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国有投资集团的投融资模式和机制
2006-3-29 16:06:00
 

尊敬的主席阁下,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今天,有机会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与各位交流和讨论,我非常高兴。

我所在的重庆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有3000多年的城市文明史。1891年开埠,重庆成为中国长江流域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重庆是中国战时首都,盟军远东战区指挥中心所在地,是当时中国和亚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97年,重庆成为中央直辖市。全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40个区县(市),人口3152万。主城区座落在长江、嘉陵江交汇之处的两江四岸,人口500万,是中外闻名的“山水之城”。目前,重庆是中国长江上游、西部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工商业重镇和教育、科技、文化中心。

一、直辖九年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中国中央政府直辖重庆,建设三峡工程,实施西部大开发,给重庆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重庆抓住这个历史大机遇,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直辖九年GDP年均增长10.0%,其中2000年至2005年年均增长10.5%,总量达到3069亿元。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重庆直辖时,财政收入仅54.8亿元,2005年达到395亿元,增长了6.2倍。特别是近五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30%以上。在实现这两个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发生五个重要变化:

第一,产业结构发生重要变化1996年,重庆农业经济比重高达24%。经过九年的发展,农业经济比重下降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比重上升7全百分点,二三产业占比达到85%。产业结构基本合理优化。

第二,所有制结构发生重要变化重庆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直辖时,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比例为75:25。到2005年底,公有和非公有经济的比例变为49:51,而纯国有经济只占三分之一。非公经济的快速成长对全市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第三,工业经济结构发生重要变化199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056亿元,到2005年底达到3508亿元,增长2.3倍。1996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才3%左右,2005年达到了26.6%,增长了8.8倍。目前全市工业净资本1200亿元左右,资本回报率达到10%左右,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8.5,比1996年提高74.5个百分点。

第四,金融资产结构发生重要变化。1997年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14亿元,不良资产率36%。到2005年底,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779亿元,增长近3倍,不良资产率降到8.5%以下,成为全国金融环境较好、西部最好的地区。

第五,城乡结构发生重要变化重庆市是“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二元结构,1996年全市城市化率只有28%,到2005年底城市化率达到4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上五个方面的深刻变化,标志着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结构和良好趋势。

二、投资拉动是重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拉动重庆经济快速增长和结构五大变化的主要动力,是近几年的强力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直辖九年年均增长22.6%,近5年年均增长25.1%。1996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约320亿元,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6亿元,比1996年增长6.3倍。按照“十一五”规划,今后五年重庆将完成1.3万亿元投资,年均投资增长率仍将保持在10%以上。

重庆不仅每年投资量大,而且投资资金来源规范。每年这2000亿元左右的投资,大体上是五种来源:第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占12%左右;第二,本土企业的自筹资金,占30%左右;第三,外地企业的资金,占14%左右;第四,银行新增贷款,占42%左右;第五,股票、证券等资本市场融资,占2%左右。我们认为,其中资本市场融资份额还太小,今后将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

重庆每年投资的去向,主要是基础设施、工业和第三产业等三个方面。目前,其中46%是基础设施投资,28%是工业投资,26%是第三产业投资。我们将进一步调控,在今后五年内,实现“433”的投资比例,即40%投资于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农村水利工程、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等),30%投资于工业,30%投资于房地产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各类第三产业,基本形成以工商经济、功能开发、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投资结构。

三、培育市场化的投融资平台和投融资机制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基本是财政、投资、建设“三不分”的模式。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重庆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按照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要求建设投融资平台,政府引导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融资投资,进而带动全社会参与融资投资。近几年,重庆市政府组建和壮大八大建设性投资集团,包括城投公司(城市建设投资)、高发公司(高速公路发展)、高投公司(高等级公路建设投资)、地产集团、建投公司(建设投资)、开投公司(开发投资)、水务集团、水投公司(水利投资)等,组建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渝富公司)。这八大投资集团和渝富公司,主要履行政府规划的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投资任务,在人民群众需求迫切、市场信号弱小、市场机制缺少的情况下,以政府授权资产先行投入,先行投入、先行建设,带动社会资本进入;在市场信号强烈、市场机制健全的时候,国有资本又逐步退出。以这样的方式,既确保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实现国有资本的放大效应,增强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与此同时,八大投资集团和渝富公司自身快速发展,迅速壮大。

