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中国城市化》增刊《统筹城乡发展研讨会》)最近一个时期,“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成了热门话题。这其中的“热”,倒不一定缘于它是党的十六大的正宗提法,而是因为它的确就我国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一句真经,是一句好经。
但是,我现在也很担心: 经是好经,却活生生叫和尚给念歪了。因为我现在看到不少文章,有意无意地把城乡一体化,理解成了城乡一样化。如果这样来理解“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那是非常危险的。
陈锡文先生是“三农”问题的专家,以他对农村经济研究的偏好,是很容易倒向为农民请命而向城市声讨的。但事实不然,他在这篇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访谈中,很清醒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城乡一体化,并不等于城乡一样化。”我以为这是难能可贵的。
城乡一体化,主要是指城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打破城乡分割、城乡对立的传统格局,实行融合、贯通、大一统。城乡一体化,更多的是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引导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无论城乡如何一体化,城市还是城市,农村还是农村。一部分农村是会转化为城市,但不可能全部农村会变得和城市一样。现有的农村是需要改造,但千万不要照城市的“大葫芦”,去画你那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小瓢。也千万不要有几个钢镚就“烧包”,把城市的“形象工程”再搬到乡下去。解决“三农”问题一靠转移农民、减少农民,二靠科学种田、适销对路。除此以外,别无他途。可千万别折腾老农民了,他们已经再也经不起瞎折腾了。
不在体制改革上下功夫,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怕只怕不仅“三农”问题无望缓解,还会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好经也给念歪了!
背景文章:
陈锡文谈统筹城乡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重要思想。怎样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呢?日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 您每年都要来浙江多次,浙江农业、农村发展的哪些方面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陈锡文(以下简称陈): 过去13年,浙江经济增长速度很快。浙江人总结了三条经验: 浙江步子快主要是农村发展快;浙江经济活主要是农村搞得活;浙江人民富主要是农民率先富。我很赞同这三句话。
浙江农业农村发展的许多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首先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其次,浙江各级领导特别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这是浙江农村经济持续繁荣的重要原因,值得充分肯定。第三,在制度层面,浙江“省管县”的财政制度有别于国内其他省(市),它保证了县域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促进了县和县以下经济的繁荣,对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非常有利。
记者: 有人说,如今城市是“第一世界”,农村是“第三世界”,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对此您怎么看?
陈: 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家听后觉得豁然开朗。但究竟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呢?十六大以来,大家都在探讨。目前,中国城乡发展不协调已经十分突出。有个外国官员访问我国,回国后这样介绍:“中国的城市和我们欧洲差不多,但农村则比我们农村差多了。”这话并不确切,但也形象,足以让我们深思。
单纯的增长不是发展,但一些地方的领导眼睛还是只盯着GDP的增长,争当“GDP书记”。GDP固然重要,但一个地方GDP增长很快,同时“三无(无土地、无岗位、无保障)”农民大量增加,怎么叫发展呢?如果我们不注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注重农民的收入问题和生活状况,很可能最后就落到“拉美陷阱”里头去——有增长、无发展,大多数人享受不到现代化的成果,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城乡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国家就如同一个瘸子,瘸子是永远也走不快路的。
记者: 您认为,应该如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您对浙江在这方面的实践有何评价和建议?
陈: 我们所说的发展,除了经济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让越来越多的人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和机会。我们说的平等,不是“结果的平等”,而是“机会的平等”和“权利的平等”。也就是说,城乡一体化,并不等于城乡一样化,而是要给予农民平等的发展权利和自由的发展空间。浙江提出要给“农民平等的发展地位、自由的发展空间和应有的合法权利”,非常及时,不能再人为制造城乡之间的不平等了。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难点是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和人的素质提高。
[来源: 《浙江日报》(经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