢复。由于其出口产品与我国具有同构性,有可能对我国出口产品市场形成挤占,进而影响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速度。但1998年这种影响不会太大:一是国内通货膨胀和较高劳动力成本,已基本抵消了本币贬值对出口增长的促进效应。二是出口产品市场的开拓具有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东南亚国家前几年退出的国际市场,很难在短期内重新夺回来。(2)对国内经济产生明显拉动作用的是一般性贸易出口。1998年一般贸易出口受增长基数和产品结构的制约,增长速度趋向回落,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就会较1997年减弱。

    预计199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在3650亿美元,增长12.5%。增长基数偏高和内需扩大可能导致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出现一定幅度回落,预计为1960亿美元,增长10%;外贸进口则由于降低关税税率及投资需求适度扩张的刺激,会在较低增长基数之上恢复增长,预计为1690亿美元,增长15%。外贸顺差约为270亿美元,规模较1997年有所缩小。

    4GDP速度

    从波动趋势看,1998GDP仍具10%的潜在的增长能力。综合三大需求的影响,1998年经济增长将略高于1997年的水平,GDP增长率在9.5%左右。

  

    (三)物价变动趋势

    

    本轮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及其制成品价格上涨,农业生产状况决定了物价基本走势。1997年主要农产品基本正常,同时粮食库存现居历史最高水平。粮食供求平衡,粮价稳定决定了1998年价格总水平仍将保持平稳。物价稳定还来自于各级政府“菜篮子”工程的保证,“八五”期间,中央对全国“菜篮子”建设投入高达30亿元,各级政府也对粮菜肉等项目投入大量资金,1998年仍将处于这些政策发挥效应的高峰期。

    1998年影响物价的不稳定因素,一是由于市场价格和仓容能力的影响,农民已调整种植结构,玉米等种植面积有所下降。有可能影响饲料价格,进而影响肉、蛋等副食价格;二是由于煤气、水、电、房租等价格普遍较低,近年国家加大了相关项目价格的调整力度。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类和居民类项目价格涨幅持续偏高。

    预计1998年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幅度分别为1%3%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