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入世”  思“转型”
2009-10-30 18:03:00
 

(成文于2007年2月21日)吴老先生的这篇演讲词,大约未经本人整理,读来多有错讹。但撷其要领,脉络是清晰的,观点是鲜明的。

在我看来,中央作出“入世”的决策,既是审时度势的英明之举,也是“顺时而为”的必然选择。当时的中国,粗放的增长已面临投资和消费严重失衡的困境,而在增长方式转变迟迟未果的情况下,保持高增长率的唯一出路,就是“内需不足外需补”。然而,要补得顺畅、补得到位,就要扫清困厄我国外经贸扩大的种种制约。“入世”在此背景下,甚至可以说是一桩迫不得已的事情。

风险当然有。浅层次的风险是:外需是的确扩大了,还是适得其反?结果入世5年、连上过渡期顺利结束,风平浪静,“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一举突破1.7万亿美元大关,成为雄踞世界的第三大贸易国。其中出口额高达9691亿美元,“中国制造”不胫而走,遍地开花。但随着贸易量的扩张,浅层次的风险开始深化——本币低估、外汇盈余;热钱涌入、升值加压;流动过剩、泡沫积累。

进出口贸易失衡貌似事小,本外币币值失衡实则事大。流动性过剩可能造成的金融危机,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一片浓重的乌云。一有什么风吹草动,雷电交加,瓢泼雨点就会砸下来。

但是,在我看来,更大的风险是来自于由此造成的对于转型紧迫感的麻痹。“东方不亮西方亮”,内需不足有外需,需求总是有的;传统的发展模式多有空间,转型总是可以往后推的。

如此看来,再无止境地沉迷于扩大外需,会不会演化成为一场“割肉补疮、饮鸩止渴”的闹剧?!

为此,吴老先生触及痛处,发出了“要进一步市场化,要用推进改革的办法改变我们的增长模式”的呼吁。他告诫人们:“如果不能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我们的增长方式转变的话,这个问题解决不了。”“结果是改变不了增长模式,(传统的)增长模式会顽固地叮在那里。”

什么叫“入世”?入世就是加入市场化。这个市场化,不是指国内的市场化,而是指国际化进程中的市场化,是指国际的市场化。你可以认为全球化是美国化,因此你不去加入这个美国化的市场化。但是,工业化的必然是城市化,市场化的必然是国际化。你不可能走上工业化道路而不去城市化,你也不可能走上市场化道路而不去全球化。“半截子革命”,你想搞也搞不成。为什么?规律使然。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吴老先生开宗明义:“入世本身并不是孤立的事件,无非是(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开放路线的延伸。”

写到这里,我的本意已经昭然若揭:当下中国最大的风险,莫过于对发展模式转型的麻木不仁。其实,对国内制造能力的津津乐道也好,对外贸出口扩张的喜形于色也好,都难掩传统发展模式的积重难返、危机重重。在《大国崛起》热播热议之际,回看入世5年给我们的深刻启示,难道我们还能指望不转型而获得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么?

由此看“入世”、思“转型”,痛下决心推进市场化的改革,大约才是吴老先生演讲的本意吧!

 

(刊于《发展规划研究》2007年第23期合刊)

 

 

入世是改革开放路线的延伸

吴敬琏/

 

第一点,入世是改革开放路线的延伸,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更大的舞台。进出口贸易使适合于我们自然禀赋的结构做到扬长避短,富集的劳动通过出口,自然禀赋的配比发挥不了,通过出口可以创汇,就发挥了自然禀赋的方式。入世帮助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改善资源结构。

第二点,入世以后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我们国家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但是继续过去那一套方针,从宏观经济方面会碰到很多问题。短期的考虑是经济过热,需要进行宏观调控,从而稳定经济。长期考虑,则有更加深刻的根源。

最近,我们讨论比较多的事情就是“内外两个失衡”。所谓内部失衡主要的表现就是投资和消费失衡,投资和消费失衡也是从宏观经济总需求来看的,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储蓄和消费的失衡,这是从宏观经济总量供给方面观察到的。这个失衡,当然它跟整个对外经济不是直接有关,而是跟增长模式有关,我们这个增长模式就是粗放的增长模式,特点就是靠资源的投入,特别是靠资本的投入拉动增长。

但是,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我们采用这样一种增长模式,而没有出现经济崩溃呢?这归功于出口导向。出口导向弥补内需不足,用出口需求弥补,所以就能维持相当长时间的高速增长,没有爆发危机。可是根据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经验,这种出口导向的政策,一定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条件,不然一定会出问题。所谓出口导向并不是讲一个意图,而是有一个实际的经济政策,最主要的一个配合的政策就是本地低估。我们执行这个政策非常成功,特别是1994年外汇改革以后,我们对外经济一日千里,但也碰到日本在607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在7080年代碰到的问题,也就是随着政策的成功,外汇盈余大量积累。

第三个问题,就是现在需要对我们入世以后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做一些更深入的分析,它牵扯经济发展基本的理念。最近中央台在播一个片子《大国崛起》,引起了很热烈的讨论。从强烈反对《大国崛起》言论中可以看到,有一整套反对全球化,反对新自由主义,反对市场经济,这就跟我们最近两年多以来,对于入世、对于全球化、对于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所提出的质疑或者批判,和现在WTO多哈谈判等等连成一片,可以说思想相当的混乱。我想起在网上看到批判《大国崛起》的言论,全球化就是美国化,入世就是让美国人用他们的霸权压迫我们,让老百姓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背井离乡。而且沉重打击了我们,农民同胞掉眼泪了。我晚上跟台长同志提了一下意见,说这个好像容易被人说成是中国领导为了要入世,出卖国家权益。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

第一,这事确实应该解决,是不是入世就注定这样呢?黄箱、绿箱补贴我们根本没有补过,这是允许的,但并没有用足。我们用低会员率给美国人补贴,一年补贴几千个亿。可我们的农民又不补贴,说没有钱。这个事情怎么能够说是因为WTO,因为全球化,因为受美帝国主义的压迫?

第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是城市化的主要内容,这是社会的进步,当然这中间有很多问题,如农民工对他们权益保护不够,对农民工劳动条件、生活条件政府可以做的事没够做足,这是另外一回事,说得还挺煽情,背井离乡。各种意见都应该发表,但还是应该做工作,否则会引起思想混乱。

 

(文章来源:中国改革论坛)

 
 
  • 标签:转型 入世 现代化 
  •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