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资本主义时代的首场世界性战争(一)
2015-7-2 13:42:00
 

    --第三次欧战猜想

    内容提要

  冷战结束后,世界发达国家进入了虚拟资本主义时代,美国走在经济虚拟化的前边,欧、日则相对滞后。但次债危机后,先有日本经济加快了虚拟化的步伐,以今年欧洲央行的QE为标志,欧洲经济也大幅迈开了虚拟化的步伐,世界发达经济体由此进入了全面经济虚拟化的时代。因为美欧是世界最大的两个发达经济体,所以对虚拟利益的争夺主要在美欧之间展开。次债危机后,由于美国率先大幅度QE,使美国的资产泡沫再度面临崩溃,但欧洲因为长期以来不鼓励虚拟经济的发展,相对于美国其金融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所以美欧金融的荣枯将随欧洲的政策转向而显著互易,这就迫使美国不得不再次采取行动打击强势欧元。

  自欧元诞生以来,美国已经运用经济、军事手段多次打击欧元,这次由于欧洲宏观政策转型导致欧洲资本可能从美国长期离场,所以美国有彻底解决欧元问题的打算,或者迫使欧元解散,或者与欧洲搞货币统一,建大西洋元。迫使欧洲降服的办法可能是以断掉欧洲的石油供应为胁迫,美国近年来的增产、增储是迹象之一,制造乌克兰危机,扶持IS和策动也门乱局是迹象之二,发动的时间可能是在美联储加息引起美国股市危机的时刻。

  美国打击欧元将可能迫使欧俄联手抗美,美国则可能拉拢部分东欧国家和英、日等支持,则有爆发第三次欧战的前景。

  欧洲迫于美国的压力正在把祸水东引,对此中国必须警惕。美欧冲突将削弱老牌帝国主义的实力,加快中国的崛起,中国要趋利避害而行。

  冷战结束后,世界资本主义的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经济运行规律因此而出现了颠覆性改变,也相应改变了国际政治与军事关系。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将接替美国的地位,成为新的世界经济、政治与军事大国,但是由于冷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的这些改变,中国走向世界中心地位的过程,与过去两百年英美先后走向世界中心地位的过程,就会有很多不同点。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起源于欧洲,主要战场也在欧洲,但在一战前,美国的经济规模就已经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显然战争的爆发不是因为世界出现了新的经济增长极,而是因为原有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发展到对抗性阶段。两次大战严重削弱了欧洲的力量,加快了美国走向世界中心地位的速度,这个重要的历史经验值得中国学习。我们研究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就是要看看这个已经改变了的世界,是否也会给中国类似的机会。

  一、虚拟资本主义的分析逻辑

  冷战结束后世界资本主义的变化,是沿着资本的主体逐步离开了物质生产过程,从而延续了200年的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特征被短缺所取代而展开的。产生这个变化的原因,是因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任务后,产业资本没有了发展空间,而冷战结束所导致的全球经济融入统一市场体系,使物质产品生产向拥有低要素价格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新全球化。在新全球化过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丧失物质生产的比较优势,产业资本开始了金融化过程,原有为物质生产服务的金融体系,也转入了主要生产虚拟的衍生金融品。由此,在发达国家内资本的主体,开始与传统的物质生产过程逐渐分离,生产过剩转向生产不足。这种资本主义的新形态,我把它称之为虚拟资本主义。

  冷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形态的改变,并没有改变资本要占有剩余劳动的本质,只不过是从国内物质生产过程中对工人剩余劳动的直接占有,转向通过虚拟产品与实物产品的跨国交换,参与实体经济国家的剩余产品分割。

  在发达资本主义进入虚拟资本主义阶段后,由于资本占有剩余劳动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相应引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利益矛盾点也发生了根本转变。这些矛盾点的转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从争夺成品输出转向争夺成品输入。

  产业资本时代由于生产过剩,引起资本对海外市场的争夺,进入虚拟资本主义阶段后,从生产过程的外移导致了国内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所以短缺就取代了过剩,贸易逆差就取代了顺差。但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物生产国以净出口形式提供的剩余产品仍有限,因此主要虚拟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就必然存在着对工业制成品的争夺。

  这种争夺首先采取的不是暴力形式,而是向实体生产国竞相出售金融商品,由此完成虚拟商品向实物商品的转换,这是参与实体经济国家剩余产品分割的基本条件。如果对产业资本来说,商品转变成货币是惊险的一跳,那么对金融资本来说,货币资产能够转换成实物商品才是惊险的一跳

