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城市群建设应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0-11-4 17:31:00
 

(成文于2005年8月27日》2005年9月号)牛文元先生关于《城市化向组团式城市群跃升》一文,其观点表达得虽然偏于学术化,但绝对是指明了一个大趋势,讲清了一个大道理。

在区域发展问题上,现在似乎要防止落入一种绝对化的误区。伸出五个指头尚不一般齐,更遑论自然禀赋、发展水平极大不同的各个地区!有人说,眼下中央政府的区域发展战略就是“推平头”的。比如,有了东部率先发展,就要提“西部大开发”,有了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就要提“中部崛起”。“排排坐,吃果果”,各方都不能偏颇,哪一句话也不能少说。

这样的评论貌似有理,其实是浅薄之见。我倒认为这四句话,贯穿了一条求真务实的“特色发展”红线。西部大开发,是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是要借改革春风二次创业;至于中部崛起,是望其承东接西、纵横捭阖;东部率先嘛,当然是挟既有巨大发展优势,更上一层楼。各有各的前进基础,各有各的发展阶段;各有各的奋斗目标,各有各的战略重点。

当然,更高层次的战略思维,绝不仅限于四大板块各得其所,而应是有机联动,从而去获得牛先生所谓更大的“发展红利”。城市群如此,区域经济发展亦同理。

现在需要强调的是,中央政府需要坚定不移地将三大城市群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牛文元先生预计,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组团式城市群占地仅中国陆域的3%,而其GDP总量却可达到全国的65%。这些数据我未加以推敲,想必大数基本上是正确的。倒是后半句话,“此时中国其他广大地区的发展压力才会得到真正的缓解”,我认为是真正的高见。

究其实,道理是最浅显不过的。毛泽东同志当年论及区域发展时曾以电影散场作比: 如果大家都争先恐后,一定要求同时出门,势必挤破门槛方可成行。与其大家动弹不得,还不如根据各地实际,走特色发展之路为好。再究其实,将大城市群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无非是在规划统筹、资源整合、体制创新、科技研发、社会管理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改革和开放空间就是了,不可能是“多予、少取”之类的举措。各地尤其是后发地区要能如此理解,联动发展的“红利”方可共同获得,也方可加以合理分享,中央政府也便于在战略层面上痛下决心了。

 

 

背景文章:

牛文元: 城市化向组团式城市群跃升

 

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在首届“城市发展国际论坛”上演讲时指出,应大力发展组团式城市群。

牛文元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三大都市圈的雏形。这应该作为实现中国城市化的重要战略手段来推动和发展。

组团式城市群是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镶嵌体系,体现出以城乡互动、区域一体为特征的城市发展的高级演替形态。在水平尺度上是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之间相互联系的城市平面集群,在垂直尺度上是不同等级、不同分工、不同功能之间相互补充的城市立体网络,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达到最大化,从而分享尽可能高的“发展红利”,完整实现“区域发展动力、区域发展质量和区域发展公平”三者在内涵上的统一。

大力培育组团式城市群,既是中国城市化战略进程的跃升,也是中国新一轮财富涌流的根本载体。今后中国必须坚持发展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三大组团式大城市集群,打造中国城市化建设中的主力与经济增长能力的“航母”。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牛文元说,用组团式城市群代替单一城市扩张,经济上可以取得台阶式的提升;社会上可加速消除二元结构;生态上可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文化上便于多样性的充分交融;系统上形成等级有序的效率体系。2l世纪中国城市化战略应该是培育三大城市群(),创建七大城市带(线),发展若干中心城市()。中国城市化战略一旦成熟与完备,将有全国人口的50%,将有全国GDP80%,将有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0%,将有全国进出口总额的95%在此地域上生成。可以预计,中国三大组团式城市群的土地面积(30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0%,而其GDP的份额却可达到全国GDP总量的65%左右,此时中国其他广大地区的发展压力才会得到真正的缓解。

牛文元说,在构建组团式城市群的过程中,必须逐步地实现四类经济社会的根本转变,即在组团式城市群的地理范围内,促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变;在投入拉动领域内,促进民间储蓄向民间资本的转变;在劳动力要素领域内,促进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在社会二元化结构的消除中,促进从拥有土地的农民身份向股民身份的转变;在组团式城市群的顶层规划中,促进从点状形态向块状形态的转变。

以上四大转变,实质上是互相呼应的,对于全面解决组团式城市群进程中的难点问题,如投入成本问题、充分就业问题、启动内部投资问题、保持社会稳定问题、确保农民利益问题等,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产生新思路、考虑新体制、设计新机制的重要切入点。

267268组团式城市群的构建,既有空间布局上的整体思考,又有产业布局上的合理调配,达到组团式城市群在结构上与功能上的完善,以此去获取“发展红利”。所谓的发展红利,是指“区域整合之后所带来的发展潜力与整合之前的现状能力之差”。事实证明,当经济主体从一个低级平台向一个高级平台整合时,生产力要素的组合趋好、资源配置趋优、专业化分工趋强、发展成本趋低,发展红利自发获取将呈非线性增长。例如,从地级向省级规模整合时,发展红利在原有基础上平均提高10倍;从省级规模向跨省规模整合时,发展红利在原有基础上平均提高100倍。以此推算,三大组团式城市群的发展红利估算如下: 珠江三角洲约提升GDP 1.8个百分点,相当于21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长江三角洲约提升GDP 2.2个百分点,相当于29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京津环渤海约提升GDP 1.3个百分点,相当于14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三大组团式城市群发育成熟后,所获取的发展红利约为6400亿元(2001年不变价)

(来源: 《中国建设报》)

 
 
  • 标签:城市化 
  •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