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正在改变世界,也在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疫情暴发之前,“一带一路”建设在过去七年已形成一个内外联通的局面,主题词是联通;疫情之中,“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外融通横遭阻断,主题词是阻滞;疫情之后,“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外融通需要健康重启,主题词是重启。相信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将是在5月下旬召开的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之一。
一、疫情前:联通
从2013年秋天被提出至今,“一带一路”倡议(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已成为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新现象、新名词、新知识。相关书籍越来越多,我自己也贡献了好几本。有人问我,要了解“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应该读什么书?我推荐两本能够打通“一带一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畅销书。一本是英国作家彼得·弗兰科潘写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它的副标题是“两千年来始终主宰人类文明的世界十字路口”,一语道出“一带一路”的前世“丝绸之路”是洲际文明的大动脉,而且是世界性的。另一本是美国作家帕拉格·康纳写的《超级版图》,此书的副标题告诉我们“一带一路”的三大未来:全球供应链、超级城市和新商业文明的崛起。这本书的广告词是:全球版“一带一路”路线图,未来国家竞争力全景预测。这两本书描绘了当代中国人的全球视野和全球化道路,就是从“丝绸之路”到“超级版图”。而我把“一带一路”理解为中国的全球互联互通史的延续,蕴含着中国兴衰起伏的国运密码。
如果我们就用一句话,或者几个字,来简单概括中国几千年来的发展模式,可能就是内外融通。中国治国理政的理想是长治久安,要长治久安就得解决内忧外患,要解决内忧外患就得统筹内外两个大局。这是中国领导人一直在修习实践、寻求知行合一的一门大课。内外统筹解决得好,中国就国泰民安,反之亦然。当年汉武帝册封出使西域归来的张骞为博望侯,也是表彰他在统筹内外两个大局方面所作的贡献。所以,内外融通,是中国的国运密码。新中国建立以来,历代领导人都在统筹内外两个大局上下功夫。直到习近平主席把“一带一路”作为统筹内外两个大局、带动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的抓手和实践平台,进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成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根据以上国运密码的原理,“一带一路”兴则内外兴,反之亦然。如果大家想以最简单的办法了解“一带一路”内外融通的发展大略,可以查找2017年、2019年在北京召开的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资料,知晓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如何与对外推进“一带一路”结合在一起的。
那么,“一带一路”如何带动中国和世界共同成长?习近平主席曾在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用“打通大动脉”来形容“一带一路”建设。如今,“一带一路”大动脉的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和认知,呈现“万物互联竞自由”的形与势。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中亚最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中国的发展之翼向欧亚大陆延伸,进而形成陆上六大经济走廊;习主席在东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展之翼延展至海上,进而形成三条蓝色经济通道。其中,通往北冰洋的“冰上丝绸之路”将“一带一路”建设引向极地,但这只是早期“一带一路”建设的空间布局。现实和想象就是用来打破的。之后,中国又创造性地开发了“空中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也有专家在倡议“空间丝绸之路”或“太空丝绸之路”。在万物互联的新时代,尤其是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全球化新发展,“一带一路”将成为一个在海陆空天网的新空间中涌动的大动脉。这就突破了刚才我提到的《丝绸之路》和《超级版图》所描绘的现实和所预测的未来,是中国致力推进的一个内外联通的互联互通世界。
“一带一路”大动脉给中国的内外融通带来一个历史性的变化。从中国地图上,我们可以先找到重庆,然后从东西向和南北向看“一带一路”大动脉。首先看东西向:重庆首创了渝新欧铁路运输的中欧班列,此后中欧班列快速遍布全国,尤其是广西等西部沿海省区,打通了欧亚大陆,联通了中国腹地,形成东西向内外联通的“一带一路”大动脉。然后看南北向:还是起自重庆。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从重庆向南向北,打通从内蒙古一路南下,经中西部到达云贵滇的南北向大动脉,并连结东西向大动脉。这两条大动脉相互交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有力支撑了我国“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一局面是历史性的,意味着国家在做“十四五”规划以及地方发展开放规划时,都需要考虑融入“一带一路”大动脉。
