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于《中国城市化》2003年12月号)《重新认知城市现代化》一文的观点我很赞成。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以来,不少国人对现代化的认知,仅仅停留在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密如蛛网的高速公路上。表现在城市建筑景观方面,便是作者历数的高楼大厦、高架路和立交桥,以及扑面而来的大块玻璃幕墙。
也不能说这些就不是城市景观现代化的元素。人们常说,“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过去他们流行过的,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赶超的过程中难免会去学习借鉴一番。问题不是出在这里,问题是出在简单的模仿和复制、一味的“东施效颦”上。
事实上,孤零零突兀出一栋摩天大楼,很难和周围的环境协调。高架路和立交桥缓解了一时的交通,却给城市的景观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玻璃幕墙也不是不可以用,但铺天盖地、泛滥成灾,谁又能吃得消?中国人的老话叫做“过犹不及”,本来就是生吞活剥,加之照搬照抄,自然而然也就不成体统了。
城市设计和建筑是要注意解决好上述问题,但我在赞成文章作者观点的同时,也感到它的帽子似乎戴得太大了。单就景观的现代化一概而论城市的现代化,显然是以偏概全。城市的现代化最主要的是功能的现代化,包括集聚、辐射、人居、服务、创新,如此等等。当然,仅有城市经济的现代化也是不够的,还要有城市社会、科技和文化的现代化才行。
背景文章:
重新认知城市现代化
■金磊
城市现代化的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 高层建筑才是现代化城市的特征。在众多市民心目中,往往把高层建筑视作城市现代化的标志: 如果一个城市没有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观,它怎么能称之为现代化都市呢?高层建筑是现代化建筑设计、结构、材料、施工以及设备等诸方面互为融合的科技与艺术的产物。它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在狭小的场地创造宽敞的建筑空间,这对节约城市用地、树立商业形象、构筑城市中心等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高层建筑本身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弊端。比如,造价和技术要求高,周围环境质量影响颇大,交通拥挤,造型容易千篇一律,居住者人际关系淡化等等,特别是由于高层建筑巨大的造型,对城市风貌的影响很大,极易对历史古城和风景胜地带来负面影响。超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是难以扑救的。
误区之二: 高架路、立交桥才是现代化交通。坐着汽车在高架路上飞驰而过,看着形态越来越复杂、弯道越来越多的立交桥,许多人认为这就是现代化的交通。不可否认,高架路和立交桥有助于解决城市道路交通不畅,并有利于改善城市形象。但是,在一次性投资巨大的高架路和立交桥工程中,传统的街道景观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而且这类工程并不能完全解决城市交通堵塞的根本问题。世界上现代化大都市的快速道路系统大都放在城市外围,避免穿越城市中心,既减少车流,疏导交通,又降低城区内的环境污染。此外,在城市中心大力发展公共运输系统,限制使用率较低的轿车进入;以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工具取代私人轿车;采用单行线绕行,减少车辆交叉。在国外的许多现代化都市里,城市交通还向地下发展,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造城市轻轨体系,缓解地面交通的压力。
误区之三: 玻璃幕墙才是现代化。众所周知,玻璃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但它保温隔热能力很差。对于炎热地区或寒冷地区而言,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实在既不经济又不适用。并且,随着镜面玻璃幕墙的大量使用而导致的“光污染”正激起市民们广泛的不满。此外,玻璃幕墙还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无论明框、半隐框、隐框以及全玻璃等各类玻璃幕墙,都需要特殊的建筑用胶黏结。经美国工程师测定,这类胶的使用寿命为10—15年。自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大量引进玻璃幕墙建筑以来,已有10余年的岁月了,我国第一个玻璃幕墙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即将到来。
[来源: 《领导决策信息》(经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