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机制
2007-4-2 11:17:00
 

    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之下许许多多的自主创新活动是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机制的,通过政府系统在赶超战略指导下的积极有利、有重点的、有政策理性的政策倾斜来支持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这可能是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的框架下我们必须明确的政策引导型的自主创新过程。

  要把市场已经形成的主体,要通过安排,充分调动他们的潜力,政府不是包打天下的作用。

  从政府有限的财力来看,也必须是抓住战略重点,抓住一些特定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和超常规赶超战略特别需要给予支持的方面,有所区别的、有所重点的来实施政策倾斜。所以在自主创新和企业是自主创新主题这样的认识之后我想就自己非常粗糙的了解谈谈汽车产业我个人的感想。

  我个人认为在自主创新这样一个大的导向之下,可能还要分不同的层次,汽车产业里涉及到的相关的技术,一些西方所说的这些窍门,还有一些相关的经验性的东西,还有一些里面跟支撑力相关品牌的因素,应该承认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是可以继续通过对方的合作引进,来调动他的资源潜力,来实现我们的整合。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不能一讲自主创新,就是要通通我们自己的原始创新或者完全是我们自己去开拓的这样一些创新,但是要越来越多的在已经发展的基础上加强集成创新和我们自己去开发的,有重点的,有的时候是类似田纪赛马这种方式的创新领域。我个人不是很清楚,比如我们的农用车、微型车等等,在中国的市场上具有自己的自主创新和比较高的含量的进展,这里面还是体现了比较优势里面的田纪赛马的感觉。这是不是我们应该抓住的今后开展自主创新的立脚点,或者我们的田纪赛马中间要继续扩展的优势。

  在这个基础上更强调自主创新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有一定的气色和成绩的,不光是长安,我们可以在其他很多方面看到这样的例证,但是同时也要看到还是有难度的。有起色,也有难度,我们要在各种因素综合的组合之下争取更开阔的前景,这里面我脑子里有一些过去了解的情况印象很深的东西。前些年说到汽车的发展,认为搞了几十年,我们要真正在自主创新方面搞出点儿成绩是非常难的。那时候在加入WTO之前,中央电视台曾经以重点栏目的方式推出了一个一汽在捷达方面做的改进,我看了半天是把原来方头的车改成了圆头的车,一大堆赞扬的话就上去了,说我们这样的改进超过了德国所有专家的预料,中国人能把车头改圆了,当时认为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到了入世之前确实有很多人说入世之后中国人可能要全军覆灭了,作为外行来讲可能有一定的道理,在汽车这么综合集成的工艺,还有其他很多像今天中午徐总说的时尚因素,最难把握的因素,能够引领世界市场潮流的因素,中国人好像离的太远了。入世之后为什么没有出现这样的局面,而出现市场经济生龙活虎的局面了,这就是这种竞争的相互作用反而出现了新的局面。

  我们现在在有难度的同时应该看到入世之后已经形成了这样新的局面,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开阔的前景,所以在学习、借鉴、引进、合作的同时,应该自己心里有这样一个明确意识得,在汽车产业加强自主创新努力。这是一个大的原则的说法,具体看我觉得还有很多例证说明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长安集团这方面有很多值得称道的进展。因为冯飞部长在研究报告里面已经列出了很多具体的说法,都是按照自主知识创新、自主创新的道路已经形成了产品开发的梯队。

  我也看了一些新的材料,比如奇瑞,过去在安徽芜湖那里搞开发区的时候我曾经去做过调查,当时出乎意料,全国一间舆论说汽车产业方面中国人很难有作为的时候,芜湖的同志跟我说,他们现在要跟一汽合作搞大片的汽车产业的生产能力的项目,我当时看到规模宏大的厂房,也感受到他们的决心,当时我问芜湖的同志,你们做这个事情主要是想做汽车里面的哪些东西?他们说了一套,从配件一直到发动机,反正都要搞,但是当时他们给我们的说法就是,我们就是给一汽配套的,这可能是他们当时故意把自己的姿态压低了对外界的表示。没过两天这个生产了以后他们自己亮出了旗帜,奇瑞要搞自己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这几年虽然磕磕绊绊,但是他们真的超出一般人的想象,有非常大的进展,而且得到了中央决策层高度的肯定,认为自主创新方面也是一面旗帜。

  这里面他的例证首先说明中国人在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的潜力可能超出我们原来一般想象的,另外有一点,我觉得奇瑞这个案例是不是可以启示我们,在中国经济社会转轨的过程中,往往有所谓制度高于技术的非常明显的特征。