  而若金融商品完不成向实物商品的转换,就成了一堆废纸,资本就无法获取剩余价值,就可能采取暴力形式。但暴力的使用方向,不会是实物生产国,因为实物生产国不是争夺的对手而是对象,所以暴力的使用方向,是世界金融市场中的主要竞争对手,这就是虚拟资本主义时代战争的新形态、新起源。

  第二,从争夺资源转向争夺资本。

  获取自然资源是扩大物质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国内资源不够用,产业资本就要到海外去抢。在虚拟资本主义时代,资本的主体离开了生产过程,争夺资源就失去了意义,但增加货币资本投入却是扩大金融再生产的基本条件,而货币资本的来源,一个是国内的储蓄,另一个就是外部的资本流入,由于经济的虚拟化引起国内储蓄不足,所以国际资本就成了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发达国家间新的争夺对象。

  第三,从弱势货币竞争转向强势货币竞争。

  在产业资本时代,生产过剩迫使资本主义国家必须进行商品输出,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就需要本币的弱势。之所以有特里芬悖论,就是因为美元作为世界货币需要强势,而只有顺差国的货币才会有强势地位,这就与输出美元的要求产生了矛盾,因为美元输出必然会产生逆差。但是在进入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后,由于强势货币才有利于国际资本增值,从而吸引其流入,所以强势货币才符合金融资本的利益,也成了新的利益争夺点。

  第四,从稳定全球秩序转向破坏全球秩序。

  产业资本主义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由于生产与流通体系的跨国化发展,要求全球秩序也要保持稳定,由此产生了各种国际化的经济、政治与军事组织和法律规范。但是进入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后,由于国际资本要求保值增值,而保值的要求取决于安全因素,所以通过改变不同金融市场间的安全环境,就能引起国际资本流动。这个特性,使得虚拟资本主义大国都会要求保持本国经济、政治的稳定,而要破坏其他国际金融市场的安全环境,所以,主要发达国家就会从世界秩序的维护者转变成破坏者。

  用虚拟资本主义的分析方法,还可以解释诸如为什么危机后投放货币最多的国家,货币反而最坚挺,为什么货币超发反而伴随通缩,为什么菲利普斯曲线会消失等等许多反经典理论的现象。本文不是要探讨理论,而是为了后面理解方便,所以只择相关的要点而言。

  从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东方阵营持续了70年时间。相同地,虚拟资本主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消失,在新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上升迟滞而发展中国家在迅速上涨,就是全球统一市场体系对生产要素价格体系的校正。中美两国是当代最大的实体与虚拟经济国家,若未来按现价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水平年均增速,中国为9%美国为2%,则会在2040年前后拉平,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就结束了。但是由于自冷战结束后到危机爆发前,发达国家只是完成了轻工产业转移,占制造业产出2/3的重工业转移目前才刚刚开始,所以在未来20年中,发达国家的经济虚拟化还会深入发展,由此所导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也会反复发作。

  目前的世界经济,是高度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东亚这三大经济区域,大约占全球经济的70%,经济总量各为18万亿美元GDP。目前美国的经济虚拟化程度最高,欧洲与日本仍在向虚拟经济形态的转换过程中,但欧洲有欧元和成熟的资本市场,东亚经济则是以中国的实体经济为主,日本的经济规模只是美欧的30%,金融市场的规模更只有美欧的1/5,都无法与美欧相比。所以,当今与未来20年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围绕虚拟经济利益的争夺,将主要集中在美欧之间。

  这就是本文分析问题的逻辑。

  二、欧洲:脱实向虚,反守为攻

  欧洲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发源地,长期率先于北美和东亚的发展,使得在欧洲聚集了大量的财富、知识与技术工人,二战后美国利用欧洲帝国主义国家间在战争中彼此削弱,把欧洲的经济利益收入手中,而战后长期的冷战过程,欧洲仍处在华约组织军事威胁的前线,不得不用经济利益换取美国的军事存在与保护,所以只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唯美国马首是瞻。在1985年的广场协定中,美国能逼迫马克升值,就是例证。战后欧洲经济长期处在美国下风,还由于欧洲虽然经济发达,但被国界所分割,极大地限制了欧洲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所以,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欧洲对美国失去了军事需求,美欧的经济矛盾马上就凸显出来。1992年以马约和欧盟为标志,欧洲国家开始走向经济、货币与政治统一。

