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文于2007年4月2日)胡鞍钢先生是研究中国国情和发展战略的大家,他的意见需要格外地给予重视。这篇稿子,是他应《广州日报》记者的采访写成的。话头从《中国经济50人论坛》的主题——“大国经济面临的挑战”说起。
他在充分肯定中国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未来前景的情况下,也直面了当前存在的严峻挑战:增长粗放、能源短缺、生态恶化;就业艰难、分配不公、社会失衡——“特别是近几年来,资源密集、能源密集、污染密集的行业发展过快,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重新进入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黑色’发展模式”。
说是“重新进入”,不免有点失当,其实我们压根儿就未曾彻底地改变过。局部的积极转变也不是没有,但就整体而言,说我国的发展模式曾有过实质性的转型,那是言过其实了。
为此,他“几年前(就)曾提出中国不仅要‘和平崛起’,也要‘绿色崛起’;不仅是‘和平发展’,也是‘绿色发展’”。
好一个“绿色崛起”,又好一个“绿色发展”!
要绿色,不要黑色,的确应当成为我们科学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为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拨乱反正,小平同志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命题,一时间人们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这一命题至今为止,也没有什么错。但如同好经也有被念歪了的时候一样,在不少同志心目中,它已被悄然改为了“以经济建设为全部”。当物本主义的发展观大行其道之时,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那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与时俱进”了。
什么叫“以人为本”?就是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为本,就是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本。不能说增进GDP总量和人均水平这件事不重要,这毕竟是精神文明、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但仅限于此,以偏概全的问题就出来了。而且,不但腰包要鼓起来,“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十六大报告语)”,还“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胡鞍钢)”。不但这一代人能够发展,而且下一代人也能够可持续地发展。
黑色发展是指人类一味地向大自然进行掠夺式的攫取,却毫不顾及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和后代人发展的可持续性。绿色发展不是不消耗资源,也不是不污染环境(事实上做不到和零增长一样,“零排放”、“零污染”也是做不到的),但它要在当下最科学、最合理的状态下使用资源、改变自然生态,并使当代人的发展不致造成下一代人难以逾越的障碍。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中国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达成这一宏伟目标,首先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实现崛起。在经济总量早已不再是崛起与否唯一标尺的时候,以人类发展指数为依归将是我们高扬的旗帜;而“绿色发展”和“绿色崛起”,又必然地大字书写于其上!
(刊于《发展规划研究》2007年第4期)
中国不仅要“和平崛起”,也要“绿色崛起”
◎胡鞍钢/文
记者:从总体上看,我们都认为中国的发展态势很好,但挑战是不是也很多,有些还很严峻?
胡鞍钢:当然,我们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这些挑战突出表现在当前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上,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增长质量反而下降;能源资源短缺严重,生态继续恶化;就业与失业压力仍然十分沉重;收入和财富不平等成为突出的经济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近几年来,资源密集、能源密集、污染密集的行业发展过快,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重新进入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黑色”发展模式。
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呢?我在几年前曾提出中国不仅要“和平崛起”,也要“绿色崛起”;不仅是“和平发展”,也是“绿色发展”。
过去28年的高速发展确实给中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也对大自然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环境问题虽然有跨境的特征,但最大的受害者还是13亿中国人。财富虽然创造出来了,但财富为人民提供的福利最大化的发展真正目的并未达到。因此,中国不能走高消费、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黑色模式”,一定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记者:因此,您建议省级以下各地区不要再统计、公布GDP及增长率,而是侧重考核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胡鞍钢: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崛起、绿色发展,最核心的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在政绩考核指标等方面实现重大创新。只有淡化经济增长指标,同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责任指标,中国在未来5年才可能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十一五”规划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在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滞后于中央政府的战略部署,对中央制定的增长目标进行层层加码。因此我去年(2006年,编者注)郑重提出建议:省级以下各地区不要再统计、公布GDP及增长率,考核地方政府的政绩指标应以公共服务为主,公共服务主要指标包括污染排放、社会治安、重大事故等。
参考国际经验,都不统计GDP,它没有这个政绩指标啊,主要考虑的是人均收入而不是人均GDP,以便识别贫困人口,还有老年人口和服务、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等等指标,就是重点考虑公众福利,你看纽约市市长向市民述职时,什么时候说过我的GDP增长9%什么的了?他首先会说犯罪率是否降低等等。
经过20多年市场经济的实践使我们形成新的共识:政府和企业两者是有分工的,企业的责任是创造GDP,政府的责任是提供公共服务。政府的政绩是什么?不再是GDP,那是企业或经济活动主体的政绩,政府的政绩就是为人民服务,即为所辖地区全体人口(包括流动人口、外地人口)的公共服务。
记者:能否具体谈一下政府怎样为老百姓提供公共服务?
胡鞍钢:我认为,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既可促进公平,又可促进效率。比如你提高农民工的医疗保障率,既保证了对农民工的公平,又能提高他的生产效率。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