  奇瑞这批创业者是从哪儿来的?后来我看到的介绍,主要就是从一汽挖过来的,可以这么说,他们一开始以低调的姿态在芜湖搞这个项目以后,在一汽拉来了一批有技术开发能力的人才,这些人才在一汽和芜湖实际的作为大不一样。在一汽可能继续在他们原来制约条件下做一些一般性的工作,而到了芜湖、到了奇瑞项目里,就做了这样一个开创性的工作,能够形成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品牌的开发系列。

  在这里面他们有很多总结,有的是精神层面的,还有很多是制度安排层面的。说的直白一点,我无意说一汽的制度安排里面一定都是负面的,一汽的同志可能也做了很多改革的创新,但毕竟得承认他们的惰性可能比较大,有一批人在一汽那儿觉得没法施展他们的错话,而到了奇瑞他们发挥了他们的潜力,这个潜力是紧紧联系着奇瑞开发项目特殊的制度安排因素的。同样是这批人,换了一套制度环境就可能作出意想不到的制度创新的进展,我们也感觉从研究的角度有必要以后到奇瑞那里做实际的调研,仔细的分析分析,看里面各种东西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

  现在看起来无疑奇瑞的进展表明了在我们传统体制下不利于进一步的调动潜力开发因素没有克服之前,在某些地方谁能占得先机就有可能在市场上打出新的理念,是不是可以作出这样的理解,如果能作出这样的理解我认为这个经研究不仅仅限于奇瑞或者某一两个案例。

  在其他的企业,是不是包括我们长安集团这样的有140多年的悠久历史的企业,都必须看中怎么样进一步发觉我们制度创新方面的潜力,来进一步提升我们这边开发团队和相关管理人员和所有员工的聪明才智发挥的潜力,才更好的应对在国际竞争环境下自主创新道路上我们怎么样迎接挑战的问题。

  在这里面制度安排和技术的创新是可以形成良性互动的,而且也是值得我们中国要求自主创新的企业去争取的。

  这是我自己的一点感想,这都是自己看到一些材料和了解信息以后不成系统的粗糙的想法。接下来我想谈一谈从财政这个角度来看,怎么样考虑支持自主创新。

  有一个问题说,请问财政部是否安排调整有关汽车自主创新方面的有关税收政策?

  贾康:在思路和框架上我们是以研究人员身份的,据我了解现在中国对于从财政方面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是和国家中长期发展科学规划配套的,有了非常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政策框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旁边有一个政策配套的文件,里面列举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事项和方式方法。上面有一个清单,就是里面所提的事项具体落实到哪些可操作的文件上,这些文件有的有时间表,什么时候相关部门就要研究出来落实,有的没有明确的列出时间,但是要积极推进。

  这里面我个人的意识上好像没有留下这个印象,对于汽车这个产业或者这个行业具体规定什么样的措施政策,可能会有涉及到,但是从今后的财政税收政策支持,更多的不是对于行业和产业,更多的是对于这个具体的里面能够认定的技术创新项目会更强调对于性的把相关的优惠政策配上去、支持政策配上去。实际上是一个从产业政策开始向技术经济政策去结合的态势。

  下面我就讲讲,在这个方面结合有哪些操作点。

  第一,在具体税收方面,税收的优惠是一个比较有力度的办法,比如在现在我们推出的优惠框架里,企业作为法人有一个纳税人法人单位的,它的研发投入在有关的管理部门认定之后是可以做所得税抵扣的。我们按一个核算年度,我企业可用财务有多少用于RNB,税务部门就按照这样的规定抵免你的所得税,这应该说对于企业来说是比较实的东西,并不是说你是什么样的行业企业、是什么样的看起来是注册的高新科技区,只要能够认定你是做了研发,这就应该得到相应的优惠。

  另外,总体的税制改革方面现在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动向,一个是所得税并轨。中央政府已经审批同意,今年在人大就要进入这个审议程序,这个事情已经说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决策已定,只是一个通过立法程序进入具体操作的安排。这个改革出台之后,对于所有的企业在我们统一市场里公平竞争会产生一系列的正面效应,所有的企业不问出身、不问规模、不问自己头顶上的品牌,只问在国家有关部门可以清晰认定的政策倾斜支持的清单上,你的项目或者你开发的技术改造这样一套投资行为是不是对应的,是对应的就可以给你优惠,因为以后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就是产业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导向的,但是言下之已隐含的逻辑就是,有这种竞争的外资企业可以继续优惠,因为很多节能降耗、清洁能源、能够用高科技手段使生产工艺升级换代等等这些新的开发行为很多是来自外商投资企业的,他们现在有这样的实力。那时候继续给它优惠,不是因为它是外商,而是因为它在技术方面确实有这样的国家认为政策方面需要给予倾斜的优点和特殊地位。

