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著名学者、国际大循环经济战略问题专家王建
最近,日本政府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葱、蘑菇等农产品进口进行紧急限制,并对中国出口到日本的毛巾进行设限调查,这是日本第一次对外国产品采取强制措施。
日本为什么要搞这样一场中日贸易纠纷?这样一场纠纷对谁有好处?日本通商政策新动向的后面到底有何深刻的经贸大背景?我国国际大循环经济战略问题专家、经济学家王建先生专门对此发表了看法。
贸易不平衡根源在于日本经济贫困化所导致的居民支付能力下降,以及中国低劳动力成本的优质产品适应海外市场
这场纠纷的直接背景是什么?王建分析认为,近几年中国对日贸易出口迅速扩大,日方于是认为双边贸易出现了不平衡,提出要纠正贸易逆差。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日贸易一直是逆差,中国产品对日出口迅速扩大只是近些年的事。以前,日本一直是对美贸易最大的顺差国,但去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对美贸易顺差第一大国,对日贸易也是顺差。这就使日本对中国产品的出口迅速扩展感到不安。
中国产品对日出口为什么扩展得这么快?是日本的贸易自由化更高了吗?实际上是中国产品的世界竞争力提高了。王建说,这些年中国经济的水平上来了,产品质量是非常好的。从出口结构来看,过去主要是初级产品,现在90%以上是加工产品,机电产品连续7年稳坐出口第一把交椅,包括电视、空调、服装等越来越适合发达国家的胃口。世界十大家电商中,青岛海尔居第九位,超过了日本的松下电器。
另外,我们的价格非常有竞争力,因为我们国家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就说20年前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打工的民工,一个月挣四五百块钱,20年后也还是挣这个钱。为什么20年过去了,工资几乎就不变?我们的劳动力市场呈现两极趋势:一方面高级人才的市场价格与国际接轨,不断往上涨;另一方面,大量普通劳动力的市场价格长期被稳稳地压低。一般的小国,没有这么大的腹地空间,没有这么大的后备劳动力资源,这就使我们的产品在国际上长期有竞争力。产品价格低、质量又好,所以越来越迎合发达国家的水平。
反过来看日本经济。近十年泥潭深陷拔不出脚来,国民实际上有一种贫困化的特征,日本人大量买质优价低的中国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问题。因为过去那种高消费现在已经撑不住了。为什么现在日本大量的零售商反对政府提高贸易税,反对政府跟中国搞贸易摩擦?闹了以后,对谁有好处?日本国民享受到了什么好处?惩罚性关税上来了,那你日本国民多掏钱吧。本来大家就很穷,这些年的工资不仅不上涨,还在往下掉,日子已经过得很清苦了,中国产品受欢迎,就是因为适合他们现在的支付能力。
所以,从面上看,日本政府觉得对华贸易出现逆差,需要纠正贸易平衡问题,但其真正的背景乃是日本经济萧条、日本经济的贫困化导致的居民支付能力下降,以及中国低劳动力成本的优质产品适应海外市场,这一降一升的关系才导致这么一场纠纷。
日本经济的毛病植根于15年前,现在搞贸易摩擦,实际上是走入了误区
今年以来,人们在传,日本经济可能要崩溃。日本经济为什么一直就走不出去?可以说,它的毛病植根于15年前。1985年日元对美元急剧升值,由于亚洲国家的货币主要是盯美元的,而欧洲国家的货币又与美元保持一种稳定的比价。你日元对美元升值,实际上也就对美国、亚洲、欧洲等主要出口市场的货币升值,你日本产品就出不去了。
产品出不去了怎么办?你日本积累了那么大的顺差,有那么多资金,资金总是要寻求回报的,产业上找不到出路,就跑到了房地产搞泡沫经济。日本是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这钱可就玩大了。美国虽然也有泡沫,但美国人用泡沫培养出来了一个新经济。日本人用泡沫培养出什么呢?是房地产。泡沫破了以后,房地产、股市跌得一塌糊涂,什么也没有。日本人没能搭上新经济这班车,因此支撑日本经济的还是电器、汽车这些传统制造业,产品并没有上一个台阶,产业没有升级,所以产品就出不去,而新的东西又挡不住要进来。虚拟经济与实质经济是相辅相成、互相结合的关系,日本人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所以才导致了今天这种泥潭深陷的局面。
你现在跟中国搞贸易摩擦,实际上是走入了误区。双方纠正贸易平衡,一方面是减少进口,一方面是增加出口。中国这些年增长最快的产业是信息产业,包括软件、计算机硬件、网络等信息产品的销售额现在已经占到GDP的15%以上。这些东西从哪里来?从台湾来,从美国来,你日本能给我们吗?你日本的问题根源出在15年前,你现在把中国的大葱、蘑菇卡一卡就能解决问题啦?搞贸易摩擦对谁都没有好处,日本不应该考虑怎么把中国产品拒之门外,而应该琢磨能给中国一些什么产品。
双赢的做法是积极组建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西太平洋经济区
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日贸易平衡问题?王建从国际大循环角度提出了一个新构想——组建西太平洋经济区。
王建说,目前世界经济正出现区域化趋势,全球化实际上并不明显。中日韩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完全可以考虑组建一个经济区,利用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市场、日本的资金技术、西伯利亚的丰富资源、韩港台的设备和管理人才,在西太平洋地区形成一个区域内垂直分工的生产体系。
他指出,如果日本考虑在中国“十五”计划期间、新世纪的头十年,怎么能够成为组建西太平洋经济区的骨干,如何利用好中国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的机遇,把大量适合的产品、技术、资金拿到中国来,开拓好这个市场,将是组建西太平洋经济区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纠正中日贸易平衡的正确出路。
这是一个两利双赢的做法,王建说,日本人迟早会认识到这一点的。(20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