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体制条件和政策条件是多方面的,绝非某一个方面的体制和政策就可以支撑起高质量发展的。从其重要性来分析,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财税政策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以财税政策促进高质量发展,需要财税政策转型,跳出财税政策运用的路径依赖,包括经验的路径依赖和理论逻辑的路径依赖,反思和总结现有的财税政策实践和理论,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来思考和调整。
刘尚希认为,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时代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我国发展阶段的转换,即从高速度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刻理解和认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路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
刘尚希表示,高质量发展可以从正反两面来进行定义,包括宏观、微观、经济、社会等不同的维度。从正面定义高质量发展往往较为困难,但可通过反面定义,理出不属于高质量发展的内容,并努力改变这些方面,从而促进高质量发展。从全球发展经验和历史教训来看,至少有三点不属于高质量发展:其一,低技术含量的发展。其二,少数人富裕的发展。其三,与环境不友好的发展。也可以说,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陷阱。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落入到这三个发展陷阱当中而难以自拔。
“一些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低技术含量的发展状态,长期贫穷。发达国家虽然实现了高技术含量的发展,但贫富差距扩大的现实成为进一步发展的严峻挑战。工业化国家几乎都经历了与环境不友好的发展阶段,实现了一国之内的与环境友好的发展。但从全球来看,问题并未真正解决,只是把污染、垃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转移。”刘尚希认为,从这点来观察,在全球化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世界各国共同行动,相互协调配合,单一地现实一个国家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有了正确的发展方向之后,路径的选择就成为决定的因素。刘尚希指出,我国改革开放,通过市场机制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今,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则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摆脱依靠资源投入的增长方式,把创新摆在首位,强调发挥人的能动性作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短期看,可以通过一些政策措施来激励创新,如对企业研发行为的税收激励和补贴激励。从长期看,依靠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要重视人力资本和公共服务这两个决定性因素。没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和公共服务,要实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里,财税政策的基础性作用是不可少的。
就公共服务而言,要转变对公共服务的认识。公共服务具有公共福利性质,显然属于公共消费,但公共服务不单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而且是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努力、人人共享”发展模式的前置条件,是融合公平与效率的最有效方式。通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能扩大短期需求,稳定短期增长,更重要的是能拓展发展空间,积累人力资本,增加经济发展的新要素,同时促进机会公平,缩小能力鸿沟。通过公共服务发力,包容性的发展,与环境更加友好的发展就有了条件,财税政策促进高质量发展也就不会陷于空谈。
就人力资本而言,需要从社会层面来加深认识。人力资本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备要素,拓展发展空间,避免少数人富起来的发展,这需要人力资本的高质量积累及其平等化,这样才能在发展中促进机会公平。然而,市场经济内生逻辑衍生出来的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分配不平等问题,是隐匿的发展风险,这就需要通过发挥财税政策的作用来解决,事先加以防范。因此,财税政策的重心应转到促进消费的平等化上来,使人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也就是人力资本积累更加平等,缩小社会群体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的能力鸿沟,同时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财税政策以促进消费的平等化为着力点,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来拓展发展空间,实际上以机制化的方式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夯实了基础。” 刘尚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