第一,投资集团资产总额大幅增长。20039月底重庆市国资委成立时,投资集团资产仅有339亿元,占市属国有资产总额的23.5%。到2005年底,投资集团资产总额达到1502亿元,增长3倍多,占市属国有资产总额的比例提高到40.7%

第二,投资集团资产质量显著提升。2003年,投资集团平均负债率超过70%,个别投资集团负债率高达90%以上。到2005年底,投资集团及渝富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58.6%,下降近15个百分点。除高速公路发展公司因在建项目投资比例较大,资产负债率70%以上之外,其他投资集团资产负债率都在50%以下,最低的只有13.4%

第三,投资集团营运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底,八大投资集团和渝富公司中,有7个集团资产超过100亿元,其中有2个资产总额超过300亿元。2005年八大投资集团和渝富公司在金融机构、证券市场、债券市场等方面融资470多亿元;完成建设投资280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14%,占全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投资的30%以上,成为全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领域融资投资的中坚力量。

四、三大措施保障投资集团发展壮大

重庆这八大投资集团和渝富公司之所以能发展壮大,有三个方面的关键措施:一是政府对投资集团实行国债、土地、存量资产、规费、税收注入的“五大注入”;二是政府财政对投资集团融资不担保,投资集团之间互不担保,集团内规费资金专款专用、不交叉混用的“三个不”;三是投资集团保证资产负债、现金流、投入与资金来源平衡的“三大平衡”。“五大注入”是政府增强和壮大投资集团资本实力和信用的政策措施,“三个不”是政府实施政资分开、政企分开,防范财政债务危机的防火墙,“三大平衡”是投资集团可持续稳妥运作必须严格遵守的经营原则。“五大注入”、“三个不”和“三大平衡”,是重庆投资集团建设性投融资规范运行和自身健康发展的基本模式。

(一)“五大注入”壮大投资集团实力

第一,国债注入国家每年都有国债投资,近几年共有200多亿元国债分散在全市40个区县几百个项目中,我们把这200多亿元统一收上来,归口注入相应的投资集团。这些国债的集中投入,使这些投资集团的资本金增加了200多亿,以11的比例再向银行融资,又带来200多亿贷款。总体上这几年国债注入给各大投资集团带来400多亿总资产。“十一五”期间,预计每年还会有4050亿元、5年会有200250亿元国债投资于重庆,我们要继续按这个思路归口注入投资集团,形成新的资本金追加。

第二,规费注入。比如,路桥收费,注入城投公司。去年收入6亿元,今年、明年会有7亿元。养路费,注入高发公司。城市建设维护费中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分类注入给相应的投资集团。

第三,土地注入市政府让一些投资集团储备土地,以这些土地的增值产生的收入作为资本金注入。市政府赋予地产集团、城投公司以市级土地储备中心职能,目前已储备土地10多万亩。允许其他投资集团以项目换土地,以土地作为资金储备,实施局部的、单项的土地储备和周转,目前也有几千亩土地在作单项储备和周转。

第四,存量资产注入过去几十年,政府在各领域形成了一大批有形资产,比如路桥、水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等。将这些有形的存量资产划拨给各有关投资集团,就成为投资集团的固定资产。这既盘活存量资产,也使投资集团账面资产迅速增加。这几年,我们划转了100多亿元资产到投资集团。

第五,税收返还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投资,政府对施工营业税等税收实行返还,每年大约有几亿元返还给投资集团,成为投资集团的资产。

 

(二)“三个不”构筑防火墙

第一,财政不为投资集团作融资担保。这是防范市级财政债务风险,也是保护银行金融机构。政府及其各组成部门都要支持投资集团的发展,但必须明确政府和企业的界限,严格坚持政企分开。否则,财政为投资集团担保,就混淆了政府与企业的界限,就降低政府信用,有可能形成银行坏帐并增加财政压力。政府帮助企业解决困难,要从根本上增强企业资本实力,提高企业信用等级,让银行按照市场原则、信贷原则自愿授信。

