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与破解之策──《2005年农村经济绿皮书》出版暨农村经济发展论坛专家发言摘编
当前有四大制约因素,会对今年“三农”产生较大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农民收入增幅比去年有所下降。
第一,今年我国的粮食价格会在高位上下降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上升的可能性。一是2005年全球粮食有望增产,库存将有所增加,世界粮食市场价格将呈现下降趋势。受世界粮食市场价格变动影响,我国粮食价格也会同其发生顺向变动;二是中国农民目前种粮的积极性比较高,播种面积在增大,如果天气没有大的灾害,今年粮食还会增产。粮食继续增产,必然带来市场价格的波动,引起粮食价格下降;三是改革开放以来,从粮食市场价格变动来看,从来没有一年粮食价格达到顶峰以后继续上涨,连续维持两年的粮食高价位。
第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消费品价格在上涨,严重侵蚀农民的收入。尽管政府利用各种手段限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但目前来看,化肥、农膜和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还是明显上涨了。生产资料涨价格上涨已远远超过了政府给农民的补贴额。
第三,政府支持农业的政策空间在变小。去年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农民受益是305亿元,今年27个省取消农业税也就是210多亿;去年是直补116亿,今年130个亿,增量也就是几十个亿。再加上种子和农机具补贴,总额不会超过去年。另外政府对农业的投入,由于特别国债发行减少,今年对农业的投入占国家总投资的比重不会降低,但绝对量不可能有增加。
第四,今年国家实行双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如果这些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或者继续加强,今年GDP要比上年有所降低。降低以后的直接结果就是,经济发展对全社会的劳动力需求量将比上年降低。根据计算,全国GDP每降一个点,社会会减少90万个劳动力需求。这样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就业和进城打工也会有困难。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应考虑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在粮食政策上,采取多收少进的调控策略。比如今年一旦小麦上市以后,国家粮库一定要增加收购,将增产的小麦从市场上转到库存中,以保持市场上粮食供求紧平衡,从而保障粮食价格在较高的水平上不下跌。少进就是今年尽量少进口小麦。
第二,就是进行结构性调整,比如玉米可以适当向外多出口一些,以调整国内玉米供求平衡。切忌不要在我国粮食出现供给持续上升的空间里大量进口粮食,这会造成国内供需求失衡,粮食价格大跌的局面。
第三,国家应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我国人多地少,仅靠种植几亩地的粮食和其他作物,不可能富裕起来,国家应该拿出一些财政资金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
第四,鼓励农民进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现在许多城市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或明或暗的限制农民进城打工。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在农民增收困难的情况下,一定要从政策甚至体制消除限制和歧视,鼓励农民进城打工,从法律上保护农民的权益,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的就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