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星人视角”看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现代化进程
2019/10/8 15:46: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引起世界瞩目,“中国给世界带来什么”随之引发很多人思考。

  为了给回答这个问题找到思路,不妨设想:假如遥远的深空有一艘宇宙飞船在观测地球,飞船上的外星人会怎么看人类文明近70年来的发展变化?或许“外星人视角”会对理解“中国给世界带来什么”有所帮助。

  自从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后,世界的发展变化大多来自现代化进程。其中,占世界人口约五分之一的中国,70年来走过了一条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到77岁、人均GDP(按不变价计算,下同)增长70倍、GDP总量从占全球约4.5%到16%、现代工业能力从几乎为零到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发展道路。作为对比,同一时段,全球(含中国在内,下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46岁增至72岁、全球人均GDP增长约4.7倍。可见,近7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做到了什么?

  从“外星人视角”看,70年来,中国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最直观变化应该是空间格局的改变。

  1949年,中国人口为5.4亿,其中90%都是农民,只有约10%的人生活在132座城市中,那时中国的夜空是一片黑色中分布着零星亮点。

  2019年,中国人口近14亿,其中城市居民达到8.3亿,居住在672座城市中,城市的灯光使中国的夜空一片光明。

  70年时间,中国增加了540座城市和大约7.7亿城市人口。一个可比的数字是:2019年欧洲人口总数约为7.5亿。仅从城市化角度而言,中国相当于用70年时间新建出一个欧洲。

  城市的兴起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在中国的城市之间,运行着超过2.9万公里高速铁路,占全球高铁总里程60%以上,其客流量每年超过20亿人次。此外,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14.3万公里,约占全球40%;4G网络覆盖率约97%,网民总数8.5亿人;已有36个城市开通运行了近60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年客运量超过210亿人次,还有约8600公里线路正在43个城市建设。

  能够使空间格局发生上述变化的,一定是人的变化。只有能识字、能看懂操作说明书的劳动者才能实现空间格局的上述改变。这意味着广泛开展的现代化教育。

  70年前,中国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而2019年,中国的文盲率下降到约4%,其中多数是老年人。1949年到2018年,中国初中阶段毛入学率由3%增长到100.9%,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从1.1%增长为88.5%,超过世界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8.1%,近年来每年有700多万名本专科生和50多万名研究生从高校毕业,其中约三分之一是理工科毕业生。

  现代化教育的普及,赋予了中国人进行现代化生产的能力。70年前,中国处在“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境况,而今,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2010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就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位置。按世界海关标准编码(HS Code)前6位统计,全球5052种商品中40%以上都是“中国制造”,占据世界贸易量第一位。

  把空间格局变化和人的变化结合起来的,是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创新驱动”使中国的面貌正在向新一轮产业革命图景演进。移动支付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中国微观经济运行在高速流动的信息网络上。2018年,中国产生的快递包裹达500多亿个,超过所有发达经济体总和,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万亿元(约4.3万亿美元),占GDP规模的三分之一。

  中国在70年间做到了在面积约与整个欧洲相等的空间上,让规模与整个欧洲也差不多相等的人口实现了城市化,并且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做到了与高收入经济体相近的教育覆盖率,从而让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能够在中国蓬勃开展。

  中国是怎样做到的?

  一个面积巨大、人口众多的国家从贫穷落后发展到繁荣富强,需要持续投入资源。从经济学角度看,可以通过积累率表现出来,即每一年创造的国民收入中有多少被留存下来用于今后发展。中国国民收入中积累基金比例在20世纪50年代初大约为20%,到70年代末提高到大约30%,此后20多年保持在30%-40%之间的高位,2003年以后则突破40%平台上升到50%左右水平。显然,高积累率保证了中国能够一直保持投资强度,从而使得产业能够持续发展、财富能够持续形成。

  在保证资源持续投入的前提下,还要确保投入的方向正确,才能带来长期发展。在中国,五年规划是引导经济发展方向的一种重要方法。五年规划意味着每五年对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评估,并对接下来五年的重大项目、产业布局以及一些重要的比例关系(例如碳排放的下降程度)提出指导性安排。2019年,中国正在执行的是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而将于2021年开始实施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也正在调研与制订过程中。通过五年规划等方法,中国形成了一套让经济系统各部分之间能够协调并保持稳定发展方向的机制。

  以长跑为例,上述两方面相当于“补给充足”、“方向正确”,但要在不断变化的复杂地形上保持前进速度,还需要“技术水平”,即创新能力。中国正在建设的“现代经济体系”,是一个在“存量与增量”、“点与面”、“内与外”三方面关系上都有新定位的“大创新”。其中,存量创新的方向是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改造传统产业,增量的来源则侧重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点与面”的关系,注重提升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的整体性,使现代化的扩展能够“从点到面”。“内与外”的关系,则定位在促进中国与世界经济融合更加深入,让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过程都迈向更高水平。

  考虑到上述“长跑”的参与人数达人类的五分之一,则最重要的方面是要有稳定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能够组织起来的领导力量,在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可以做到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避免了领导力量不稳定导致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混乱,没有落入不同利益集团相互撕扯之中而导致国家发展失去方向的“去中心化陷阱”。

  中国将给世界带来什么?

  首先,中国将为世界带来巨大的新市场。中国有近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市场规模全球最大。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和10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能够在全球市场网络中成为一个新的“服务器”,为全球资源提供配置与对接机会,使全球市场网络形成“双服务器”格局。

  其次,中国将为世界提供新产业革命机遇。大数据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资源,而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无疑能够产生世界最大的数据生成量。2018年,中国的信息服务业同比增速高达30.7%,移动游戏、网络购物、网约车平台、旅游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等子行业增速达30%-50%,且每个子行业都诞生了一批“独角兽”企业。这是新产业革命的机遇之地。有研究预计,到2040年,中国和世界其他经济体彼此融合有望创造22万亿至37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相当于全球经济总量的15%-26%。

  最后,中国能够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如何变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如何弥合贫富差距鸿沟,使发展更加普惠平衡?这是今天摆在全人类面前的课题。中国基于自身发展经验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合作平台,不谋求在全球范围内建设统一的行为体,是可以让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的新型合作平台,对于人类文明面临的共同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来源:《欧洲时报》)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