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我国第一部有关新农村建设的蓝皮书——《城乡创新发展蓝皮书·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2006)》的新闻发布会暨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在社科院第一报告厅举行。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今天在由北京城乡创新发展博士研究会和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主办的《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2006)》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去年五中全会后,包括新农村建设一号文件提出以后,将近一年的进展,新农村建设进展快,效果好,可以说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和支持,各地都有行动。但是,新农村建设因为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几十年的奋斗,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也是长期的战略,要长期化,所以,刚刚进行一年,确实有一些出现的倾向需要注意。新农村建设在今后开展过程中要处理好、把握好六大关系。
第一,要处理好里子和面子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既要重视面子,什么叫面子?要修路、架桥、铺线,环境治理需要的。但是,在这方面同时,要注意它的核心,里子就是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里子和核心,这两方面的关系都要摆平,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
第二,试点和整体的关系。新农村要搞试点,通过试点示范带动整体,但是新农村不能仅仅停留在试点阶段。试点取得的成功经验之后向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里面涉及到三大方面,第一是产业发展,第二是公共设施,第三是公共服务。特别是在公共供给方面,每位农民都有享受的权利,所以,试点单位优先享受是没有办法的,但是一旦试点成功,尽快让每位农民在很短的时间内享受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第三,城和乡的关系。刚才这位博士已经讲过,要处理好城市和农村的关系。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城市化不矛盾。新城市、新农村建设可以促进城市发展。有些新建设完全可以和城市化变为一体,很多的大城市的新农村建设,有可能将来不远变成城镇。同时,很多的新农村建设通过经济发展、交通设施的完善,很多的农民更愿意进城,有利于城镇化,所以,不能把城和乡对立起来考虑新农村建设。
第四,上和下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是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齐心协力推进的一个事情,所以,不能简单的理解新农村建设就是中央提出的事,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上级中央要采取措施,地方要采取措施,大家共同采取措施,齐心协力把新农村搞好,所以,上下协调推进,上下采取得力措施。
第五,国和家的关系。国代表政府,家代表农民。就是说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引导,农民要参与,农民是主体,农民的主体要发挥作用。所以,新农村建设不能简单的理解成就是国家的事、政府的事,一定要是政府的引导和农民的积极参与结合起来,叫双向互动,产生一种连续效应。怎么样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新农村建设搞好,这是目前重大的课题。新农村建设政府着急,政府热不行,农民也要热,两头都要热起来,才能把新建设搞好。农民是内因,是为他办千年好事,这两个热都要碰撞到一块,才能产生热效应。
第六,远和近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伟大工程,一定要分清近期做什么?长期做什么?不能把长期的事拿过来近期做,也不能近期干事损害长远。所以,新农村建设把长期的目标和近期的目标结合起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不能盲目性。所以,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但是,仍然要稳步推进,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处理好六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