在这条大动脉上,“一带一路”的使命和任务是心手相连。心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初心,手就是“一带一路”合作的内容框架,就是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还有民心相通。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就像一只握起的拳头。政策是引领,为大,用大手指表示;民心是针对每个人的,是最小的承受者,用小手指表示;设施联通是中国发展的经验,具有指向性,是食指;贸易是中国与世界的最强联通,是中指;资金是刚兴起的领域,还比较弱,是无名指。五指合拢,是一只看得见的手。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就是“一带一路”所处的市场环境和国际环境。
二、疫情中:阻滞
“一带一路”建设经过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内外融通的基本盘。我们本来以为“一带一路”建设就这样一路走下去了,不料却遭遇疫情的阻断。病毒的蔓延阻断了“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恶化了“一带一路”的内外发展环境,使得“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全球撕裂。如果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金字塔,那么疫情严重扭曲了金字塔的基本形状,导致“一带一路”痛则不通。从金字塔的基底来看,疫情直接危及全球人类安全,造成全球性恐慌。疫情的影响已经超过“非典”,引发种族歧视、民族主义、对全球化的敌视态度等,进而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从金字塔的塔体来看,疫情打击了全球发展,加剧了全球安全困境。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中美欧三大经济引擎一度停顿,G20国家首当其冲。疫情造成全球产业链断裂,全球股市、汇市、油市大动荡。全球12个主要行业中的10个,包括半导体、汽车、医疗设备等已经发生或正在酝酿进行部分产业链重组。从金字塔的塔尖来看,疫情考验各国应对治理模式,并涉及国家体制、政治制度、国民素质、意识形态和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在疫情大考中,合格的国家甚少。
第二个挑战是中美矛盾。美国总统特朗普将新冠病毒诬称为“中国病毒”。以此逻辑,“一带一路”也被扣上“病毒丝绸之路”的帽子。这表明,中美并没有因为疫情而缓解在“一带一路”建设上的矛盾,反而有加剧之势。其实,早在疫情暴发前,美国就明确反对“一带一路”,并推出“印太战略”予以制衡,阻击和抹黑“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中美关系化、中美关系“一带一路”化,形成负反馈。眼下,中国为恢复经济推出“新基建”,其溢出效应也将有助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新基建”。与此同时,美国则推出“蓝点网络”计划,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推出美国的“新基建”标准,挑战“一带一路”建设。
第三个挑战是崛起困境。“一带一路”让世界更好了还是更坏了?这是个时代之问。“一带一路”的本意是达则兼济天下,以内外共同发展的路径,来缓解中国的崛起困境。所谓中国的崛起困境:一方面要保持自身崛起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要改善和优化因崛起而给其他国家带来的安全困境。安全困境的意思很简单,你强了,我就感觉危险了,这是人之常情和国之常忧。在疫情暴发前,“一带一路”给世界共同发展带来了公共产品,这是公认的成就;但在消解他者安全困境方面,仍面临很大阻碍。西方从意识形态、价值观、地缘政治思维出发,质问“一带一路”是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是用来替代美国霸权秩序的“中国霸权秩序”,批评“一带一路”政策和项目缺乏透明度,在推进过程中实施“新殖民主义”,造成债务陷阱,破坏生态环保,加剧腐败。总体上,中国在全球的认可度和软实力均有待提高。而在“一带一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则面临地缘政治、政权更迭、政治斗争、恐怖主义、法律不彰、天灾人祸等各种风险。当前,疫情影响了中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能力、规划、节奏。疫情世界更像个潘多拉盒子打开之后的世界,激发和放大了各种负面效应,加剧了中国崛起困境。
三、疫情后:“一带一路”之重启
基于以上的困境叠加,“一带一路”还要继续建设下去吗?中国是否应该放弃“一带一路”,中国是否应该封闭起来,自成世界?当然不是!“内外融通”是中国的国运密码,“一带一路”是其当下体现,不会因为遭遇打击而停步。“一带一路”的“本职”工作,就是为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铺路搭桥。路不平,有人填;世界阻断,“一带一路”来填。世界的停摆,必然造成“一带一路”建设的停摆,疫情给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好处:一是有时间反思“一带一路”建设的初心、经验教训、轻重缓急,进行战略调整;二是有时间进行再设计,健康重启再出发,既要建设健康的“一带一路”,也要保障“一带一路”的健康发展。中国捐赠的防疫物资运抵意大利 (图片来源:sputniknews)中国捐赠的防疫物资运抵意大利 (图片来源:sputniknews)2020年3月27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办公室主任会议,指出“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持稳中求进,集中力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内发展大局和对外工作全局”。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坚定扩大对外开放,保障国际物流畅通,严把防疫物资出口质量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5月下旬,两会召开,共议中国在战胜疫情后的整体重启,“一带一路”健康重启再出发,自是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