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多板块区域开发战略(上)
2015-8-9 13:33:00
 
    在每一较长的时期或一定的发展周期内,直接决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因素,是其区域开发的体制机制、战略模式和效果、效益。科学、全面和不断深化的区域开发,是财富增殖、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源泉。而经济增长缓慢、发展滞后的直接性原因是区域开发的深度、广度不足或开发的方式不合理,使各种潜力和条件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发掘和转化。为了实现地区、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健康发展,必须通过建设区域增长极和增长极体系,从广度和深度的结合上实施科学的区域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适时进入高一级阶段。
  一、区域开发的本质和主要规律
  (一)区域开发及其本质特点
  所谓区域开发,就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的综合性、创新性、战略性的资源开发利用和资源转化活动,即通过一系列创新性的手段,包括新的技术和经济手段、新的社会组织方式等,把潜在性、资源性的财富或条件转化为现实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过程,转化为区域社会成员不断增进的利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区域开发”与“区域发展”的含义相近似,但不完全相同。“区域开发”强调以创新性的方式全面、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区域发展”则强调在区域开发活动和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下,区域经济社会由低级的、不发达的状态向高一级的、发达的状态过渡的方式和过程。在实践上,区域开发与区域发展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但又有重要的区别。区域开发是区域发展的基础环节,是以发掘、转化区域资源潜力为主的经济社会开发活动来推动区域的综合上升发展,区域发展则是区域开发所实现的综合性、上升性转化过程和转化结果,即在区域开发产生的物质财富增长的基础上所实现的区域经济社会的上升、进步、变革和人的现代化。
  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有其不同的资源、条件等潜力状况。潜力大小的差别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潜力强大者和潜力薄弱者。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辩证观点来看,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其资源潜力都是无限的。某些资源枯竭了,可以用另一些资源来替代。内部资源不足,可以通过深化开发人的智慧资源、区际和国际关系资源等,间接地开发利用区外、国外甚至地球外部的资源。经济落后的国家不仅有雄厚的自然资源,也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对这两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只要能够形成良好的组合和科学的匹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就会更强。中国经过建国以来60多年的开发建设,水、土地、矿产、生物等重要自然资源的消耗已经达到令人担忧的地步,但清洁能源、海洋、生物基因以及西部边远边疆地区的地域空间等自然资源还远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尤其是相对于一些自然资源开发的强度,科技和教育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特别是人的创造力资源、社会关系资源、制度资源等精神资源的开发程度则严重不足。这些精神资源开发不足不仅造成财富增殖能力低下,经济增长特别是高端产业发展受到制约,而且带来诸如利益关系、社会治理、人的素质、体制、信仰等领域的严重问题,使经济发展的接替性潜力和高端性、持续性能力受到削弱。
  经济发展达到发达状态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洲、日本等,也包括未来的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其自然资源开发虽已经相当充分,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主要存在于社会和精神领域,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潜力也远没有发掘完。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原来不曾被发现和认识或不能开发的资源就会成为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譬如美国,不仅有雄厚的科技、教育、文化等精神资源潜力,也有雄厚的尚未被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社会关系资源和环境资源潜力。美国成功地开发页岩气、页岩油资源,使其由石油进口国转变为石油出口国,就是通过深化开发创造力资源取得深化自然资源开发的成功事例。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佳,主要是因为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是开发不足或不当,不是开发的广度不足,就是开发的深度不足,或二者兼而有之。
  可以把区域开发的本质特点概括为这样四个主要方面,即基础性、创新性、综合性、战略性。
  基础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取决于其所属的各类区域的开发状况,取决于这些区域能够开发些什么和怎样实施开发。区域开发是适应各类区域的特殊条件,将各种资源、潜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现实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现实的经济关系和发展过程的创新活动,是增殖社会财富、增加有效生产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经济社会运行环节,因此是一定的经济结构得以形成、变化和经济系统正常运行和获得升级、发展的基础,是区域经济社会由不发达状态转变为发达状态的直接推动力。如果在易于开发和发展的领域过渡开发,就必然形成开发和发展能力过剩;而在开发和发展难度较大、效益周期较长的领域少有投资者、就业者问津,这些领域就难以形成优势产业。这种状况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产业结构失衡和经济增长难以持续。所以应当从经济下行、产能过剩、创新乏力等问题的分析中,反思区域开发的指导思想、战略模式、具体方式是否科学、合理。