  同时,只要你是内资企业也有这方面相应的能力和类似的行为,就同样按照我们两税并轨之后的政策规定给你优惠。这就等于在提高外资利用水平的同时内资企业也通过这种激励让你垫脚或者跳一跳,争取能够调动自己的潜力,更多的支持创新、升级换代的行为。这是企业所得税的并轨,会产生在产业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导向上更大的极力。

  还有一个,增值税的转型。东北区域先行试验,在全国一下推开的时候,配合振兴老工地基地给他吃一些政策偏饭,下一步是一下推向全国还是在中西部扩大,还待有关部门分析。即使在我们中西部的有些企业也会进入一个新的状态,那个时候自己投资的设备、固定资产所含的固定资产都可以作为投资处理,等于鼓励企业提高资本有机构成、鼓励企业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这个事情如果中西部作为第二个受益区域推开,也不会耽误很久就会推向全国,包括所有的沿海地区都要进入这个状态。这是从长期鼓励企业按照自主创新的导向强化内在的投资动机的一个相关的税制安排。当然还有其他税收方面配套的措施。

  出口退税大家也知道,是很明确的区分产业政策方面不同导向的。有一些比较初级的,造成了比较高的耗能和污染的项目,在出口退税方面就完全不给政策支持,实际上就压缩了生产规模,但是有高新科技自己项目的出口要继续给予这样的支持。

  除了税收方面或要说到的是,我们今后要越来越提高和规范财务制度,新的一套财务准则已经有了指南文件,明年11日要全面实行。其中有一些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抓住的,比如加速折旧等等方面的规定,如果是财务的人员一定要把这些可操作的要点抓住,结合本企业的实际运用好这个政策。

  还有,在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鼓励之下,财政的贴息是一个值得企业看中的去争取的政策优惠的手段。

  99年的时候中央当时贯彻大型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明确方针的同时,在长期建设国债资金里面安排了一大笔钱支持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当时安排的大概250亿左右,其中非常明确地说至少有90亿资金要以贴息的方式用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贴息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放大的成熟效应,如果一个项目本身技改项目能够增进自主创新能力、升级换代能够更加快一些,但是在直接效益上衡量并不一定马上有非常突出的短期效益回报的情况下,可能只能承担比较低的贷款比率,比如说这个项目本身测算5%对它来说就差不多了,但是商业银行商业性的贷款所要求的利率如果10%的话,中间就有5%的缺口,这个缺口怎么弥补?银行的贷款资金是不愿意流入技改项目的,银行方面这是企业化以后的天经地义,必须考虑到贷款运转起来的回报问题。这时候财政如果把这5%的缺口补上,用的是相当于5%的财政力量,而实际进一步要给予政策倾斜的资金量是100%,就放大了20倍。这个贴息率5%一定是资金放大的倍书,如果这个事情3%就贴过去了,放大差不多30倍,这个政策如果15%贴过来的也是放大了10倍。

  有限的资金做贴息,哪些可以贴哪些不可以贴,这叫国际性的投融资,有两条,一个是不能国家少数官员拍脑袋决定的,另外一个要严格动态的多重审计。在内部除了操作性之外要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发挥审计力量的配套部门,监督贴息这种双轨制的操作能够比较公允,在外部的政策监督、人大政策的监督要结合起来,能够使这些操作按照本意取得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要提到政府采购。我知道奇瑞发展过程中间是明确得到了政府采购的助力的,在它最开始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面市之后,在人民犹豫的时候,国家海关方面的政府采购成批量的过了他的车,后来安徽省政府方面以更大批量购奇瑞的产品,这个对它的来说不能起多大的作用,但是是对它的一个主推。政府采购今后还会进一步发挥这样的作用,另外现在有关环节讨论能不能政府采购明确的提出首购概念,有一些自主创新的产品在市场上没有验证的情况下,人们是有很多怀疑的,这个时候如果政府采购以相对更宽松的方式,就是以首购的概念,先由政府通过政府采购让它迈过从创新到市场化应用的门槛,会有更实际的政策助推作用,促进我们自主创新的发展。

  首购我认为隐含着允许失败,因为没有人验证,首购哪怕发现有很多问题,哪怕出现召回的问题,没有关系,政府采购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推进改进。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改进,使他怎么样进一步规范化、合理。

  最后,财政税收方面应该大力支持自主创新人才的培训和培养,这个财政可以有作用。在财政人才建设方面,有的时候很多的钱的运用真正从综合效益来说是四两拨千斤的,培养了一些人才,以后产生了综合效益、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这也应该是在我们整个创新国家中间财政应该站在全局有前瞻性的考虑的政策支持事项。

  时间关系就说这样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