第二,投资集团之间不能相互担保。每个集团都有一定信用,但如果相互担保,一旦某个集团崩盘,就可能牵涉其它集团,形成大面积瘫痪。如果互不担保,某个集团出问题,不会波及其他集团,问题解决起来就相对容易一些。

第三,投资集团的专项资金不能交叉使用。各投资集团都有一些专项资金,这些专项资金的本质上是财政所有、投资集团使用的。因此,这些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投资集团不准在内部交叉挪用。

(三)“三个平衡”保障投融资集团健康持续发展

第一,净资产与负债平衡。投资集团要把净资产与负债的比例维持在1:1左右,即把资产负债率控制在50%左右。这是投资集团经营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作为投资集团,并不是负债率越低越好,没有必要把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0%30%甚至更低。当然资产负债率也不能在80%以上,否则就有崩盘的风险。比如,重庆八大投资集团的银行授信总额是2600亿元,但实际贷款只有800多亿,借贷总额保持在授信额度的1/3左右。今后,随着发展过程资本逐步增加,债务也相应增加,始终维持净资产与负债1:1的水平,就可以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第二,集团现金流平衡。现金流的平衡是投资集团以及企业正常经营发展的又一基本原则。投资集团在建设投资经营过程中,要做好集团现金需求和供给的调剂,要保证现金流平衡即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实现现金流的良性周转。

第三,投入产出或投入来源平衡。投资集团虽然是政府调控建设发展布局和结构的重要杠杆,要以市政府的发展目标为自己的目标,要完成好市政府赋予的重要任务。但投资集团不是无条件无限制地满足政府部门的任何具体要求,同样要坚持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和市场原则。在接受政府部门下达的具体投资建设任务时,要考虑资本实力、融资能力的平衡。政府部门在下达项目建设投资任务时,政府部门和投资集团要合理分析,分门别类,明确落实项目的投入产出或投入资金来源平衡。即使现阶段不能平衡,需要投资集团先行融资投资建设,也要明确今后平衡的方案。如果政府部门下达项目任务时,没有作好相应的投入产出或收入平衡,给投资集团带来巨大的融资困难或信用危机时,投资集团可以而且应该说明情况,甚至理直气壮地拒绝。

 

五、政府组建壮大投资集团不为垄断,不会垄断

在中国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是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社会事业领域的建设。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要加快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快改善,要求这些领域加快建设发展步伐。但这些领域建设投资大、回收期长,近期经济效益不高甚至根本无效益,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都不愿率先进入。因此在这些领域,市场信号更弱小、市场机制更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重庆市政府组建并壮大国有投资集团,在这些领域主动出击,率先投资建设,并不等于国有投资集团要长期垄断这些领域。等市场信号强大,能够吸引社会目光,能够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后,不管是正在建设的项目,还是已经建成和投入营运的项目,国有投资集团就逐步退出,转移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新的投资建设领域。比如,近两年,高发公司已经转让了机场高速、成渝高速2条高速公路。水务集团引进法国苏伊士集团共同组建中法水务投资公司,以现金置换重庆水务集团的部分存量资产出资,并且外方股份达到60%,突破了国家对外资进入水务组建合资公司股份不得超过50%的限制。

六、重庆国有投资集团是国际资本进入重庆投资发展的好平台和好伙伴

实践证明,重庆国有投资集团这种融资投资模式,是适应中国西部现阶段发展需要的最佳模式,是国际资本进入重庆投资发展的最佳平台,是国际资本进入重庆发展的最佳合作伙伴。目前,重庆国有投资集团产权关系明晰,管理制度完善;企业信誉良好,资本实力雄厚;目前发展良好,未来前景广阔。重庆国有投资集团的融资投资模式及投资集团发展情况,已经引起中央政府和全国各地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

谢谢大家。

 
 
  • 标签:投资 拉动 经济 
  •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