  创新性。区域开发是以创新的方式和手段,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区域内外的各种资源、潜力和有利条件。区域开发的创新特点主要体现为从开发目标、开发对象到开发的方式等发生新的变化,以解决区域开发和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包括从开发原有的资源到开发新的资源、从开发自然资源到开发经济社会资源,从开发常规资源到开发尖端科技、先进文化、先进思想、重要社会关系等非常规资源,从开发单一资源到开发综合性资源的转变,以及资源开发方式的不断革新、改进、提升等。区域开发的创新密度和创新水平越高,它所推动的区域综合发展的创新性、科学性、进步性、可持续性就越强。区域开发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改变区域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充分、不全面、不合理、不科学及其所引致的区域发展水平低、发展方式落后、发展速度缓慢等状况。创新性区域开发的必然结果,就是区域的高效、快速、可持续发展。
  综合性。区域开发一般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区域发展的总体需要和基本区情条件,对区域内的多种资源以及区域外的可利用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把多种资源转化为多行业、多领域的区域整体发展过程,并通过实施大规模基础建设、开发区建设、经济区建设、城市群和经济带建设、多区域综合协调管理等社会系统工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预期目标。
  战略性。与具体的和单向的资源开发工程不同,区域开发在目标和手段上一般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特点,其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提出科学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模式,制定和实施科学、可行的战略规划,把开发活动控制在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和政策、制度之内。
  (二)区域开发的具体形式
  区域开发的具体形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提出区域开发、建设的思想理论,制定、实施经济区或行政区的开发政策和经济社会开发、发展规划,创新区域发展的战略思路、战略措施和技术手段,落实规划中提出的目标、项目和具体措施。
  规划和实施矿产、土地、水、生物等自然资源开发工程,建设相应的产业基地和设施,规划、调整和实施产业布局。
  划分各种经济区并进行相应的综合开发和建设,形成或调整、完善区域产业体系和产业布局,促进区域间的分工协作。
  发掘和转化资金、物资、设施、人力人才、科技、信息、文化、社会环境等经济社会资源,规划和建设经济特区、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功能区、保护区、城镇和城市群、经济带等,发挥其经济、社会、生态功能。
  改革体制、机制,调整重要经济结构关系,创新政策,改进区域的管理协调方式,提高综合环境质量,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各种资源和提高开发的效率、效益水平提供集中、有效的手段。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开发和增殖环境资源。
  (三)区域开发的主要规律
  区域开发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和多种资源及利益主体之间的本质性联系,因此受到多方面规律的支配,主要的规律包括:
  资源替换规律及相应的产业演替规律。随着开发向深度和广度进展,一些资源代替另一些资源成为主要的开发对象,相应地一些产业取代另一些产业成为主导性、支柱性产业,由此形成资源--产业的演替过程。
  技术基础和技术进步规律。区域开发总是以一定的技术手段为其基础条件的,这些技术手段的进步引起开发对象、开发规模和开发的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形成“技术进步--开发升级--新的技术进步--新的开发升级”的关联关系和循环过程。
  产业关联和产业结构变化规律。区域开发总是在社会分工推动下形成相互关联的多种产业,这些产业之间的结构关系具有随开发技术的进步而呈上升变化的规律。
  竞争推动规律。区域开发总是处于市场的或非市场的竞争关系中,竞争是区域开发的重要推动力。制定和维护市场竞争规则,促进公平的非市场竞争发展,是区域开发保持活力的主要途径。
  非平衡推进规律。区域开发在空间上总是以非平衡的形式推进的,呈现由点到线、到面,由局部到全局的过渡和演替,是一种由不平衡到相对平衡再带新的不平衡的螺旋上升过程。
  开发布局规律。区域开发依一定的自然条件、资源赋存和分布特点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呈现一定的布局格式。只有将各类开发主体及其利益目标、开发的技术手段和社会组织形式与一定的地域空间条件相结合,使开发项目、开发活动形成科学、合理的布局,才能取得预期的开发效果和良好的开发效益。
  环境承载规律。区域开发总是以一定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条件,区域开发如果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就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使开发和发展难以为继。因此,将资源开发的强度和方式控制在区域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之内,是区域开发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
  系统结构和系统累积规律。区域是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彼此关联的有机整体,具有复杂的结构-功能机制。区域下属各个系统的开发和发展总是在上级大系统结构关系的维系和支配下,产生一定的开发和发展成效,这种开发成效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叠加形成系统性的加和--累积效应,成为大系统发展的基础,并且能够产生大系统整体发展成效大于下属各个分系统开发和发展成效之和的效果。譬如,国内各类区域的开发成效累积、集成为国家大系统的总体实力和对外竞争力,后者不仅在数量上大于前者,在性质上也不同于和高于前者。合理地规划和协调地实施下属区域的开发,促进它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和优劣互补,是放大上一级区域的开发和发展成效、快速增强其经济社会实力的基本途径。在经济增长减缓、国际竞争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为了较快增大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对外竞争优势,获取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有利地位,加强国内各类区域的综合、协调开发是基础性的条件。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