  客观的说,欧盟与欧元的产生,目的并不是与美国争夺虚拟经济利益,而是为了打破国家边界来促成欧洲的统一市场,以此来提升欧洲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使得市场与企业规模都能与美日在同一水平上竞争,货币统一则是为了减少资本流动障碍和汇兑费用,而这所有的新制度安排,都主要是为了提升欧洲的物质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货币统一,欧盟提出参加欧元的国家必须把公共赤字控制到累计不超过GDP60%,年度不超过3%的标准,但大多数国家在1992年提出这个目标时都不达标,因此在1992~1998年之间,以压缩赤字为目标,欧盟各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宏观紧缩,1981~1991这十年间,欧盟的工业年均增长率为2.7%(欧元区19国定基比较),但是在1992~1998年间猛降到1.1%,其中1995~1998年的关键时期只有0.5%。所以,欧元在启动前的准备阶段,其结果不是在加快欧洲的实体经济增长,而是因为宏观需求紧缩而强烈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增长空间。

  1999年,欧元顺利启动,进入新世纪初在新全球化的浪潮中,欧洲经济也开始出现了加速增长,但是欧元也带来了新矛盾,就是南欧经济与北欧经济的分化。南欧国家利用欧元的优势不断扩张国际债务,借债务来提高社会福利与消费水平,北欧国家则在南欧国家的债务扩张需求下,加快了实体经济增长。新千年以来,南北欧的关系很像中美关系,即虽然同是经济增长,但在南欧是消费、进口和债务的增长,在北欧是生产、出口和债权的增长。但是欧洲经济是南轻北重,南欧5个重债国的GDP在欧元区中不足1/3,怎能产生像美国虚拟经济拉动中国实体经济增长那样的强大效果,因此这种半虚拟,半实体的格局,仍然不能提升欧洲实体经济的地位。从实际结果看,2000~2007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速年均为2.5%,而德、法的制造业年增速都在2.5%以下,分别为2.1%1.1%,只有荷兰略高为2.7%

  2007年美国爆发次债危机后,2009年欧洲紧跟着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欧洲对付危机的政策与美国有很大不同,美国在危机后,主要是靠大规模货币超发,把债务负担向国内外债权人转嫁,是用货币扩张的办法解决债务问题,所以不仅很快恢复了经济增长,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都照样可以持续。但欧洲还是在贯彻德国的实体经济理念,即量入为出,通过宏观紧缩求得欧洲经济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按照这种解决危机的思路,欧债危机后,欧元区各国的社会福利和居民消费普遍受到压缩,欧元区货物净出口额从2007年的453.9亿欧元猛增到2014年的2424亿欧元,可是就是这样的勒紧肚皮还债,欧元区的主权债务率却不降反升,从危机刚爆发时2009年的69%,猛升到2013年的92%

  这是因为,再度紧缩不仅导致了经济增长率的下降,还引发了通缩,使现价经济增长率显著降低。一般而言,若现价GDP增速低于债务利息率,就是不借新债,债务率也会自动上升。欧洲的情况是,2009~2013年经济陷入5年零增长,现价年均增长率也只有0.85%。但欧债危机后,南欧国家的债务利息率一度高达12~15%,北欧国家也在4%以上,所以欧元区的平均债务利息率在5~6%之间,比现价经济增长率约高出5个百分点,大约使欧元区的主权债务率每年自动上升3~4个百分点,5年下来当然就从70%上升到90%,这就使德国通过宏观紧缩而消除过高债务率的政策设想彻底落空。

  而更根本的原因,说到底还是本文在前面所讲的,世界资本主义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全球化过程中,彻底丧失了物质产业竞争力,不论是走向虚拟的美国,还是坚持实体的欧洲,采取什么样的宏观政策,都不可能在发达国家内部保持实物产品供给与消费的平衡。下表说明,在经济虚拟化的道路上,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只有程度上的不同,没有趋势上的不同,所以,欧洲想通过马约和货币统一来提升实体产业竞争能力的设想,在经历20多年的实践后,终成一场空梦。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冷战结束后制造业占GDP比重的变化%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西班牙

荷兰

英国

美国

日本

1991

30.5

21.6

21.4

22.2

21.1

24.0

22.9

27.6

2012

23.9

10.0

15.6

13.4

12.6

10.0

12.3

18.8

降幅

21.6

53.7

27.1

39.6

40.3

58.3

46.3

31.9

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