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三大时弊
2010-9-1 9:45:00
 

(刊登于《中国城市化》2003年8月号)《是什么在阻碍城市化进程》一文的作者虽然立足虎门,但“胸怀全国、放眼世界”,写得很有水准,对全国各地尤其是经济强镇,大有借鉴意义。当然,对于高层次的领导来说,也不失为一剂虽苦口但利病的良药。

文中针砭的“官位设市”、“人为构市”、“全能乱市”的三大时弊,确实切中了眼下城市化发展的要害。不从城市的现有基础出发,不客观评估城市的资源禀赋和增长潜力,不找出一条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子,单凭主观热情,空喊大话口号,是绝对成不了气候的。

“设市”属于上层建筑的作为,应当反映经济基础的要求。行政区划多变不好,但不变也不行。变的依据,便是经济基础,包括既有的,也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构市”(权且如此用语)是城市功能扩张和演化的结果,而非本末倒置所能成就的。功能不全不强的城市,硬要人为拔高定位,最后“塌台”的是自己。“乱市”(权且如此用语)之弊皆因“求全责备”引起,殊不知特色就是生产力,特色就是竞争力!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文中所指的后面两条要借助地方官员保持清醒头脑,但第一条无论如何要依靠中央政府的睿智和果断。在这方面如果能“与时俱进”一下,那不知道我们党在“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上,又往前迈进了多大的一步!

 

背景文章:

是什么在阻碍城市化进程

■钟淦泉

 

我们国家城市化水平偏低,这固然有许多客观原因,但从主观上来看,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建设的思维方式和指导思想存有偏差,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官位设市。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除了帝都以外,下面的州、府、郡、县的设置,等级森严,不可僭越,哪一级管辖下的城市,城墙该有多高,该设几条街道,衙门有多大,均有严格的规定。建国后,省、市、县、镇的设置,也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套,城市规模基本以官帽定位。改革开放20多年了,这一传统的设市模式仍被顽固地保留下来。

人为构市。前些年,一些城市的决策者不顾城市化发展规律和区域动态比较优势,好大喜功,人为构市,盲目扩市,以至于城市“增肥”了,却有城无市、有城无人、有楼无人,出现不少“烂尾楼盘”、“无灯光大厦”,以致不得不把这些有碍观瞻的楼盘炸掉。这样的浪费和教训令人心痛。

全能乱市。由于受计划经济思想和自然经济的影响,我们不少城市总想来搞个各行各业齐头并进,搞“大而全”、“小而全”,忽略自身城市的产业强项和特色,搞“全能城市”。

我国已经加入WTO,城市化发展自然会纳入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把城市化放在参与世界城市经济博弈的平台上考察,我们应采取以下的应对措施:

变官位设市为按经济规模设市。不打破这一传统的桎梏,不按经济规模来安排城市资源的分配,我们的城市化水平必然会受到不可低估的影响。

变人为构市为产业建市。城市发展必须以产业作依托。我国一些城市近些年之所以出现市区布局混乱、交通阻塞、城市服务功能不配套等问题,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去规划城市。

变全能城市为特色城市。今日的城市经济竞争,其实表现在城市优势产业上,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品牌的竞争。“大而全,小而全”,缺乏了鲜活的个性与特色。城市的魅力不在其大而全,而在于其有特色和强项。

[来源: 《人民文摘》(经删节)]

 
 
  • 标签:城市化 进程 
  •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